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ndroid圖檔加載架構Glide的基本用法Android圖檔加載架構Glide的基本用法

Android圖檔加載架構Glide的基本用法

導讀:這些多是市面上的圖檔加載庫,UniversalImageLoader、Picasso、Fresco、VolleyImageLoader。

Glide與Picasso,總體來說二者極為相似,有着近乎相同的API的使用風格。但Glide在緩存政策和加載GIF方面略勝一籌;今天講下glide的基本用法。

依賴

dependencies {
    compile 'com.github.bumptech.glide:glide:3.7.0'
}
           

AndroidManifest.xml中聲明一下網絡權限

代碼

Glide.with(mContext)
                .load(mResult.get(position).getImageUrl())
                .error(R.drawable.ic_home_placeholder)
                .into(img_user_app);
           

代碼解釋

1.Glide.with()方法用于建立一個加載圖檔的執行個體。with()方法可以接收Context、Activity或者Fragment類型的參數。

2.load()方法,這個方法用于指定待加載的圖檔資源。Glide支援加載各種各樣的圖檔資源,包括網絡圖檔、本地圖檔、應用資源、二進制流、Uri對象等等

3.into()方法,這個方法就很簡單了,我們希望讓圖檔顯示在哪個ImageView上,把這個ImageView的執行個體傳進去就可以了

4.error()異常占位圖就是指,如果因為某些異常情況導緻圖檔加載失敗,比如說手機網絡信号不好,這個時候就顯示這張異常占位圖。(類似的方法還有加載時的占位圖:placeholder())

小結

推薦的原因就是從易用性上來講,Glide和完勝其他架構的,大多數情況下加載圖檔都是一行代碼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