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正确解除安裝Chrome浏覽器及其元件Keystone?有哪些浏覽器可以替代Chrome?

一直以來,Chrome 占用記憶體過高的問題似乎已經成了某種使用者之間的共識:如果說「Chrome 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浏覽器」這個論斷還會引發争議的話,那「Chrome 是世界上占用記憶體最多的浏覽器」幾乎能讓所有 Chrome 使用者迅速尋找到共同語言:隻要你是 Chrome 重度使用者,就一定能找到想要吐槽的某幾個瞬間。

但在近日,一個在 Chrome 中存在了 11 年的元件,又讓這一問題重新引發讨論:這次曝光出的并非關于 Chrome 本身的性能問題,而是在 macOS 系統中用于更新 Chrome 等 Google 應用的元件——Keystone。

為什麼是Keystone?

Keystone 最早在 2009 被 Google 推送給 Google Earth macOS 版本的使用者,作為 Chrome 以及更多 Google 系應用在 macOS 上安裝時會自動同步安裝的一個元件。

Keystone 會通過一個配置檔案啟動,實際運作作用還包括在 macOS 中幫助 Chrome 浏覽器或是 Google Earth 等 Google 系應用自動更新以及上傳崩潰報告給 Google。 Keystone 本身隻會在使用者安裝 Chrome 等 Google 應用之後才會存在于 macOS 中,自然也不會在安裝時告知使用者已安裝了這一自動更新程式,更談不上拒絕安裝。

如何解除安裝 Chrome

雖然目前關于 Keystone 的運作機制是否會真的導緻 macOS 出現 CPU 占用率異常的問題 Google 并沒有給出正式回複,但如果你在此之前已經有想要棄用 Chrome 或是選擇其他浏覽器作為主力浏覽器的 話,那麼這或許也是讓你開始「出走 Chrome」的另一個契機。

但在此之前,如果 Chrome 已經是你最常用的浏覽器環境,那麼在删除之前備份好你的密碼與書簽也同樣重要;同時為了解決 Keystone 目前疑似的 CPU 占用率過高的問題,也仍然需要你進一步删除系統中 Keystone 元件相關檔案,才算得上是徹底解決問題的隐患所在。

備份資料

在這一問題上,Chrome 與 Google 本身都為使用者提供了足夠友善的「出口」供自行導出資料。在 Chrome 中,遷移書簽與 Google 自動同步的賬号密碼,都可以在 Chrome 的設定中找到:前者可以通過輸入

chrome://bookmarks/

直接轉到書簽界面,點選右上角的三點圖示便可以選擇導出書簽/導入書簽等選項。點選導出之後,Chrome 會自動下載下傳一個包括你所有書簽資訊的 html 檔案。

而關于 Chrome 中自動儲存的賬戶與密碼,你可以通過輸入

chrome://settings/passwords

轉到的頁面中,點選「已儲存的密碼」一欄右側的三點圖示,選擇「導出」一項。同樣會自動下載下傳一個名為 Chrome Password 的 CSV 格式 Excel 表格。

Keystone徹底解除安裝

在備份過使用者資料之後,下一步就是解除安裝 Chrome 了:正如前面提到的,除了前往 Finder - 應用程式中選擇 Chrome 删除之外,更重要的仍然是如何将 Keystone 的相關檔案删除。

好在由于這也不是 Keystone 第一次會給 macOS 運作帶來異常影響,不少使用者也是身經百戰,是以我們同樣能找到不少幫助你徹底從 Mac 中删除 Keystone 元件的方法;Loren 同樣也在 Chromeisbad.com 中貼出了一個徹底删除 Keystone 的方法:

  • 首先在 /Applications 應用清單檔案夾中,将 Chrome 直接删除。
  • 在底部應用欄呼出 Finder 菜單,點選前往資料夾選項,并輸入 /Library 并确定來轉到資源庫。

檢查下列檔案夾 LaunchAgents、LaunchDaemons、Application Support、Caches、Preferences。

  • 删除其中所有的 Google 檔案夾,以及其他任何以 com.google…… 或是 com.google.keystone…… 開頭命名的檔案夾。
  • 再次呼出 Finder 菜單,點選前往資料夾選項,并輸入 ~/Library 并确定(注意不是「~」)。
  • 檢查下列檔案夾: LaunchAgents、Application Support、Caches、Preferences。
  • 再次删除其中所有 Google 相關的檔案夾:包括其他任何以 com.google…… 或是 com.google.keystone…… 開頭命名的檔案夾。
  • 最後,清理垃圾桶,重新開機 Mac。 至此,你已經徹底将 Keystone 與 Chrome 從你的 Mac 上删除了。

替代方案

其實本次爆出的問題也并非 Chrome 本身所導緻的性能問題,是以并不會波及到基于 Chromium 項目而來的更多浏覽器替代選擇;除了這些浏覽器各自都有不同的主打賣點之外,由于 Keystone 元件并不是 Chromium 項目的一部分,是以除了 Chrome 之外其他基于 Chromium 而來的浏覽器:比如微軟的 Edge、或是 Brave 等選擇都完全不會受本次問題的影響。

除了 Chromium 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浏覽器之外,Firefox 與 Safari 同樣也值得關注。

Microsoft Edge

衆所周知,微軟推出的 Microsoft Edge 浏覽器(下文簡稱 Edge)在今年年初便開始測試采用 Chromium 核心的版本,并在過去一年中進行了多次大版本更新,除了讓穩定版通道版本号也追上 Chrome 本家達到了 86 之外,也在加緊補完包括 PDF 閱讀以及自帶翻譯等功能,以及 Microsoft 編輯器 等插件,在體驗上也逐漸與 Chrome 拉開了距離。

從這個角度上,Edge 與 Chrome 的關系更像是共用一套動力系統(V8 引擎)的兩台跑車,不同的廠商在調教風格與系統設計上都能做出更多獨到的文章;但目前 Edge 也有部分在 Chrome 已經非常成熟的體驗尚未加入:諸如利用賬号系統實作但資訊多平台同步在目前的版本中仍然無法實作。

如果你的 Mac 上仍然安裝着 Chrome 的話,Edge 也會在擷取許可之後,将 Chrome 中的插件、書簽、密碼乃至設定以及打開的頁籤直接同步到(筆者就在 Mac 上安裝 Edge 時甚至還将目前 Chrome 上仍然在開啟的标簽頁都直接同步打開在了 Edge 上)在衆多「出走 Chrome」的選擇中堪稱最無縫的遷移體驗,當然,對中國大陸的使用者來講,更加重要的一項優勢自然是同步環境相對更友善的 Microsoft 365 賬戶同步系統,相對來講也更加友善。

Stack

網頁收納也是浏覽器的一大難點:不少浏覽器重度使用者,每天浏覽器頂部标簽欄都幾乎不可避免地變成如下圖的樣子:

而 Stack 同樣是一款基于 Chromium 開發的浏覽器,但它的設計理念則是通過重新編排網頁來提升效率:正如名稱一樣,Stack 棄用了 Chrome 等傳統浏覽器的頂部标簽頁欄,取而代之的是将每個打開的網頁以合适的尺寸橫向疊放,并在左側以圖示的方式收納.

同時,Stack 還從界面設計上對 PWA 網頁應用做的深度優化,讓網頁以 PWA 的樣式顯示,同時讓同一片螢幕上容納更多的網頁并保持高效;Stack 本身也為一些本身并不支援 PWA 的網頁做了類似的顯示優化。

在浏覽頁面的收納上,Stack 除了可以橫向滑動選擇網頁之外,還能通過分組的方式來縱向切換網頁,還引入了 Space 的分組概念,讓浏覽器可以同時運作多層,同時還能通過快捷鍵實作快速切換需要的頁面;但整體設計都是圍繞如何更好地管理更多網頁、且不讓網頁降低使用效率為前提,整體風格與設計邏輯也與 macOS 本身的桌面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Brave

Brave 同樣是基于 Chromium 開發而來,但主打的是更進一步的隐私保護:即在旨在解決各種網頁無處不在的廣告背後的廣告追蹤器,通過分析使用者點選行為來建構使用者模型導緻的隐私洩露,進而降低使用體驗。

Brave 所采取的政策則是全面替換掉網頁中所有的廣告并用自家平台中的廣告取而代之,而使用者可以通過觀看 Brave 替換後的廣告獲得 Brave 基于區塊鍊技術開發的代币,同時也可以使用同種代币來「打賞」使用者希望支援的内容創作者與出版機構。

客觀上講,Brave 對于廣告的屏蔽政策無疑是對現有的網際網路廣告業的強力挑戰,Brave 也多次因為這種經營模式收到來自各大廣告商以及 Google 的傳票。

但作為使用者而言,Brave 的此種模式的确能起到保護使用者隐私的作用,同時阻止廣告與跟蹤程式也同樣意味着能讓我們「上網沖浪」體驗更加快速:根據 Brave 在官網釋出的測試資料來看:在移動端與 PC 端加載主流新聞網站時,Brave 的速度要比 Chrome、Safari 和 Firefox 快六倍。

除了廣告追蹤之外,Brave 還内建了許多我們非常熟悉的隐私保護服務:比如搜尋引擎 DuckDuckGo 以及 Tor,同時也支援 Chrome 插件,如果你也希望在廣告世代中為你的隐私保護做更多的話,Brave 可能是一個不錯的 Chrome 替代選項。

Firefox

Firefox 也是一款著名且主打隐私保護的浏覽器了,相比于 Chrome 最大的差別在于 Firefox 預設攔截了所有第三方跟蹤性 Cookie,同時也會自動攔截廣告跟蹤器;Firefox 也一直在更多的實用功能上加入更多好料,在跨作業系統 / 平台的體驗上同樣也是浏覽器中的第一梯隊。

當然,對于更多使用者來講,Firefox 更加出名的可能還屬于其高度可定制化:除了官方的主題之外,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插件、CSS 樣式表、來實作更多的主題與自定義界面的選項;而且 Firefox Quantum 之後的版本也在性能上有了較大的改善,目前已經達到了與 Chrome 使用體驗不相上下的程度。

Safari

對于 macOS 使用者來講,Safari 也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備選方案」:畢竟無論你是否會去使用,它都會一直存在于 macOS 中。就體驗上來講,Safari 在 macOS 系統中的運作性能也是 Safari 相比 Chrome 的優勢之一:根據 Apple 官方資料,在加載常用網站時,Safari 比 Chrome 運作速度快 50%,同時功耗更低;在視訊觀看續航上比 Chrome 和 Firefox 都多出了最高達 3 小時;同時在蘋果生态中, Safari 的同步體驗也比 Chrome 等浏覽器要更好一點。

雖然在插件數量這一環,相比 Chromium 系浏覽器一直顯得有點底氣不足,但至少蘋果官方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短闆:在今年 Big Sur 釋出的同時,蘋果也為 Safari 增加了對 WebExtensions API 與遷移工具的官方支援,友善開發者将自己的擴充遷移到 Safari 中。

safari浏覽器實用擴充

安全性同樣是一直以來 Safari 非常重視的内容,在今年 Safari 也在菜單欄新增了追蹤攔截圖示,供使用者直接檢視目前網站的追蹤行為與阻截資訊,同時還會在新增的「隐私權報告」子產品中生成關于追蹤攔截的周報供使用者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