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協定——網絡層

網際網路的IP服務被定義成不可靠的、盡力而為、無連接配接分組傳遞系統。目前有兩個版本的 IP 協定在使用:

IP4 [RFC 791]

IP6 [RFC 2460;RFC 4291]

IP協定——網絡層

一、IPv4

1、IPv4資料報格式

首部 20 位元組

IP協定——網絡層
  • 版本(号)——占 4 bit,指IP協定的版本,目前的 IP 協定版本号為 4 (即 IPv4)。
  • 首部長度——占 4 bit,可表示的最大數值是 15 個機關(一個機關為 4 位元組)是以 IP 的首部長度的最大值是60位元組。
  • 服務類型——占 8 bit,用來獲得更好的服務。(這個字段以前一直沒有被人們使用 )
    IP協定——網絡層
  • 總長度——占 16 bit,指首部和資料之和的長度,機關為位元組,是以資料報的最大長度為 65535 位元組。總長度一般不超過最大傳送單元 MTU。
  • 辨別、标志、片偏移——分别占 16、3、13 bit,用于IP分片功能。
  • 生存時間(TTL,Time-To-Live)——占 8 bit,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該字段減1,TTL為0時,則丢棄該資料報。
  • 協定——占 8 bit,字段指出此資料報攜帶的資料使用何種協定以便目的主機的 IP 層将資料部分上交給哪個處理過程

    TCP—6 UDP—17

  • 首部檢驗和——占 16 bit,字段隻檢驗資料報的首部不包括資料部分。
  • 源位址和目的位址——各占 32 bit
  • 選項——占 32 bit,允許IP首部被擴充,但是很少用。
  • 資料(有效載荷)——傳遞資料。

2、IPv4資料報分片和重裝

(1)網絡鍊路有MTU (最大傳輸長度) – 最大可能的鍊路級幀

  • 不同的鍊路類型及MTU

(2)在網絡中,大IP 資料報被分割(“分段”)

  • 一個資料報 變為幾個資料報
  • “重新裝配”僅在最後目的地
  • IP首部比特用于辨別、排序相關段
    IP協定——網絡層
    IP協定——網絡層

3、IP編址概述

(1)IP位址: 對主機、路由器接口的32-bit 辨別符

(2)接口: 在主機/路由器和實體鍊路之間的連接配接

  • 路由器通常具有多個接口
  • 主機可能具有多個接口
  • IP編址與每個接口相聯系
    IP協定——網絡層

4、子網

(1)兩級IP位址

  • 子網部分,網絡号,網絡字首
  • 主機部分,主機号,可變部分

(2)子網 定義

  • IP位址具有相同的子網部分的裝置接口(具有共同的IP位址字首)
  • 無需通過路由器就能夠實體上互相到達
IP協定——網絡層

(3)判斷方法

  • 為了決定子網,從其主機或路由器分離每個接口,生成孤立網絡的島。每個孤立的網絡被稱為一個子網

(4)子網的表示方法

  • 子網路遮罩:用從最高位開始的連續1表示IP位址中的子網号部分
  • 字首/長度:223.1.1.0/24,表示前24位為子網号部分

5、分類IP編址

IP協定——網絡層

(1)網絡數

  • A類:27-2;B類:214 ;C類:221
  • 網絡号不能為全0;127.X.X.X為循環測試保留位址

(2)主機數

  • A類:224-2;B類:216-2 ;C類:28-2
  • 主機号全0代表網絡本身;主機号全1代表本子網的廣播位址

(3)位址範圍(包括網絡位址本身,廣播位址,私有位址等)

  • A類:1.0.0.0 ~ 127.255.255.255
  • B類:128.0.0.0 ~ 191.255.255.255
  • C類:192.0.0.0 ~ 223.255.255.255
  • D類:224.0.0.0 ~ 239.255.255.255
  • E類:240.0.0.0 ~ 247.255.255.255

6、私有位址

在網際網路中不使用,僅在區域網路中使用的IP位址

  • 10.X.X.X (A類)
  • 172.16.0.0~172.31.255.255 (B類)
  • 192.168.X.X (C類)

7、CIDR(無類域間路由)

無類型域間選路(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 不分類編址
  • 子網為連續位址的位址塊
  • 由網絡字首(如/25)确定網絡部分的比特長度
  • (位址塊,主機位址)格式: a.b.c.d/x
IP協定——網絡層

例子:

(1)某位址塊為200.23.16.0/23,則其
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4.0   或   /23
網絡位址為:200.23.16.0 (主機比特全0)
可用主機位址為:200.23.16.1~200.23.17.254
廣播位址為:200.23.17.255 (主機比特全1)

(2)某位址塊為200.23.16.0/25,則其
子網路遮罩為:255.255.255.128   或   /25
網絡位址為:200.23.16.0
可用主機位址為:200.23.16.1~200.23.16.126
廣播位址為:200.23.16.127
           

8、擷取IP

(1)主機擷取IP位址

  • 由系統管理者配置靜态位址
  • 動态主機配置協定(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動态地從伺服器得到位址(“即插即用” )
DHCP 伺服器發現: 0.0.0.0——>255.255.255.255
DHCP 伺服器提供: a.b.c.d——>255.255.255.255
DHCP 請求
DHCP ACK
           

(2)網絡得到IP位址的子網部分

  • 從它的ISP的位址空間得到配置設定的部分
ISP's block       11001000  00010111  00010000  00000000    200.23.16.0/20 

Organization 0    11001000  00010111  00010000  00000000    200.23.16.0/23 
Organization 1    11001000  00010111  00010010  00000000    200.23.18.0/23 
Organization 2    11001000  00010111  00010100  00000000    200.23.20.0/23 
   ...               …..                           ….             ….
Organization 7    11001000  00010111  00011110  00000000    200.23.30.0/23 
           

9、等級編址

(1)路由聚合(route aggregation)

IP協定——網絡層

(2)ISPs-R-Us

IP協定——網絡層

二、網絡位址轉換NAT

NAT技術(位址代理技術),提供内部私有位址與共有位址的轉換,支援内網與公網的通信

(1)16-bit 端口号字段

  • 用一個LAN側位址支援60,000 并行連接配接!

(2)NAT 引起争議

  • 路由器的處理上升為第三層
  • 違反了端到端原則:應用設計者必須要考慮 NAT可能性,如 P2P應用程式
  • 位址短缺應當由IPv6來解決
    IP協定——網絡層

三、ICMP

1、網際網路控制封包協定——ICMP

(1)IP網絡是盡力而為(不可靠)的,ICMP通過差錯封包和詢問封包來輔助IP網絡的功能

(2)由主機和路由器用于網絡級資訊的通信

  • 差錯報告:不可達主機,網絡,端口, 協定
  • 回聲請求/回答 (由 ping使用)

(3)與IP的關系:

IP協定——網絡層

2、tracerroute使用ICMP停止規則

(1)UDP段最終到達目的地主機

(2)目的地傳回ICMP “端口不可達”分組

(3)當源得到該ICMP, 停止

四、IPv6

1、初始動機: 32bit位址空間耗盡

2、 IPv6的特點:

  • 大位址空間,位址128bit
  • 更簡潔的封包頭, 首部 40 位元組
  • 更好的QoS支援
  • 更好的安全性

3、IPv6資料報格式

IP協定——網絡層
  • 版本(号)——占 4 bit,指IP協定的版本,目前的 IP 協定版本号為 6 (即 IPv6)。
  • 流量類型——占 8 bit。
  • 流标簽——占 20 bit,辨別一條資料報的流,能夠給某些資料報給出優先權。
  • 有效載荷長度——占 16 bit,無符号整數,給出40位元組首部後面的位元組數量。
  • 跳限制——占 8 bit,轉發資料報的每台路由器将對該字段的内容減 1。如果跳限制計數到達 0,則将該資料報丢棄。
  • 源位址和目的位址——各占 128 bit。
  • 資料(有效載荷)——傳遞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