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文章目錄

  • 一 、計算機網絡?
    • 1.計算機網絡簡介
    • 2.什麼是Internet ——組成細節的角度
    • 3.什麼是Internet——服務角度
    • 4.什麼是網絡協定?
    • 5.課後思考。(視訊課後讨論題目:
  • 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1.網絡邊緣(如下三種“邊緣”)
    • 2.接入網絡
    • 3.網絡核心
      • 3.資料交換
      • 3.1電路交換(又稱線路交換circuit switch )
      • 3.2多路複用技術
      • 3.3資料交換—封包、分組交換(1)(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 )
      • 3.4資料交換—封包、分組交換(2)
      • 3.5資料交換—封包、分組交換(3)
    • 4.Internet結構:網絡之網絡
      • 2.課後讨論
      • 4.課後交流

一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的産物,即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網絡就是一種通信網絡

通信系統模型: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1.計算機網絡簡介

Definition:計算機網絡就是互連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

  • 自治:無主從關系
  • 互連:互聯互通
    • 通過通信鍊路互聯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通過交換網絡互連主機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2.什麼是Internet ——組成細節的角度

  • Global最大的網際網路絡
    •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絡互連的 “網絡之網絡“
  • 數以百萬計的、互連的、計算裝置集合:(在Internet中互聯的不單單是傳統計算機,還有智能手機、pc機、智能穿戴等等)
    • 主機(hosts)=端系統(end systems) (計算機網絡中各種計算裝置、或計算機統 稱為主機/端系統)
    • 運作各種Internet Applications
  • 通過通信鍊路連結
    • 光纖, 銅纜, 無線電, 衛星……
  • 分組交換:轉發分組(資料包)
    • 路由器(routers) 和交換機(switches)
  • 一些有趣的END裝置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根據天氣情況而定烤一個天氣形狀的土司機。。。。

3.什麼是Internet——服務角度

  • 為網絡應用提供通信服務的通信基礎設施:
    • Web, VoIP, email, 網絡遊戲,電子商務, 社交網絡, qq,wechat…
  • 為網絡應用提供應用程式設計接口(API):
    • 支援應用程式“連接配接”Internet,發送/接收資料
    • 提供類似于郵政系統的資料傳輸服務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Internet 示意圖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截圖自P3 1.1 什麼是Internet?

銜接問題:僅有硬體*(主機、Routers、鍊路…)連接配接,Internet能否順暢running?能否保證應用資料有序傳遞?

答:Absolutely not!We still need a rule——network protocol

4.什麼是網絡協定?

  • 網絡協定(network protocol)

    簡稱為協定,是為進行網絡中的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标準或約定

    協定規定通信實體之間所交換的消息的格式、意義、順序以及針對收到資訊或發生的事件所采取的動作(actions)

  • 是計算機網絡有序運作的重要保證

    硬體(主機、路由器、通信鍊路等)是計算機網絡的基礎

    計算機網絡中的資料交換必須遵守事先約定好的規則,如同交通系統

  • 協定是計算機網絡的重要内容

    - 1.協定規範了網絡中所有資訊 發送和接收過程。 如:e.g., TCP, IP, HTTP, Skype, 802.11

    - 2.學習網絡的重要内容之一

    - 3.網絡創新的表現形式之一

    - 4.Internet協定标準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一個很權威的Document)

    IETF: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所有的網絡協定都在這裡權威定義和釋出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如圖,人類交談。任何通信或資訊交換過程都需要規則

    再反觀下圖的網絡通信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3點說明:

     通信主體是“機器”而不是人

     交換“電子化”或“數字化”消息

    計算機網絡的所有通信過程都必須遵守某種/些規則—協定

——————————————————————————————————————————

- 協定的三要素:

(舉一個不甚得當的例子:

好比寫幾封有順序封郵寄的信件(現在好少寫情書信件了…

首先要按格式(文法)填編碼、寫位址、貼郵票;

然後寫好信的内容(語義);

隔一段時間投遞郵箱(時序))

  • 文法(Syntax)

     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

     信号電平

  • 語義(Semantics)

     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

     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 差錯控制

  • 時序(Timing)

     事件順序

     速度比對

5.課後思考。(視訊課後讨論題目:

網絡協定對于計算機網絡十分重要,是計算機網絡的重要内容。

有人甚至聲稱學習計算機網絡就是學習網絡協定,

1.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了解網絡協定?

2. 如何了解網絡協定的三個基本要素?

3. 網絡通信過程是網絡協定完成的嗎?

一、就像老師視訊中所說的一樣,網絡協定對于計算機網絡就像是交通規則對于交通系統,雖然它不是計算機網絡的實體組成部分, 但計算機網絡的正常運作少不了網絡協定。

二、網絡協定的三個要素包括:語義,文法與時序。

(1)語義是解釋控制資訊每個部分的意義。它規定了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以及完成的動作與做出什麼樣的響應。

(2)文法是使用者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與格式,以及資料出現的順序。 時序是對事件發生順序的詳細說明。 形象的說:語義表示要做什麼,文法表示要怎麼做,時序表示做的順序。

三、網絡通訊并不通過協定完成,網絡通信過程是憑借着主機、鍊路、路由器等硬體設施,遵循着網絡協定完成的。

——ZM_FZU031802…2020-2-10

——————————————————————————————————————————

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按照節點鍊路劃分:

1.網絡邊緣: 主機、 網絡應用(用戶端和伺服器)

2.接入網絡,實體媒體: 有線或無線通信鍊路

3.網絡核心(核心網絡): 互聯的路由器(或分組轉發裝置)、網絡之網絡

按照ISP來說明:

網絡之網絡

1.網絡邊緣(如下三種“邊緣”)

  • (主機)端系統:

     位于“網絡邊緣”

     運作網絡應用程式 , 如:Web, email

     在網絡邊緣

  • 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應用模型:(主從模式,expandability 差)

     客戶發送請求,接收伺服器響應, 如:Web應用,檔案傳輸FTP應用

  • 對等(peer-peer, P2P)應用模型:

     通信在對等實體之間直接進行,如:Gnutella, BT, Skype, QQ

     無(或不僅依賴)專用伺服器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基礎設施為網絡應用提供服務的兩個通信方式:
  • 1、面向連接配接的服務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流量控制,考慮到客戶機的“接受能力”服務機不能太快;擁塞控制,考慮傳輸鍊路的“交通情況”,降低流量;
  • 2、無連接配接的服務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2.接入網絡

Q: 如何将網絡邊緣接入核心網(邊緣路由器)?

A: 接入網絡(如下的類别劃分,并不嚴格意義上的

  •  住宅(家庭)接入網絡

    (modem貓,天翼網關)

  •  機構接入網絡 (學校,企業等)  移動接入網絡

    然而作為使用者,關心是:

     帶寬(bandwidth) (bps)?  共享/獨占?

下面看幾個有代表性的接入網絡

  • 接入網絡: 數位用戶線路 (DSL) 特點如下
    • 利用已有的電話線連接配接中心局的DSLAM

       資料通信通過DSL電話線接入Internet

       語音(電話)通過DSL電話線接入電話網

    • < 2.5 Mbps上行傳輸速率 (典型速率 < 1 Mbps)(上傳)
    • < 24 Mbps下行傳輸速率 (典型速率 < 10)(下載下傳)
    • FDM: >50 kHz - 1 MHz用于下行

      4 kHz - 50 kHz用于上行

      0 kHz - 4 kHz用于傳統電話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該圖中的生疏的名詞,日後會做解釋:DSL接入多路複用器等

  • 接入網絡: 電纜網絡(線纜網絡,cable )(有線電視網絡
    • 頻分多路複用: 在不同頻帶(載波)上傳輸不同頻道(看電視換台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平時 看電視換台,調的就是上圖的頻道

      ———————————————————————————————————————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如圖:
    • HFC:混合光纖同軸電纜( hybrid fiber coax)

       非對稱: 下行高達30Mbps傳輸速率,上行為2 Mbps傳

      輸速率(何謂上行下行

    • 各家庭(裝置)通過電纜網絡→光纖接入ISP路由器

       各家庭共享家庭至電纜頭端的接入網絡

       不同于DSL的獨占至中心局的接入

  • 典型家庭網絡的接入&機構(企業)接入網絡 (Ethernet)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英文字的說明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主要用于公司、高校、企業等組織機構

典型傳輸速率:10 Mbps, 100Mbps, 1Gbps, 10Gbps

目前,端系統通常直接連接配接以太網交換機(switch)

  • 無線接入網絡
    • 通過共享的無線接入網絡連接配接端系統與路由器

       通過基站(base station)或稱為“接入點”(access point)

      • 無線區域網路(LANs):(如下左圖

         同一建築物内 (30m)

         802.11b/g (WiFi): 11Mbps、

        54Mbps傳輸速率

      • 廣域無線接入:(如下右圖

         通過電信營運商 (蜂窩網) ,接入

        範圍在幾十公裡~  帶寬:1 Mbps、10 Mbps、

        100Mbps

         3G、 4G: LTE

         移動網際網路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實體媒體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還有一種尚在實驗當中的LiFI(light fidelity),号稱有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網

3.網絡核心

路由器的網狀網絡,互聯的路由器網絡

網絡核心解決的基本問題:

Q:如何實作資料從源主機通過網絡核心送達目的主機?

A:資料交換

  •  電路交換:

    為每個呼叫預留一條專有電路:如電話網

  •  分組交換:

     将要傳送的資料分成一個個機關:分組

     将分組從一個路由器傳到相鄰路由器(hop),一段段最終從源端傳到目标端

     每段:采用鍊路的最大傳輸能力(帶寬)

網絡核心的關鍵功能:路由+轉發

  • 路由(routing):

    确定分組從源到目的傳輸路徑 路由算法

  • 轉發(forwarding):

    将分組從路由器的輸入端口交換至正确的輸出端口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本篇文章涉及到好多陌生的名詞,視訊中,老師說日後會講到。秉持治學嚴謹态度,我信了這老師的話。

3.資料交換

  • 需要交換網絡,理由如圖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交換網絡(網絡核心)可以想象成一個連有所有終端巨大的交換裝置
  • 何謂交換?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資料交換類型有三
    • 電路交換
    • 封包交換
    • 分組交換

3.1電路交換(又稱線路交換circuit switch )

  • 電路交換的特點
    • 最典型電路交換網絡:電話網絡
    •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

       建立連接配接(呼叫/電路建立)

       通信

       釋放連接配接(拆除電路)

    • 獨占資源 ——電路交換最顯著的一點(疑問:那是不是打電話的時候不能被監聽?

      比如說:兩人通話,,占用的信道資源,不能被第三方使用,保障了通話性能。

      當釋放了連接配接, 那麼資源被釋放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當一個網絡采用電路交換通信,任何兩個主機之間的通信都要建立一條電路。

    實際上,采用多路複用(Multiplexing)技術

    就可以實作電路交換網絡共享中繼線,實作電路交換網絡的鍊路共享,

    如圖: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3.2多路複用技術

  • 多路複用(multiplexing),簡稱複用,是通信技術中的基本概念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這裡的複用和分用,可以很巧妙和粗淺的了解稱力的正交合成與正交分解

有些實體鍊路的通信傳輸能力比如光纖,遠大于一路電話通信所需的傳輸能力,于是就可以實作共享信道。 實作共享信道的技術,最典型的就是Multiplexing。

  • 多路複用
    • 鍊路/網絡資源(如帶寬)劃分為“資源片”
    • 将資源片配置設定給各路“呼叫”(calls)
    • 每路呼叫獨占配置設定到的資源片進行通信
    • 資源片可能“閑置”(idle) (無共享)
  • 典型多路複用方法:(在電路交換網絡、或在通信網絡中使用比較多的
    • 頻分多路複用(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 )
    • 時分多路複用(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
    • 波分多路複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WDM的實質是FDM。

    • 碼分多路複用(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 )

多路複用逐個簡介:

  • 頻分多路複用FDM
    • 頻分多路複用的各使用者占用不同的帶寬資源(請注意,這裡的“帶寬”是頻率帶寬(機關:Hz)而不是資料的發送速率)
    • 使用者在配置設定到一定的頻帶後,在通信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占用這個頻帶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圖文并茂,好了解:不同顔色就是不同使用者占用的頻率
  • 時分多路複用TDM
    • 時分複用則是将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等長的時分複用幀(TDM 幀),每個使用者在每個 TDM 幀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時隙
    • 每使用者所占用的時隙是周期性出現(其周期就是TDM 幀的長度)
    • 時分複用的所有使用者是在不同的時間占用相同的頻帶寬度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波分多路複用WMD

    波分複用就是光的頻分複用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一覽大緻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一覽細節

    不同使用者使用不同波長的光

  • 碼分多路複用CMD

    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正交“應用

    先附一篇很棒的文章來了解:

    《碼分多路複用的生動闡述》

    ( 這篇文章,涉獵很廣,談及學數學、學資訊技術之間的微妙關系,讓我這個讀了十來年書的大學生淚目啊。給人一種相見恨晚,遇故知的親切感,感謝計算機網絡,讓我們相遇

    • 再來了解概念定義
      • 廣泛應用于無線鍊路共享 (如蜂窩網,衛星通信等)  每 個 用 戶 分 配 一 個 唯 一 的 m bit 碼 片 序 列 (chippingsequence),其中**“0”用“-1”表示、“1”用“+1”表 示,**

        例如: S 站的碼片序列:(–1 –1 –1 +1 +1 –1 +1 +1)

      • 各使用者使用相同頻率載波,利用各自碼片序列編碼資料
      • 編碼信号 = (原始資料) × (碼片序列)  如發送比特 1(+1),則發送自己的 m bit 碼片序列

        如發送比特 0(-1),則發送該碼片序列的m bit 碼片序列的反碼

      • 各使用者碼片序列互相正交(orthogonal)(正交,相交、交的很”正“)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視訊課程中的CMD距離不如上附的文章說的生動詳盡,不寫進來了。

3.3資料交換—封包、分組交換(1)(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 )

二者交換均采用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差別:

 封包交換以完整封包進行“存儲-轉發”

 分組交換以較小的分組進行“存儲-轉發”

  • 封包:源(應用)發送資訊整體 比如:一個檔案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存儲 → 轉發
  • 如果沒有存儲轉發,就是獨占了線路了。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封包交換以完整封包進行存儲-轉發
  • 分組交換
    • 分組:封包分拆出來的一系列相對較小的資料包
    • 分組交換需要封包的拆分與重組
    • 産生額外開銷(時間、資源的開銷等開銷、
      • 排隊和延遲:

         如果到達速率>鍊路的輸出速率:  分組将會排隊,等待傳輸

         如果路由器的緩存用完了,分組将會被抛棄

        頭部的額外開銷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看下面幾張圖就懂了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所謂同通過Routers,就是一次在Router上的存儲和轉發,

源主機不斷的向路由器發送分組資料,并行工作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是時候提及一個新的多路複用技術:

    分組交換:統計多路複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如圖: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按需共享, 不像前面電路交換的多路複用技術都是實作配置設定好了鍊路資源。

3.4資料交換—封包、分組交換(2)

二者的交換,哪種交換更好呢?

兩位在傳輸時延的層面來決鬥吧!(傳輸時延,延遲,傳輸資料的傳遞時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分組傳輸的延遲計算

搭建一個決鬥場: 如圖,資料從左邊主機經兩路由器,傳到右邊主機,孰快孰慢?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戰力分析

封包交換 分組交換
封包長度為M bits  封包被拆分為多個分組
每次傳輸封包需要M/R秒  分組長度為L bits
鍊路帶寬為R bps  每個分組傳輸時延為L/R秒

此外,不考慮分組交換産生的其他額外開銷

戰報資料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戰果:分組交換大比分勝出。

現在賽後采訪分組交換獲勝的秘訣:

  • 分組交換的封包傳遞時間

    分組交換笑了笑不說話,并抛出一張秘籍圖檔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3.5資料交換—封包、分組交換(3)

做第一個例題:(所有例題都會整理到本欄目的例題文章中。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執行個體化了3.4的公式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上節回顧: 分組交換在檔案傳遞時間上完敗封包交換

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挑戰者:電路交換

此次他們要在另一個決鬥場比拼, 如圖多個使用者共用一個鍊路的時候,誰支援的使用者數量更多?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戰力分析

電路交換 分組交換
電路交換,建立電路獨占信道,即便占用資源不活動,别的使用者不能使用。
最大可供10使用者 對于35個使用者, 大于10個使用者同時活動的機率<0.0004

戰果:分組交換允許更多使用者同時使用網絡!——網絡資源充分共享

但是不能說,分組交換絕對優于電路交換,理由如下:

  • 适用于突發資料傳輸網絡

    資源充分共享簡單、無需呼叫建立

  • 可能産生擁塞(congestion): 分組延遲和丢失

    需要協定處理可靠資料傳輸和擁塞控制

  • Q: 如何提供電路級性能保障? 

    例如,音/視訊應用所需的帶寬保障

4.Internet結構:網絡之網絡

注意這裡Internet翻譯成網際網路或網際,Network才翻譯成網絡。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 端系統通過接入ISP(access ISPs )連接配接到Internet

     家庭、公司和大學ISPs

  • 接入ISP必須進一步互連

     這樣任意兩個主機才可以互相發送分組

  • 構成複雜的網絡互連的網絡

     經濟和國家政策是網絡演進的主要驅動力

  • 讓我們采用漸進方法來描述目前網際網路的結構

    Q: 數以百萬計的接入ISP是如何互連在一起的呢?

    A1:每個接入ISP直接互相連接配接?No way .技術經濟都不可行(規模是等差數列和,(a1+an)n/2)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A2:将每個接入ISP連接配接到一個國家或全球ISP(Global ISP)?

    但是從商業角度,必定有競争者…,這些ISP網絡必須互連

    …可能出現區域網絡(regional networks)連接配接接入ISP和營運商ISP

    … 内容提供商網絡(content provider networks,如: Google,

    Microsoft等) 可能運作其自己的網絡,并就近為端使用者提供服務、内容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本身也是一個高速的網絡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在網絡中心:少數互連的大型網絡
    •  “一級”(tier-1)商業ISPs (如:網通、電信、Sprint、 AT&T),提供國家或國際範圍的覆寫
    •  内容提供商網絡(content provider network, 如:Google):私有網絡,連接配接其資料中心與Internet,通常繞過一級ISP和區域ISPs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 在網絡的最中心,一些為數不多的充分連接配接的大範圍網絡(分布廣、節點有限、

      但是之間有着多重連接配接)  “tier-1” commercial ISPs (e.g., Level 3, Sprint, AT&T, NTT), 國家或者國際

      範圍的覆寫  content provider network (e.g., Google): 将它們的資料中心接入ISP,友善周邊

      使用者的通路;通常私有網絡之間用專網繞過第一層ISP和區域ISPs

Day1:計算機網絡概述——基本concept、網絡結構:網絡邊緣、網絡核心、接入網絡;多路複用一 、計算機網絡?二、計算機網絡結構(Construction)

2.課後讨論

掌握網絡拓撲結構的意義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絡,其網絡拓撲結構極其複雜,而且具有很強的動态性,有很多研究機構或研究團隊在開展網絡拓撲結構發現相關問題研究。請大家搜尋閱讀相關文獻,并讨論實作網絡拓撲發現的意義有哪些?

網絡拓撲圖形中能更直覺明了的看清楚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的連結,還有接口之間的連結,也就是反應網絡中各實體間的結構關系,這樣友善配置和排除錯誤。網絡拓撲設計地好壞對整個網絡的性能和經濟性有重大影響。

FZU物信黃福…2020-2-16

采用合适的網絡拓撲結構

(1)可以盡可能提高可靠性,以保證所有資料流能準确接收;還要可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使故障檢測和故障隔離較為友善

(2)降低建網費用

(3)提高系統的擴充性

(4)為使用者提供盡可能短的響應時間和最大的吞吐量。

孤島violet2020-2-20

網絡核心:路由器的網狀網絡

4.課後交流

存儲-轉發方式的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是現代計算機網絡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也是目前在計算機網絡中廣泛采用的資料交換技術,存儲-轉發則是分組交換的基本工作方式。

請大家讨論一下,分組交換是否可以采取其他工作方式?有什麼樣的優缺點?

分組交換除了存儲轉發之外,還可以直通轉發。

優點:①加速了資料在網絡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并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封包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封包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資料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資料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④由于分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優先級政策,便于及時傳送一些緊急資料,是以對于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資料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适些。

缺點: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封包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

②分組交換與封包交換一樣,每個分組都要加上源、目的位址和分組編号等資訊,使傳送的資訊量大約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複雜,時延增加。

③當分組交換采用資料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丢失或重複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号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采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資料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

還可以采用直通式和碎片隔離

1.直通式 優點:不需要存儲 ,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 缺點:因為資料包内容并沒有 被以太網交換機儲存下來,是以無法檢查所傳送的資料包是否有誤,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由于沒有緩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2.碎片隔離 它檢查資料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于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丢棄該包;如果大于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 缺點:這種方式也不提供資料校驗。 優點:它的資料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FZU-03180254…2020-2-13

分組交換除了存儲轉發之外,還可以直通轉發。

優點:加速了資料在網絡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并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封包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封包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資料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資料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由于分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優先級政策,便于及時傳送一些緊急資料,是以對于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資料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适些。

17計科5班43…2020-3-25

本篇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