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殺蟲劑是那些在細菌、真菌、病毒和原始動物或轉基因微生物等生物體中活躍的殺蟲劑。微生物農藥包括蘇雲金杆菌、白剛性菌、核聚角化病毒、井岡黴素、C型肉毒杆菌外毒素等。

與化學農藥相比具有諸多優點,微生物農藥既不污染環境,不毒害人畜,不傷害天敵,也不會誘發耐藥性的出現,是目前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綠色農藥。
為了達到更好的殺蟲和防病效果,農民傾向于混合幾種農藥。微生物農藥還可以與化學農藥合理混合,不僅可以提高防控效果,延緩對病蟲抗藥性的出現,而且可以大大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産品的品質安全。
但是,許多種植者并不了解微生物農藥的特性,是以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許多誤區,要麼防控效果差,要麼起不到效果,甚至失去了微生物農藥的活性和作用。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農藥,小編就這個簡短的總結,希望能幫助農民。
1、科學保管
微生物殺蟲劑是活的藥劑,必須儲存在避光、通風、低溫、幹燥的地方。不能與殺菌劑、抗病毒劑和堿性物質混合。否則,很容易使生物體死亡并降低藥物的功效。
2、掌握溫度
微生物農藥的活性與溫度直接相關,溫度為10-27°C,随着溫度的升高,被害蟲吸收和吸收的食物量增加,細菌孢子或病毒進入害蟲體内後迅速繁殖,毒性大,導緻害蟲死亡更快。溫度高于30°C或低于10°C,應用效果較差。實驗表明,在20~30°C的條件下,生物農藥防控效果比10~15°C的效果高1~2倍。
3、掌握濕度
微生物殺蟲劑對濕度要求極為敏感。農田環境中的濕度越大,藥物的功效越明顯,尤其是粉末狀生物農藥。是以,在噴灑細菌粉時一定要牢牢抓住早晚露水不幹,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中,重要的是使藥水能能很好地粘附在莖葉上,使孢子迅速繁殖,害蟲隻要一頓飯到葉子上,立即産生功效, 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4、避免強光
紫外線對微生物農藥有緻命的作用,陽光直射30~60分鐘,微生物死亡率可達到50%以上,達到80%以上,是以最好選擇陰天、早晨、下雨後噴灑微生物農藥,效果最好。
5、避免下雨
雨淋後不久噴灑微生物農藥,作物莖葉上的細菌就會被沖走,降低藥物的療效,但如果在給藥5小時後下雨,則不會降低療效,反而會起到作用。給藥時,避免大雨和大雨,以確定殺蟲效果。
6、藥物
病毒微生物農藥是高度專業化的,一般隻對一種害蟲,對其他害蟲根本沒有作用,如小蔬菜顆粒病毒隻能用于防治小蔬菜。蘇雲金奇菌,其适用範圍是對鱗翅幼蟲的毒殺作用,對蚜蟲、蕨類植物、蕨類植物均無效。使用前,應調查田間害蟲的發生情況,根據蟲害的發生情況合理安排防控期,選擇适合該病的用藥。
7、提前使用藥物
微生物農藥因其特性,要提前使用,提前預防,減少害蟲的發生。在種植或種植前,可以使用微生物農藥蘸取或生根,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用蘇雲金杆菌,防止水稻卷曲葉繭的白色硬細菌最好噴灑在幼蟲身上。
8、濃度适宜,間隔科學
及時施用适宜濃度的菌劑,保證療效,如細菌殺蟲劑一般每1000m2上用活孢子在100億/克的細菌粉上2.2-2.5公斤,蟲口大,重疊次數大,蟲齡不一樣,機關面積用藥量大,間隔短。蘇雲金利防治小蔬菜、大菜粉蝶的防效期為10-15天,防控瑣事的間期為5-6天。
9、合理混合
微生物農藥混合,要差別對待,用好用,一次用。如果與白色鐘乳石混合,最好在2小時内使用,否則一旦孢子發芽,就會失去應有的效果。
細菌生物農藥不能與化學殺菌劑混合,一旦混合,生物制劑的活性細菌孢子就會被扼殺,失去生命力。
微生物殺菌劑可以與大多數化學農藥、生物制劑混合,但不能與堿性藥物和内磷殺蟲劑混合,如雲母等藥劑可以與雙虹酸鹽、靛藍和其他化學殺蟲劑如拟除蟲菊酯和拟除蟲菊酯混合。
同時,微生物農藥、微生物殺菌劑、微生物除草劑不能與化學殺菌劑農藥混合使用。如果混合,化學物質會殺死這些微生物制劑的微生物并失去其功效。
最後,微生物農藥的施藥也應采用二次稀釋法,噴灑時應注意噴灑均勻,使作物的每一部分都噴濕通過,防止滲漏。這樣,我們就可以發揮微生物農藥的特點,達到理想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