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幀中繼,那道轉瞬即逝的流星

  幀中繼是在X.25協定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面向可變長度幀的資料傳輸技術。通信的數字化改變了早期網絡的一些情況,變得可靠,網絡上的資料傳輸的差錯率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幀中繼,證明這個時候,利用了網絡變得可靠的優勢,以幀為機關在網絡傳輸,并将流量控制、糾錯等功能全部交給智能終端裝置處理。

  幀中繼有以下幾個特點:

  ·取消了第三層的流量與差錯的控制,僅僅保留端到端的流量與差錯控制;

  ·采用了“外帶信令”;

  ·利用鍊路幀的擁塞控制通知位進行擁塞管理;

  ·具有帶寬管理機制。

  幀中繼指定的标準機構有ITU-T、ANSI和幀中繼論壇。幀中繼協定主要有資料鍊路層幀方式接入協定(Link Access Procedure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LAPF)和資料鍊路層核心協定。

  幀中繼的主要特點是:使用光纖作為傳輸媒體,是以誤碼率極低,能實作近似無差錯傳輸,減少了進行差錯校驗的開銷,提高了網絡的吞吐量;幀中繼是一種寬帶分組交換,使 用複用技術時,其傳輸速率可高達44.6Mbps。但是,幀中繼不适合于傳輸諸如話音、電視等實時資訊,它僅限于傳輸資料。

  下面是2000年的時候幀中繼的一些“優點”的宣傳:

  “幀中繼的特點讓營運者有更靈活的方式吸引使用者入網。CIR 是一個靈活而微妙的參數,營運者可以根據它制定出多種不同的收費方式,既可吸引使用者入網又保證其收費無損失。

  ·定月租:即根據使用者與網絡約定的CIR,每月收取固定費用。這種方式适用于每月常有突發業務的使用者;

  ·按資訊量收費:即按使用者實際在網上傳送資訊比特數目收費。這種方式适用于偶有資訊發送且突發機率較大的使用者;

  ·單向CIR收費(前兩種情況均為雙向CIR收費)。例如,銀行總行與分行之間的資訊傳送,分行發往總行的資訊量較大而反方向的則較少,該銀行使用者向營運者申請單向CIR收費就十分經濟,同時還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雙方都受益匪淺;

  ·CIR=0的收費,即使用者不向網絡申請CIR,網絡也不必保證使用者資訊量的傳送,網絡隻向使用者收取少量的費用。這種方式适用于對時延不敏感的小使用者,以及資訊傳送常發生在“空閑”段(如夜晚)的使用者。與正常申請CIR的使用者相比,可節約費用4%。事實上,在北美和歐洲,若網絡營運者提供CIR=0的業務,9%的幀中繼使用者都申請這種業務。”

  現在如果還有業務員給你這樣推銷技術,你是否會啞然一笑呢?

  誠然FR作為骨幹資料網的主要技術火了一陣子,但是它的擴充費用不菲、而且已經達到無法擴充的地步,是以難以有更多的擴充空間。由于國内一些傳統客戶,例如大型制造性企業、金融使用者仍然使用了專線方式互聯,是以還有一定的生命力也并未完全退出舞台。但是未來的趨勢是專線的本地網部分将會向傳輸網遷移。而ATM/FR網絡的長度電話部分生命力更加長久一些,但最終也會向傳輸網絡遷移。

  由于網絡技術發展太快,幀中繼就是網絡技術的流星,還沒有來得及充分閃耀就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