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述TCP與UDP協定

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兩人遠距離需要聯系、通信,要聯系對方,如果是寫信,我們就需要知道對方的居住位址,需要打電話,那麼也一定需要知道對方的電話号碼。

那麼同理,在計算機世界中,兩台機器如果需要通信,也是需要對方的位址的,而機器的位址比較特殊,是一串32位的二進制數字,為了友善,通常會轉換為10進制顯示,這串數字有個專門的詞語描述------IP位址。

IP:網絡中計算機的唯一辨別;

 32bit(4位元組),一般用“點分十進制”表示,如192.168.1.158;

 IP位址=網絡位址+主機位址

  可分類:

  A類:第1個8位表示網絡位址。剩下的3個8位表示主機位址

  B類:前2個8位表示網絡位址。剩下的2個8位表示主機位址

  C類:前3個8位表示網絡位址。剩下的1個8位表示主機位址

  D類位址用于在IP網絡中的多點傳播

  E類位址保留作研究之用。

ok,我們知道了IP位址以後,就找到了需要和哪台機器通信,然而機器中有很多的應用程式,應該由誰去通信呢?

比如,我的電腦使用qq給你發消息,你的電腦也隻能用qq來接收處理我的消息,别的應用程式也不認識我發的是什麼資料包。

這裡就要引出一個新的東西了----->端口

端口号 :用于辨別程序的邏輯位址,不同程序的辨別;

端口号就類似于門牌号,ip位址就是你住在哪個小區。通過這倆,我就能找到你,和你進行.....emmm,一些私密的事情

好的,現在我已經找到你了,咦?這是個洋妞?說的外國話,我聽不懂怎麼辦???

是以,這裡我們就需要告訴她,讓她說中文,這樣我們才能聽懂,才能交流,才能保持下去------>傳輸、通信協定。

傳輸協定:通訊的規則  常見協定: UDP(使用者資料報協定)、TCP(傳輸控制協定)

http協定主要用于應用層,j2ee中主要是操作request、response,是以又叫javaEE企業應用

TCP和UDP主要應用于傳輸層。

簡述TCP與UDP協定

這裡可以我們來看一下網絡模型

簡述TCP與UDP協定

實體層:

主要定義實體裝置标準,如網線的接口類型、光纖的接口類型、各種傳輸媒體的傳輸速率等。

主要作用是将資料最終編碼為用0、1辨別的比特流,通過實體媒體傳輸。

這一層的資料叫做比特。

資料鍊路層:

主要将接收到的資料進行MAC位址(網卡位址)的封裝與解封裝。

常把這一層的資料叫做幀。這一層常工作的裝置是交換機。

網絡層:

主要将接收到的資料進行IP位址的封裝與解封裝。

常把這一層的資料叫做資料包。這一層裝置是路由器。

傳輸層:

定義了一些資料傳輸的協定和端口号。

主要将接收的資料進行分段和傳輸,到達目的位址後在進行重組。

常把這一層的資料叫做段。

會話層:

通過傳輸層建立資料傳輸的通路。

主要在系統之間發起會話或者接收會話請求。

表示層:

主要進行對接收資料的解釋、加密與解密、壓縮與解壓縮。

確定一個系統的應用層發送的資料能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識别。

應用層:

主要是為一些終端應用程式提供服務。直接面對着使用者的。

不想打字了,直接收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