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晶片實作14nm後,全世界出現一個怪圈,倪光南院士說得很對!

作者:鐘予李

“國産晶片實作14nm後,全世界出現一個怪圈”,這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倪光南院士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進步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如今的問題并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供應鍊的問題。

國産晶片實作14nm後,全世界出現一個怪圈,倪光南院士說得很對!

随着國産晶片實作14nm工藝,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從14nm到7nm

在半導體領域,工藝水準越高,晶片的性能就會越好,功耗也會越低。目前,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廠商已經成功實作了7nm工藝。然而,由于投資和技術門檻較高,國内企業在這方面的進展相對較慢。

今年,國内某些企業終于實作了14nm工藝,在某些應用場景下,它們甚至可以替代外國公司生産的晶片。

這意味着,中國從某種程度上已經實作了半導體自給自足,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距離世界領先廠商的7nm工藝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内企業仍然需要持續努力。

供應鍊問題

半導體是一個高度內建化的産業,涉及到許多環節,從設計到制造以及測試和封裝等各個方面。是以,晶片生産的供應鍊非常長、複雜和關鍵。有人曾經形象地比喻半導體生産為“晶圓加工藝術”,這說明了這一行業對于技術和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全球半導體生産的主要供應鍊中心在亞洲,尤其是在台灣。然而,随着美國政府的限制和打壓,這一現狀可能會發生變化。一些國内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新的供應鍊和新的合作夥伴,以避免過度依賴外部的供應鍊和技術。

倪光南院士認為,中國半導體産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投資和人才培養。此外,還需要提高技術水準和提高産業鍊的競争力,以建構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争力的供應鍊。隻有這樣,中國半導體産業才能真正躍上全球舞台。

國産晶片實作14nm後,全世界出現一個怪圈,倪光南院士說得很對!

半導體行業的未來

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技術創新,二是産業更新,三是開放合作。

技術創新方面,矽基晶片仍然是半導體行業的主流,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這些傳統的晶片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是以,人們需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新的晶片技術和應用。另外,随着半導體工藝的不斷進步,産業鍊上的企業也需要不斷完善生産線和提高生産效率,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産能。

産業更新方面,我們需要将半導體産業的發展與國家産業政策相結合,形成半導體産業鍊的完整生态系統。這不僅需要各類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更需要政府的支援和引導。同時,在人才培養、科研投入以及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也需要加強。

開放合作方面,我們需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和交流,以便将世界領先的技術和資源引入到國内企業中。同時,國内企業也需要積極參與到全球半導體産業鍊中,積極參與到國際标準的制定和技術應用中。

結語

半導體行業作為當今科技行業的代表之一,已經成為多個領域的基礎設施和關鍵支撐。在如此重要的行業中,中國半導體企業需要加快自身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高技術水準和産業鍊競争力,創造出更多的機遇和突破。與此同時,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也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中國半導體企業一定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和發展。

國産晶片實作14nm後,全世界出現一個怪圈,倪光南院士說得很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