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是車?還是機器人?
這款新…物種的出現,讓人驚奇又迷惑:

不像車,最起碼的很多東西它都沒有。
比如後視鏡,取而代之的是後向攝像頭:
内部也不像一台傳統的車,不僅取消了全部實體按鍵、沒有傳統的撥杆,所有功能都能靠語音控制,甚至是切換駕駛模式:
就算你覺得互動沒啥稀奇的,但你見過這種還能和自然環境主動交流,表達自己情緒的“機器人”嗎:
你可能會說:呵呵,概念車見多了。展示的時候是火箭,量産就變成驢車…哪家不是這個套路。
但要量産的就是這樣一款極端超前又激進,既是汽車,更是智能機器人的産品,而且保留90%概念車設計。
來自集度汽車,百度和吉利合資的造車品牌。
從成立到第一款概念車産品,集度用時400天,這個速度同樣前所未有。
ROBO-01是一輛怎樣的車?
是一輛概念車,也是一輛無限逼近量産形态的原型車。
集度官方自述“沒有富裕時間做純展示用的概念車”,是以ROBO-01既代表着集度對智能汽車的了解,也透露出集度第一款量産車核心的差異化優勢。
設計、産品形态、互動,這三個層面可以一覽集度第一款概念車的全貌和定位。
設計:飛船座艙,未來感滿滿
集度突出未來感的主要設計思路,一是簡潔,二是科技。
車輛整體外觀上,取消了傳統車門把手、後視鏡、撥杆和其他繁複元件,在視覺效果上充滿未來感。
再搭配主副駕蝶翼門、後排對開門等等獨特的設計,感覺像極了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汽車。
之是以ROBO-01能夠實作簡潔和科技感,在于把這些傳統汽車上的功能件采用更智能、更高性能、更高內建度的套件替代。
比如後視鏡功能采用攝像頭代替,顯示在車内的互動螢幕上;而車門、雨刷、燈光這些功能,都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開啟。
在内飾上,最大的亮點是3D無界一體化超寬大屏:
這是一塊真正一體、非拼接的超清大聯屏,貫穿主副駕而且能實作不同區域的自定義和互動。
座艙互動系統的AI算法本地化,能夠滿足社交娛樂、視訊遊戲、線上辦公等場景化需求。
機器人化:主動感覺、主動變形
和現在能見到的大部分智能汽車相比,ROBO-01更像一個機器人,主動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主動式可變形結構有很多:前機蓋“跳燈式”可升降雷射雷達、主動升降式尾翼ROBOWing、可折疊U型方向盤、升降式衛星音箱、自适應天鵝頸0重力座椅等等。
這些設計使ROBO-01更加有儀式感和科技感,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能核心目的還是讓體驗更舒服更安全。
比如跳燈式、可主動潰縮的雷射雷達,在增強高階自動駕駛“感覺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智駕系統的安全穩定性。
此外,該雷射雷達還會在碰撞發生前,由AI介入進行主動潰縮或受力後實體潰縮,以此提升安全系數。
U型方向盤設計,代表了未來“移動空間”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超清大屏的資訊可視性。而實際使用上,U型方向盤可以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實作折疊隐藏和可變轉向比。
在感覺環境方面,ROBO-01還能通過前後燈組實作和内外人員的溝通交流。
這樣的互動方式,其實在百度之前的Robotaxi上已經初步實踐。在集度ROBO-01上,更進一步探索了汽車機器人的互動方式最大特征是“共情”。
互動:人、車、環境的自然溝通
怎麼個共情法?
想你所想。
ROBO-01上搭載的是高通最先進的智能座艙晶片8295,國内首發。具備使用者情緒識别能力,能與外界互動自身狀态與情緒,基于自身對于外部環境的感覺,将其思考結果以AI燈語的方式傳遞出來。
最直覺的手段就是機器人化的前臉設計,內建了互動式AI像素大燈和高識别率AI語音互動系統。
這個語音互動功能,不同于普通的智能座艙功能,而是能在車外與汽車進行語音互動,實作你想要的功能。
還能根據外界環境變化在燈組上顯示出恰當的互動資訊,比如超車警示、提醒行人、顯示關鍵狀态等等。
車内外都能無障礙互動,标配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還有超前的設計和儀式感滿滿的功能件。
怎麼樣,集度ROBO-01是不是和現在的所有“智能汽車”都不同?
在智能汽車這個品類上,集度概念車ROBO-01的探索其實快人一步,在體驗和整體設計上都跨越了單純的“智能功能上車”這樣的思路。
更像是給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智能互動體驗找一個合适的載體。
那麼集度最大的亮點和引以為豪的智能化能力,又是如何打造的?
400天,集度怎麼造出一款智能車?
400天造出一款智能汽車,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之前都沒做到過。
怎麼造的?為什麼能這麼快?
其實集度造車,從指導思想到流程再到具體方法上,都和傳統車企甚至新勢力完全不同。
方法論一:智能主導汽車
造車的固有思路,是前期經過複雜的立項讨論階段,一定要明确車型定位,再根據目标使用者群體的畫像來堆配置。
而集度造車基本思想,則是為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找落腳點。
是以在合法合規的條件下,集度努力的方向是突破傳統汽車的核心關注點,把對汽車駕駛、代步的定義轉變為對出行空間、智能體驗的強調。
即使與新勢力對比,集度也完全不同。
新勢力大部分脫胎于傳統汽車工業,對智能汽車的了解是先有車,再有選裝智能化功能。
集度則完全以智能化為出發點和導向來設計汽車。
方法論二:倒推式工作流程
智能化主導的思路也使得集度汽車造車的流程上跟以往的車企完全不同。
傳統車企屬于“正向推進”,立項、招标、定點等等一整套流程走下來,一款車至少也需要3年的開發周期。
但集度是從車型上市傳遞的時間點開始倒推,何時公布、何時出樣車、何時測試…在成立之初就确定好大緻期限,然後一切工作以這樣的deadline來推進。
這樣的方式,效率毫無疑問是最高的,也不是所有車企都能效仿的。
集度之是以能劃定明确的項目期限,在于始終明确最終産品要呈現怎樣的智能化體驗,這樣一來團隊分工方向、招投标流程、相關合作都有了明确目标,降低了大量試錯成本。
高度智能化、集中化的汽車底層架構設計,也使得集度車型所需的零部件、處理器數量比傳統汽車少得多。
這讓造車流程中的采購、供應鍊管理等成本大幅降低。
方法論三:充分利用軟硬體優勢
造車的具體方法,同樣是集度能在400天交卷的重要原因之一。
百度和吉利,毫無保留給了最大程度的支援。
核心智能駕駛算法軟體,依托百度Apollo。百度在自動駕駛的實力和江湖地位,相信也不用贅述。
值得強調的是,Apollo和集度合作智能駕駛,基礎是和百度Robotaxi同源的L4高階技術,背後有着2700萬公裡的實際路測裡程和Apollo資料閉環支撐。
在硬體選擇上,同樣是得益于Apollo平台的靈活性,集度的自動駕駛方案,既可以支援帶雷射雷達的融合感覺方案,也能支援純視覺感覺方案,在使用者端的體驗上,并不會因為傳感器不同而打折。
安全性上,集度提出了三個層面:備援的架構和算法、量産場景中的安全穩定測試,以及讓使用者切身感覺車輛狀态的功能,在設計、驗證和感覺三個環節保證智能駕駛安全。
而且百度Apollo的支援,也讓集度智能駕駛能力“開箱即用”,不需要等待後期加裝或更新。
吉利給的支援,則是硬體方面。ROBO-01,以及今後和它高度相似的量産車,底層架構采用吉利純電浩瀚平台,同時生産制造也由吉利代工。
另外,吉利還向集度開放了自己的供應鍊體系。
集度做了哪些原創研發?
百度發起,吉利戰投,集度的開局起點就很高。
但是,集度自成立之初從來沒給外界留下“組裝廠”的形象,反而表現出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除了前面說的對智能汽車的獨特見解和定義,原因還在于集度一直推動着核心技術的自研。
高階自動駕駛智能化架構JET,融合了電子電氣架構EEA和SOA作業系統,最大的不同點是全域融通。
ROBO-01開發流程的高效和産品安全性,都來自JET架構。
兩個最有代表性的技術 ,分别關于智駕和智艙。
集度首創SIMUCar研發流程,在整車硬體騾車測試之前,就先對車輛的軟體系統功能、安全和穩定性進行測試,比行業平均進度提前15個月。
對于智能駕駛來說,SIMUCar的根本改變在于不再是車型等待算法适配,而是算法和其他零部件一樣進行可靠性測試,提前做好準備等待上車。
智能座艙方面,集度還創新了基于SOA的艙駕融合技術。智艙域控制器可以在智能駕駛失效下情況下,給全車提供系統級安全備援;而智駕域控制器也可以支援3D人機共駕地圖這樣的AI互動功能。
從這些角度看,集度已經把智能汽車完全與傳統汽車區分開,甚至不同于新勢力,而是徹底靠智能驅動的科技公司。
集度ROBO-01,帶來了什麼?
是以真章已見,又該怎麼評價集度的概念車ROBO-01?
首先從産品本身來看,ROBO-01确實兌現了承諾,是最新智能化技術的集大成落地,這其中既包括百度的自動駕駛軟體能力,也包括吉利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最先進平台。
集度所做的,則是徹底貫徹了“汽車機器人”的概念,定義出了一款是車,但又不再像車的産品,逐漸突破了“汽車”的傳統定義。
從ROBO-01,以及集度不久後的第一款量産車開始,“汽車”或者說駕駛在産品中的比重被降到了一個門檻,再往深走一步,就進入Robotaxi的bgm。
而且,集度搭載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也是百度代表的L4級玩家量産車首次實戰,體驗可能會對其他輔助駕駛功能形成降維打擊。
通過集度,百度Apollo能實作系統的規模量産傳遞,以往L4級自動駕駛玩家隻在封閉場景、小規模場地競争的局面,很可能會被改寫。
進一步到造車模式上,集度速度、集度打造産品的模式,展現了什麼叫AI for Auto,什麼叫汽車機器人。
行業内早就暢想過汽車向出行空間、智能化服務轉變,但真正邁出這一步的是集度。
集度這麼做的初衷,是在智能汽車浪潮已經席卷行業的情況下,希望更快更徹底的推出颠覆性産品,而不是追趕其他選手、搞同質化競争。
說白了,類似三星這樣的智能手機時代追趕者盡管也很成功,但不能滿足集度。它要做的,是像蘋果一樣的開創者。
最後,集度成果的展現,真正展現了造車的第三個階段、第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就是已經延續百年的傳統汽車工業,奠定了我們現如今對汽車的大衆認知。
第二個時代則是特斯拉和國内新勢力代表的“智能1.0”,業務模式還是“造一輛帶智能功能的車”,本質還是智能方案內建,造車從出發點上沒有跳出“車”的架構。
而集度之是以展現的是第三個階段第三個時代,正是從概念車展現來看,真正跳出了“車”的架構。
與其說集度造了一台智能車,還不如說集度是把一系列最新最前沿的智能技術,實作了集合,然後找了一個“硬體”裝進去。
隻是恰好這個硬體有四個輪子。
從這個次元來說,集度言必稱汽車機器人并非隻是概念,而是一種基于颠覆性認知而展開的實踐。
或許這才是百年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開始,汽車的競争,擺脫了汽車本身…
就像iPhone出現之前,手機比拼的傳統項目是誰更結實、誰續航待機更長、誰按鍵設計更高效……而從這些次元來看,iPhone沒有一項占優。
iPhone用人機互動方式的不同,颠覆了功能機曾經的競争核心,成為新賽道上的開辟者和持續引領者。
現在,集度是不是已經在複刻這樣的路徑還無法下定論。
但從集度概念車ROBO-01開始,天已變,道亦需要不同。
全新的認知帶來特立獨行的産品,這或許是嶄新的開端。
One more thing
集度官方宣稱與概念車ROBO-01 90%相似的集度首款量産車,有哪些“概念”是會保留的?
不妨一起來開開腦洞。
點到點、高速城市泊車三域融通的智能駕駛能力,是智能汽車核心競争力,大機率不會打折簡配。
智能座艙的大屏、互動方式,以及高通8295晶片,這種直接和使用者溝通,展現未來感的設計,保留的可能性也很高。
整車内外設計上,能确定的是後視鏡、轉向撥杆這些受法規和實用限制必要的部件會恢複。
其餘元素,包括前後燈組、尾翼、對開門…就看集度有多大勇氣和創新精神了。
我們能承受得住,你盡管來
。
最後是最重要的:
不久後的廣州車展就會正式公布,下半年開放預訂,明年傳遞。
售價,李彥宏已經劇透——定在20萬區間。
買嗎?
— 完 —
「智能汽車」交流群招募中!
歡迎關注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小夥伴們加入社群,與行業大咖交流、切磋,不錯過智能汽車行業發展&技術進展。
ps.加好友請務必備注您的姓名-公司-職位哦~
量子位 QbitAI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産品新動态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