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初識NB-IoT

******************************************************

時間:2018.11.27

*******************************************************

一.背景

物聯網的無線通信技術種類繁多,大緻可以歸為兩大類:

一類是短距離通信技術:包括Zigbee、WiFi、藍牙等;另一類則被稱為廣域網通信技術,即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廣域網)。

LPWA又可細分為兩類:一類工作于未授權頻譜下,如LoRa;另一類是工作于授權頻譜下,3GPP支援的2/3/4G蜂窩通信技術,比如EC-GSM、LTE Cat-m、NB-IoT等。

其中,NB-IoT憑借低功耗、廣覆寫、速率低、成本低等特點,成為時下最受追捧的一種無線連接配接技術。

物聯網裝置大緻歸為三類:

①無需移動性,大資料量(上行),需較寬頻段,比如城市監控攝像頭。

②移動性強,需執行頻繁切換,小資料量,比如車隊追蹤管理。

③無需移動性,或者弱移動性,小資料量,對時延不敏感,比如智能抄表。

NB-IoT正是為了應對第③種物聯網裝置而生。

二.什麼是NB-IoT

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NB-IoT建構于蜂窩網絡,隻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于GSM網絡(2G)、UMTS(3G)網絡或LTE(4G)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作平滑更新。  NB-IoT是IoT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支援低功耗裝置在廣域網的蜂窩資料連接配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N)。NB-IoT支援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配接要求較高裝置的高效連接配接。NB-IoT裝置電池壽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窩資料連接配接覆寫。(百度百科)

三.NB-IoT标準化過程

①2013年初,華為與相關業内廠商、營運商展開窄帶蜂窩物聯網發展,并起名為LTE-M(LTE for Machine to Machine)。

當時,在LTE-M的技術方案選擇上,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基于現有GSM演進思路(eMTC

);另一種是華為提出的新空口思路,當時名稱為NB-M2M。

②2014年5月,由沃達豐,中國移動,法國電信營運商Orange,意大利電信,華為,諾基亞等公司支援的SI “Cellular System Support for UltraLow Complexity and Low Throughput Internet of Things”在3GPP GERAN工作組立項,LTE-M的名字由此演變為Cellular IoT,簡稱CIoT。

③2015年4月,PCG(Project Coordination Group)會議上做了一件重要的決定:CIoT在GERAN做完SI之後,WI階段要到RAN立項并完成相關協定。2015年5月,華為和高通共同宣布了一種融合的解決方案,即上行采用FDMA多址方式,下行采用OFDM多址方式,命名為NB-CIoT(Narrow Band Cellular IoT)

④2015年8月10日,在GERAN SI階段最後一次會議,愛立信聯合幾家公司提出了NB-LTE(Narrow Band LTE)的概念。

⑤2015年9月,3GPP在RAN全會達成一緻,NB-CIoT和NB-LTE兩個技術方案進行融合形成了NB-IoT WID。NB-CIoT演進到了NB-IoT(Narrow Band IoT),确立NB-IoT為窄帶蜂窩物聯網的唯一标準。

⑥2016年2月,MWC NB-IoT峰會上,全球各大通信、裝置巨頭達成共識,NB-IoT是最佳的蜂窩物聯網技術,并共同推動3GPP标準盡快當機。

2016年4月,倫敦 M2M 大會上華為宣布與沃達豐成立NB-IoT開放實驗室。

2016年4月,NB-IoT實體層标準在3GPP R13當機。

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準正式在3GPP R13當機。

截止3月底,全球已經有4個商用NB-IoT網絡,在29個國家有超過40個試驗網絡,NB-IoT将在2018年走向規模商用。

從NB-IoT 3GPP标準正式推出,到發起NB-IoT Open Lab計劃,再到第一顆NB-IoT專用晶片的問世,2016被稱為物聯網發展史上最閃亮的一年,同時也被認為是NB-IoT的商用元年。

四.NB-IoT技術優勢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① 廣覆寫:NB-IoT在同樣的頻段下,覆寫能力将比現有網絡增益20dB,使信号能夠穿透

牆壁或地闆,覆寫更深的室内場景。

②電池壽命長:PSM (節能模式) 和eDRX(擴充不連續接收) 是NB-IoT延長電池壽命的兩大核心技術,在業内目标是在每日傳輸少量資料的情況下,使電池運作時間達到至少10年

③低成本: 網絡部署成本低NB-IoT可直接采用LTE網絡,利用現有技術和基站。此外,NB-IoT與LTE互相相容,可重複使用已有硬體裝置、共享頻譜,同時避免系統共存的問題。

裝置成本低 半雙工模式,單接收天線,低峰值速率,上下行帶寬低至180kHz,記憶體需求低 (500kByte)

④大連接配接:理想情況下,每個扇區可連接配接約5萬台裝置;假設居住密度是每平方公裡

1500戶,每戶家庭有40個裝置,這種環境下的裝置連接配接是可以實作的。

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

1.物聯網架構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2.資料流向

UDP協定:

MCU  → NB子產品    →NB-IoT基站    →IoT平台   →(UDP伺服器) →  手機終端

COAP協定:

MCU →  NB子產品    →NB-IoT基站 →   IoT平台 →(COAP使用者伺服器) →  手機終端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六.NB-IoT相關技術

1.PSM & (e-)DRX

eDRX和PSM是NB-IoT的兩大省電技術,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即不連續接收。

手機(終端)和網絡不斷傳送資料是很費電的。如果沒有DRX,即使我們沒有用手機上網,手機也需要不斷的監聽網絡(PDCCH子幀),以保持和網絡的聯系,但是,這導緻手機耗電太快。是以,在LTE系統中設計了DRX,讓手機周期性的進入睡眠狀态(sleep state),不用時刻監聽網絡,隻在需要的時候,手機從睡眠狀态中喚醒進入wake up state後才監聽網絡,以達到省電的目的。eDRX意味着擴充DRX周期,意味着終端可睡更長時間,更省電。

PSM(Power Saving Mode),即省電模式。一些物聯網終端本來就很懶,長期睡覺,而在PSM模式下,相當于關機狀态,是以更加省電。其原理是,當終端進入空閑狀态,釋放RRC連接配接後,開始啟動定時器T3324,當T3324終止後,進入PSM模式,并啟動T3412(周期性TAU更新)。在此期間,終端停止檢測尋呼和執行任何小區/PLMN選擇或MM流程。此時,網絡無法發送資料給終端或尋呼終端,網絡與終端幾乎失聯(終端仍注冊在網絡中)。

隻有當周期性TAU更新定時器逾時後,才退出PSM模式。這個定時器可設定最大12.1天.

2.部署方式:

NB-IoT占用180KHz帶寬,這與在LTE幀結構中一個資源塊的帶寬是一樣的。是以,以下三種部署方式成為可能:

1)獨立部署(Stand alone operation)

适合用于重耕GSM頻段,GSM的信道帶寬為200KHz,這剛好為NB-IoT 180KHz帶寬辟出空間,且兩邊還有10KHz的保護間隔。

2)保護帶部署(Guard band operation)

利用LTE邊緣保護頻帶中未使用的180KHz帶寬的資源塊。

3)帶内部署(In-band operation)

利用LTE載波中間的任何資源塊。

3.雙工模式:

Release 13 NB-IoT僅支援FDD 半雙工type-B模式。

FDD意味着上行和下行在頻率上分開,UE不會同時處理接收和發送。

半雙工設計意味着隻需多一個切換器去改變發送和接收模式,比起全雙工所需的元件,成本更低廉,且可降低電池能耗。

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

1.bluetooth 藍牙:其傳輸頻段為全球公衆通用的2.4GHz ISM頻段,提供1Mbps 的傳輸速率和10m的傳輸距離。缺點:晶片大小和價格難以下調、抗幹擾能力不強、傳輸距離太短、資訊安全問題等等。

2.Wi-Fi :Wi-Fi也是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傳輸距離在20-200M,可以随時接入無線信号,移動性強,比較适合在辦公室及家庭的環境下應用。當然Wi-Fi也存在一個緻命缺點。由于Wi-Fi采用的是射頻技術,通過空氣發送和接收資料,使用無線電波傳輸資料信号,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資料包在傳送的過程中都可以被外界檢測或接收,資訊安全是個隐患,雖然資料可以經過加密後傳輸,但在資料包足夠多的情況下,仍有被黑客破解的可能。功耗也較大。

3.Lora,zigbee: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4.eMTC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NB-IoT、eMTC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即LTE-M)同屬3GPP标準内的LWPAN技術,兩者的标準化程序、産業發展、現網應用等也幾乎是齊頭并進,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真可謂是3GPP組織下的一對雙胞胎。下表展示了兩者之間的相近之處和主要差異: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九.NB-IoT營運商

,Release 13為NB-IoT指定了14個頻段。國内主要是:

《一》初識NB-IoT(NB-IoT背景,簡介,标準化過程,技術優勢,與其他無線技術對比)初識NB-IoT一.背景二.什麼是NB-IoT三.NB-IoT标準化過程四.NB-IoT技術優勢五.NB-IoT物聯網架構,資料流向六.NB-IoT相關技術七.NB-IoT與幾種無線技術對比八.NB-IoT晶片/模組廠商,生态圈九.NB-IoT營運商

中國電信的2G 3G 4G網絡分别是CDMA  CDMA2000     TD-LTE和FDD-LTE

中國移動的2G 3G 4G網絡分别是GSM   TD-SCDMA     TD-LTE

中國聯通的2G 3G 4G網絡分别是GSM   WCDMA       TD-LTE和FDD-LT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