天天看點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分為:

         瀑布模型(需求分析-->設計(ui(ps))-->編碼-->實作-->軟體測試-->完成-->維護)

         瀑布模型是線性模型的一種,是其他模型的一個基礎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瀑布模型的優點:開發的各個階段都比較清晰     強調早期計劃及需求調查

                      适合需求穩定的産品開發

       瀑布模型的缺點:做新的産品不适合用瀑布模型   依賴于早期的需求調查,不适合需求的變化

                           單一流程不可逆        風險往往延到後期才顯露,失去及早糾正的機會    問題在項目後期才暴露

                             前面未發現的錯誤會傳遞并擴散到後面的階段,可能導緻項目失敗

       改良:用瀑布模型的線性思想,細化各個階段,逐漸在某些重要關注的階段融入小的疊代工作

快速原型模型

       實作一個基本原型讓使用者對原型進行評價,逐漸調整,使其滿足使用者最終需求

       大白話講的話就是先做個大綱出來再一步一步摳細節

       優點:克服了瀑布模型的缺點,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并減少由于軟體需求不明确帶來的項目開發風險,适合預先不能确切定義需求的軟體系統的開發(适合需求不明确,原來有個客戶來了就說我要做個網站别的需求幾乎沒有,說按照人家優酷的去做,結果做的當中我們按照這種快速原型模型,因為這種抄别人的又不能一樣是以我們先做出來了一個大綱)

       缺點:不适合大項目使用,隻适合小項目,而且靈活度比較高的,就是簡單的項目。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用的相當少

        和瀑布模型相符合也就是把瀑布模型的測試執行若幹遍

        優點:螺旋模型循環之前都必須首先進行風險測試評估

         缺點:用的人經驗必須經驗豐富有豐富的風險評估,不然會耗費客戶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描述測試用例設計的完整過程?

          首先根據需求文檔、概要設計、測試計劃、測試方案細分出各功能子產品的測試項,再根據各測試項,按照概要設計、詳細            設計以及測試方案中測試的覆寫率細分出測試子項,最後按照測試子項、根據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等價類劃分法、邊界            分析法、因果圖和錯誤猜測法)書寫測試用例!

         軟體測試和軟體工程息息相關

軟體測試的模型

            v模型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設計就是要出一個設計稿(psd設計稿)

單元測試就是子產品測試比較獨立,就是軟體設計測試的最小的機關-程式子產品  假如網站上一些下拉菜單、輪播圖那些獨立的小子產品進行測試就是單元測試也叫子產品測試

內建測試又叫組裝模式,通常是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之上,就是把單元測試的東西合在一起再測一遍

系統測試分為前期、後期。前期是做功能測試,後期看性能和在不同的軟硬體環境中相容性

驗收測試 :

                alefa測試 是内測版本,不面向普通使用者,内部交流版本,可能存在很多bug,不建議使用者安裝。 

                bata測試是公測版本,面向所有使用者,通過使用者将結果回報給開發人員,然後開發人員有針對的改下

                gama測試是軟體正式發行的候選版,這個版本也就是一個後選正式版,與正式版相差無幾。

V模型:

          類似于開發模型裡面的瀑布模型,隻不過v模型是分為左半邊右半邊而已,詳細的描述了開發過程和測試過程的階段對應的關系

          優點:既包含了底層測試(單元測試)有包含了高層測試(系統測試),各個階段也非常清晰。采用自頂向下逐漸求精的方式把整個開發過程分成不同的階段

          缺點:自上而下的順序導緻了錯誤不能及時的進行修改,跟瀑布模型線性缺點一樣,需求經常變化,導緻v模型步驟反複執行,靈活度低!

          改良:每個步驟都融入小型的疊代工作!

w模型: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就是在需求和設計階段加入了測試活動

           别名雙v模型 把開發和測試放在一起并行實作,盡早進入測試工作越早完成的就越快,一般中大型企業用w模型,小中型公司一般用v模型

          優點:開發伴随着整個開發周期,需求和設計同樣要測試,可以發現初期的缺陷,修複成本低,分階段工作,友善項目整體管理。

           确點:開發和測試依然是線性的關系,需求的變更和調整,依然不友善,如果沒有文檔,根本無法執行w模型,對于項目組成功的技術要求更高!

H模型:

           是完全獨立的模型。

           測試準備,所有測試執行活動的準備,判斷是否到測試就緒點

           對整體流程都必須懂才行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軟體測試分類: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按測試階段劃分:單元測試、內建測試、系統測試

是否覆寫源代碼: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和灰盒測試

是否運作:靜态測試、動态測試

其他:回歸測試、冒煙測試、随機測試、驗收測試

是否自動化:人工測試、自動測試

黑盒測試又分為: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 功能測試又分為邏輯功能測試、界面測試、易用性測試、安裝測試、相容測試

                                                          性能測試又分為一般時間性能、空間性能、性能測試、穩定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

黑盒測試:又稱資料驅動測試,注重測試軟體的功能需求,隻關心軟體的輸入資料和輸出資料,不考慮程式内部結構和内部特征

白盒測試:研究裡面的程式結構和源代碼

一般都是用黑盒和白盒相結合簡稱灰盒測試

按照是否來運作分類的測試:

                    靜态測試  指不實際運作被測軟體,而是靜态地檢查程式代碼、界面或者文檔中可能存在的錯誤過程

軟體開發過程以及軟體測試分類

                   動态測試 指時間運作被測程式,輸入相對應的測試資料,檢查輸出的結構和預期的結構是否相符的過程

回歸測試:就是給程式員提了一個bug,然後人家改了之後二次進行檢測,我們在二次進行檢測的時候不光要測試這個bug然後                    把和他有關聯的也測一遍這叫回歸測試

随機測試:針對被測軟體的重要功能、新增加的功能、特殊情況和以前發生過重大bug的子產品進行二次測試,可以結合回歸測試一起進行,也叫探索測試

冒煙測試:冒煙測試就是在一個新版本出來的時候,将軟體的全部功能過一遍,看有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功能可以正常運作,不會影響測試進行,那麼這個版本就可以真正開始測試了。如果功能有重大問題或影響測試進行,那麼這個版本就是不合格的,不用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則打回開發那邊重新開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