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作者:同濟大學招生辦

百萬年前,幾顆閃爍的火星撕開沉睡的夜幕,那道光就成了牽引人類從黑暗中走出的力量。從最早的鑽木取火到現代的電燈、雷射,鬥轉星移間滄海成桑田,但人類追光的腳步卻從未停止過。直至今日,依然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在“追光”的道路上奮力奔跑,探尋着光學的奧秘。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近日,“2022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正式釋出。由同濟大學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占山和程鑫彬團隊聯合複旦大學實體學系周磊團隊的科研成果“光頻完美異常反射器”入選“2022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

該成果在1550納米實作了國際上效率最高的、效率優于99%的光頻異常反射,解決了光學超表面實用化中的“卡脖子”問題,有望推動新型波束掃描系統等儀器裝備的發展。成果第一完成人何濤博士是同濟自主培養的優秀青年科研人才,本碩博均就讀于同濟大學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

大師領銜,科研奮楫争先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王占山教授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程鑫彬教授

作為同濟大學精密光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創始人和同濟光學的學科帶頭人,王占山教授已深耕光學領域數十年,帶領團隊先後攻克了超薄柱面玻璃基底熱成型等多個技術環節,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與壟斷,并在諸多關鍵技術名額達到或超越國際領先水準,并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榮譽收入囊中。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多年以來,王占山教授團隊不僅為大陸積累的大量的空間光學探測器的技術,同時也培養了一批高精尖的技術人才。當年追随着王占山教授腳步“追星”的少年們已然成長為課題組的科研技術骨幹,程鑫彬教授就是其中一位。目前,他已是同濟大學精密光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先後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等榮譽。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在同濟大學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像他們這樣的“追光者”還有很多。自20世紀40年代成立以來,學院始終踐行“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宗旨,彙聚了一支包括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0餘名國家級人才以及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等在内的高水準師資隊伍。

在他們的帶領下,學院依托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結構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聚焦“波與材料微結構”領域,形成了“聲子學與熱能科學”“光子晶體和特異材料”“精密光學及應用”“微結構實體與器件”“聲學基礎與應用”優勢特色研究方向,将足迹留在科研前沿,開創出一個個世界矚目的成就。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學院焦宏飛教授參與研制的“奮鬥者”号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獲“2022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該潛水器是世界最大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累計下潛120餘次,萬米深潛次數和人數居世界首位。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學院劉波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基于光子晶體的閃爍探測技術創新”榮獲中國輻射防護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研發的基于光子晶體的閃爍薄膜中子探測器多次在國家重大科學試驗中成功應用,并獲得重要關鍵資料,為提升大陸強脈沖輻射場診斷能力作出了貢獻。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學院周仕明教授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實體學系高等量子研究中心袁喆教授課題組,通過理論和實驗深度合作首次揭示了鐵磁金屬材料四度對稱各向異性磁電阻微觀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實體評論快報》上。

……

近五年,學院牽頭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PRL等期刊發表高水準論文數十篇,多位學者入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SPIE Fellow,擔任國内外重要期刊編委。

同時,學院也積極參與解決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将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在航天隔熱材料、航天航空及高鐵噪聲控制、深海探測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并多次因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而受到教育部以及上海市的表彰。

積厚成器,育人寫就輝煌

強大師資的支撐,成為學院發展最大的底氣。縱觀來路,學院接續“格物窮理、求實創新”的傳統,譜寫了一部輝煌的成長史——

1940年,同濟大學數理系成立;

1978年,獲全國首批聲學專業碩士點;

1997年,國家教委準許建立國家工科實體課程教學基地;

2008年,凝聚态實體入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

2020年,應用實體學入選教育部“強基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

目前,學院共下設應用實體學、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2個大學專業。其中,應用實體學專業是國家級一流大學專業建設點,分為“凝聚态實體學”和“聲學”2個專業方向,特色明顯,在多個領域具有國内一流乃至國際領先的水準,并實作科研與應用緊密結合,科研指導應用,應用反哺科研。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專業依托學院的理科優勢,擁有占地約400平米的教學用專業實驗室,裝置資産達500萬餘元,科研用儀器裝置資産達3000萬餘元,為學子營造了優越的學術環境,助力他們站上科技前沿。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外教給學生授課

此外,學院還十分注重對外交流工作,與多個國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積極合作,開展從大學到博士階段的多個雙學位項目,并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短期出國通路等學術交流等,進一步拓展學子的國際學術視野。近五年,共組織學生赴國外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超200人次、短期訪學和參加競賽60餘人次。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學院學子獲第13屆國際大學生實體競賽金獎

在學院的悉心栽培下,這裡走出了以朱洪元院士、吳式樞院士、李同保院士、張耀明院士等為代表的的一批有影響力的傑出人才。2016至2021年間,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達100%,其中進入QS排名前300大學深造畢業生的平均比例達61.8%,進入企事業機關跨國公司平均比例為31.8%。

實作100%就業!“追光”近百年,同濟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歡迎你!

在同濟大學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這片沃土上成長,前人留下了充滿熱血與光輝的足迹,而這也将引領着“後來者”無畏前行。如果你也想收獲出衆的能力與堅定的信心,在科研的峰巒上越爬越高、越走越遠,歡迎加入同濟大學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我們等你共同開啟美好未來!

歡迎關注“同濟大學招生辦”頭條号,第一時間擷取更多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同濟大學官微、同濟招生、同濟大學實體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微實體、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