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滇西秘境|走進中國犀鳥谷 看生物多樣之美

作者:光明網
滇西秘境|走進中國犀鳥谷 看生物多樣之美

花冠皺紋頭盔犀鳥亮網記者張嘉興/照片

光明網新聞(記者 蔡林張嘉興)7月4日,光明網記者與COP15渭西秘密國家雲南生物多樣性全媒體主題采訪組,來到位于雲南省德宏嶼自治州營江縣的中國犀鳥谷。海拔梯度大,在240-1700米範圍内,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

圖為卡羅拉皺紋頭盔犀鳥,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冠皺犀鳥雄性長約105厘米,雌性較小,因為上嘴基部有一個扁平的頭盔突出,上面有幾層褶皺,形成"皺紋頭盔",出于某種原因。

滇西秘境|走進中國犀鳥谷 看生物多樣之美

紅腿小軍鄭斌/照片

穎江縣有記錄的鳥類710種,占雲南省的71%,占全國的51%,被譽為"中國第一鳥類資源縣",享有"活禽博物館"的美譽。

圖為紅腿小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僅在雲南省頤江縣有穩定的記錄。紅腿蟒蛇與麻雀差不多,但嬌小的身體隐藏着堅強的性格,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

滇西秘境|走進中國犀鳥谷 看生物多樣之美

紅山胡椒與雄鳥亮網記者張嘉興/合影

近年來,迎江縣依托豐富的鳥類資源,采取"政、聯、合作"的模式,建設特色觀鳥村,規範觀鳥點,規定生态休養期,開展跨界鳥類聯合保護,在縣内舉辦"國際觀鳥節",形成"觀鳥旅遊"環境。鼓勵群衆當"導鳥人",吃"鳥飯",賺"鳥錢"。

圖中是紅山胡椒雄鳥,體色極為鮮豔,如一簇火焰穿梭在山間,非常美麗。紅山胡椒雄鳥為紅黑相間,雌鳥為黃色,一般生活在海拔2100米以下的山地平原雨林、季風雨林、次生闊葉林等地。

滇西秘境|走進中國犀鳥谷 看生物多樣之美

鹿角亮網記者張嘉興/合影

生态環境是雲南的寶貴資産,一隻鳥兒飛翔在天空中,為當地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而該地區獨特的立體氣候與地貌相結合,也孕育了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

圖為鹿角,一種受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鹿角的形狀像梅花鹿角,沒有葉柄,很厚,分布區域非常狹窄,通常附着在高大的樹木上。在旱季,鹿角營養豐富的葉子通常會幹燥,随着雨季的到來,新葉被釋放出來恢複生長,在熱帶雨林中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

資料來源:Bright.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