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作者:吳子房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2023年,拼多多真可謂是“流年不利”。先被媒體爆出版本存在惡意軟體問題,在pay應用商城被谷歌做下架處理。随後,拼多多又被俄羅斯安全研究機構卡巴斯基實驗室控告該應用含有惡意代碼,企圖繞過系統漏洞機制,軟體通過大量竊取使用者資料,友善開展商業營銷活動。

以上這些都未完結,國内的拼多多又遭遇連環“炸店”事件。3月23日,拼多多自營店鋪的“多多福利社”,在新品上線4小時後,遭遇大量使用者惡意下單,不得不匆忙閉店。3月28日,部分使用者,有組織、有預謀地去各大品牌店鋪,大批量下單。完事之後,立馬利用“僅退款”機制,給出大量差評,更有少數者肆意辱罵品牌店的客服人員。

此次風波中,受到牽連的部分商家損失慘重,日常店鋪陷入營運困境,有的不得不閉店歇業。還未遭遇“炸店”的品牌店鋪,則在店鋪首頁緊急發表聲明,撇清與拼多多的自營關系。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商家撇清與拼多多的品牌關系

在“炸店”事件發生沒多久後,拼多多第一時間作出回應,聲稱會對遭受到惡意沖擊的品牌和商家啟動保護機制,安排專項團隊逐一對接,并對商家的損失進行兜底。

拼多多小二在朋友圈先後進行二次回應,在第一則聲明中提到:“有人以平台“僅退款”規則原因對“炸店”行為進行的辯解站不住腳。“僅退款”有明确界定,且經過多次優化和疊代”。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拼多多小二第一次聲明

第二條聲明,則更多地是向參與“炸店”的使用者和部分商家進行宣戰,表示平台絕不屈服于任何網絡黑惡勢力。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拼多多客服二次回應

參與“炸店”的商家則稱,是想借此舉來徹底取消“僅退款”規則,并強調自己也曾是“僅退款”、“惡意下單”的受害者。拼多多方則堅持認為“僅退款”是維護使用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機制,并表示不會輕易妥協,而是要站位使用者。

截止至今,此事件風波仍未完全平息。

這裡我想插嘴一句,拼多多遭遇“炸店”,真的很無辜嗎?

多多與商家的沖突來源

“僅退款”模式是拼多多于2021年初率先推出。對外宣稱其目的是為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降低商家處理售後的難度和成本,能夠更有力打擊假冒僞劣、以次充好商品的嚣張氣焰,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使用者的合法利益。

乍一聽很有正義感,但拼多多絕不會對外主動告知,其私底下見不得人的勾當。其實拼多多與商家發生沖突,最早出現于2020年7月20更改後的“技術服務費”收取規定,該條款裡提到,“訂單發生退款後,也要收取商家一部分技術服務費”。而後續推出的一系列新規則,例如“僅退款”隻是在原來的積怨沖突上,再添加一把幹柴烈火。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改版後的“技術服務費”

技術服務費

在黑貓投訴上,商家投訴拼多多亂收取“技術服務費”的相關投訴多達593條,文章内容裡無一例外都提到“惡意下單”、“剛拍下就申請退款”、“秒退”等關鍵詞。商家在文章裡提及進行人工客服申訴,都會被駁回,理由是“此訂單不支援返還已收取的技術服務費和推廣軟體費”。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黑貓投訴上的“技術服務費”

使用者取消訂單并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的财産損失,但商家需支付給拼多多每筆訂單産生的“技術服務費”,哪怕該筆交易訂單并未交易完成。在長年累月加持下,平台依靠月活過億的買家,由此産生的每筆訂單交易,申請退貨退款、取消交易、僅退款等等商品交易,都能給拼多多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

先用後付機制

對比京東、淘寶、天貓等衆多電商,拼多多的訂單在未完成交易的情況下,也要向商家收取“技術服務費”和傭金抽成,用“霸王條款”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拼多多對此心知肚明,卻依舊沒有得到任何滿足,反而是變本加厲加速了對商家的收割。一方面提倡使用者開通“免密碼”小額支付方式,另一方面則優化了使用者手機付款的網絡速度,并對符合條件,微信支付分500以上的使用者,推出“先用後付”的付款方式。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商家投訴“先用後付”

對于已開通“先用後付”的使用者,拼多多則會預設把其支付方式的順序優先級設定為最高檔。并把使用者選擇“更改支付方式的”選擇框,設定在容易點選“0元下單”的上方,借此來提升使用者點錯按鈕的失誤率。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原本就不想體驗“先用後付”功能進行支付的使用者,手動取消該筆訂單後,再利用其他支付方式重新下單,進而達到對商家進行二次收取“技術服務費”的目的。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強制優先使用“先用後付”

此外,拼多多還把“先用後付”加入到《拼多多平台合作協定》條款裡。該條款規定,對于已經開通了“先用後付”營銷功能的商家,後續不再支援手動關閉。商家上架的商品隻要符合平台規則,系統強制預設開通“先用後付”。對于使用者使用“先用後付”的每單訂單,産生的單筆交易手續費收取2%,在優惠期間收取1%。無論該筆訂單最終是否交易成功都會收取手續費。哪怕是在拼單成功後發生退款,技術服務費仍按原訂單金額進行收取。

低價算法推薦機制

為了繼續提升使用者針對同樣一件商品反複進行下單,再申請退款的幾率。拼多多則動用起了平台的“超低價”大資料算法機制。

經常在多多下單,細心點的使用者偶爾會發現,除了那些帶有百億補貼标志的商品外。使用者在第一次搜尋到某款商品,其下單價格往往會比拼單成功後,在“精選推薦”下方展現出來的同款商品,後者則更為更便宜一些。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下單後,展現價格更低的商品

拼多多上的活躍使用者大都是下沉人士,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遠超其他人群。在下單成團後,看到平台推薦機制的同款商品,後者價格更為便宜,則大機率會取消原先店鋪的訂單,重新在另外一家店鋪進行下單。對于他們而言,可以用更實惠的價格購買到相同的商品。對平台來說,則分别向不同商家又一次收取了“技術服務費”。

拼多多的營收利潤來源

拼多多平台,主要靠線上營銷服務收入、交易服務收入、商品銷售收入等盈利。在尚未更改商家收取“技術服務費”和推出“先用後付”等條款規則前,拼多多的營收利潤還處于虧損階段,實行上述措施後,其營收利潤立竿見影。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拼多多近幾年财報

在2020-2022年期間,拼多多的總營收從594.92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305.58億元,中間提速了2.12倍,依照平台規模、活躍商家數和使用者數、其增長速度也還算是中規中矩 。但讓人稱奇的是,拼多多的淨利潤能從2020年虧損的71.8億元,變成2022年的盈利315.38,億元,3年裡奇迹地翻了5.39倍。

根據财報披露資料顯示,拼多多2020-2022的年度GMV分别為16676億元、24410億元、市場預估的30000億元左右,其增長率不足2倍。在此期間産生的交易服務費,卻分别為57.774億元、141.404億元、276.265億元,足足翻了4.8倍。平台收取的“交易服務費”比全年的GMV增長速度快2倍之多,改版本後的“技術服務費”新規則,功勞不可謂不大。

拼多多GMV 交易服務費 線上營銷服務和其他收入
2019年 10066億元 33.282億元 268.1億元
2020年 16676億元 57.774億元 479.538億元
2021年 24410億元 141.404億元 725.634億元
2022年 預估3萬億元 276.265億元 1027.219億元

“百億補貼”已失去原有的市場競争力

2019年6月,拼多多為了去掉“假貨”帽子,提升平台商品品質、服務口碑,率先開啟“無套路”的“百億補貼”。2020年商品的銷售收入從0飙升為57.507億元,2021年為72.461億元。到了2022年商品銷售收入僅為2.092億元,對比去年同期足足下跌了97%。商品銷售收入之是以出現斷崖式的下跌,一部分得益于内部正在逐漸取消自營業務。另一部分則是由于消費市場的降級,其他電商平台也加入“百億補貼”賽道;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台的崛起;外加擺脫不掉的“翻新機”、“假貨”等标簽,導緻原有的“百億補貼”商品銷量開始下降。

在拼多多的“百億補貼”管道裡,品牌蘋果已拼數量為10萬+,其中還包括了藍牙耳機、平闆電腦、智能手表等産品。而3月初,京東對外正式推出“百億補貼”管道。短短一個多月,參與“百億補貼”的第三方商家,其店鋪銷售的單一蘋果手機銷量已有突破1萬+。不難看出,“百億補貼”在京東上促進商品消費的邊際效用遠超于拼多多。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左邊為京東,右邊為拼多多

面對友商的步步緊逼,若想今後都能實作超額淨利潤的營收,光靠以上這些手段還遠遠不夠。是以,拼多多早就學會巧立名目推出各項新規,打着“保護使用者權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的幌子,從商家身上搜刮各種“民脂民膏”。

收割商家的殺手锏——“僅退款”

拼多多在前面已經品嘗到“技術服務費”和“先用後付”收割商家的甜頭,它很清楚自家平台使用者的體貌特征,明白因為“治理不完”的假貨問題和商品的成本效益高低,會大影響使用者的下單意願。

為此,它曾做過諸多努力,碧如:碰瓷特斯拉、擴大百億補貼範圍、利用算法大資料篩選出“全平台最低價”,以流量要挾商家降價……當然,這一切都是為提升使用者對平台的信心,增加其購買下單欲望。可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多數項目已經失敗,碰瓷反而可能還會惹上官司。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萬人團”與特斯拉起争執

後來,不知從哪發現,“僅退款”一方面可以促進使用者的下單意願,使其購物體驗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讓使用者對平台産生忠實的“依賴度”。從2021年首次推出該功能,就飽受商家争議謾罵,再到不久前的“328炸店”事件,拼多多官方依舊不肯取消該功能。這大概是“僅退款”的存在相比取消後,能給拼多多帶來更大的回報率。

申請“僅退款”的過程

當愛貪小便宜的使用者想白嫖商家某件金額不大的商品,在收到快遞那一刻起,會想方設法地憑空捏造出、又或是吹毛求疵地,以商品品質有問題、缺斤短兩、商家服務态度差等等理由,向平台商家申請“僅退款”。

使用者向商家發送“僅退款”申請時,前面都會有一段短暫的聊天溝通記錄。商家面對這類不合理的訴求,必然會拒絕其請求。在拒絕前,往往都是先采用友好的方式在進行協商溝通,勉強答應給與少額金額補償,以求使用者撤銷“僅退款”申請。若是遇到蠻橫、無法溝通,企圖白嫖的使用者,為了避免減少損失,則退而其次讓其申請“退貨退款”。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白嫖黨申請“僅退款”

平台未遭遇商家的“炸店”反抗前,白嫖使用者申請“僅退款”的成功率一度遠超50%。據網上一些使用者在某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在拼多多上購買了某件商品,隻是向商家回報某個不滿意地方,還未等商家進行回複解答,系統就自動把商家禁言,主動幫忙申請了“全額退款”,讓使用者點選确認。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未經商家溝通,系統直接申請僅退款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平台鼓勵使用者申請“僅退款”

當然,那些未被介入申請“僅退款”的訂單,白嫖使用者送出的理由五花八門,裡面不乏一些非常離譜與商品品質本身就無任何關系,也未有能夠充分證明商家發出的商品存在品質差、缺斤短兩等相關問題的證據。可在這種情況下,拼多多依舊支援了使用者的“僅退款”申請。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離譜的退款理由

“僅退款”對商家造成的直接經營損失

使用者下單購買某款商品,以“品質不合格”,或是以其他原因為由,申請“僅退款”。若是申請成功,則可以免費白嫖到下單的商品。若是失敗,也沒有任何損失,隻是多花去些時間和精力罷了。對于平台則完全不同,依照“技術服務費”和“先用後付”等條款,無論商品訂單是否退款成功,該收取的傭金和“技術服務費”是分文不退的。商家無疑成了此案中的最大受害者,一邊需承擔此次交易中失去商品的損失費和先前已支付給平台的“技術服務費”、被扣除掉的傭金部分等等,另一邊還需承擔線下支付給快遞公司的快遞費、人力成本、打包費等等。

“僅退款”對商家持續造成的附加損失

商家可能受到的損失還遠不止以上這些。有部分白嫖黨,深知平台的營運規則,但為滿足一己私利,要求商家履行“莫須有”的好評返現、或是提出各種不合理的“僅退款”和補商品差價等要求。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以“僅退款”要求好評返現

因商家多次拒絕了該使用者的“僅退款”申請,又或是其他無理取鬧的請求,便可能無故遭遇到該客戶的詛咒、謾罵與各種投訴威脅。在長時間的反複拉鋸戰中,商家逐漸失去了耐心和理智,言語措辭上或許稍微出現某些強硬,就被系統自動判定為态度惡劣。拼多多直接給使用者申請了“全額僅退款”,随即反手就對商家以“服務态度差”為由,并對其開出以賣出商品價格的數倍為标準的罰款單。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協商也要以“态度不好”進行罰錢

從平台的交易規則來看,白嫖使用者和拼多多都是交易鍊中的獲利者,但後者從中獲得的利益是明顯遠超于使用者的。是以,平台與使用者簽署的服務管理協定早已成了虛設,平台選擇性地對使用者的惡意違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縱容使用者惡意向商家索取不合理錢财。這隻是拼多多利用了小部分使用者愛貪便宜的低劣人性,來充當平台非法收割商家以求牟利的“打手”。

“僅退款”已逐漸演變成一門生意

在各大網站平台上,能輕易搜到一些教你“如何在拼多多平台上申請僅退款”的教學步驟和短視訊。在百度“薅騙子羊毛”裡,有熱心吧友教網友如何申請“僅退款,不退貨”的操作步驟,宣稱成功後再進行利潤分成。以國内年輕人聚集的B站上為例,更是有人把申請“僅退款”當成了一門生意,教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遊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上。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B站上有人售賣“僅退款”教程

“薛定谔”的系統判罰

在所有電商平台中,拼多多也是出了名的喜好——以“罰錢”為結果導向。網上有一部分商家集體反應,自己與使用者展開一些正常的聊天對話,因不經意使用了“你真棒”、“開心了嗎?”、在教使用者如何喂貓時,發送的“要慢慢喂哦”等字眼,就被系統自動判處,涉嫌違反了《拼多多商家客戶服務管理規則》裡的“辱罵、嘲諷、蠻橫”等等中的一條。平台會以《拼多多商家客戶服務管理規則》4.2條款規定,說是要向消費者支付不超過30元/次為标準的無門檻優惠券,事後再從商家店鋪的資金賬戶中扣除對應的消費者賠付金。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你真棒”被系統判定為違規詞彙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教客戶喂貓,也被判定違規

從“黑貓投訴”裡反映的文章來看,拼多多向商家扣除的罰款,大都是遠超過于平台向使用者支付的無門檻優惠券金額,而超出的那部分金額全流入自己的口袋裡。這是由于缺乏行政部門的監管和交易資訊的不對稱,平台做為裁判員,又是獲利者之一,哪怕是平台假借“遭遇投訴,且已賠付給使用者現金優惠裝券,需要商家去承擔賠付”,究竟是真還是假,也無從考證其真假。面對中小商家的維權投訴,往往也石沉大海。

發生上述這類事件,在拼多多平台上早已比比皆是。

狡詐的平台協定

在拼多多的《使用者協定》(V3.4)版本的6.3條款中,提到“拼多多并非司法機構,僅能以普通或非專業人員的知識水準标準對各方送出的材料資訊進行鑒别,若拼多多無法保證交易糾紛處理結果符合您和/或相關方的期望,也不對交易糾紛調處結果及賠付決定承擔責任”。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使用者協定條款

在商家版的《拼多多商家服務市場服務協定》7.1條款,同樣也提到“商家了解并同意,拼多多僅能以普通或非專業人員的知識水準标準對服務商或商家送出的材料進行鑒别,拼多多對糾紛的調處、對知識産權維權投訴等事項的處理完全是基于商家的委托或本協定約定、服務市場規則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拼多多無法保證糾紛或知識産權維權投訴等事項的處理結果符合商家的期望,也不對上述事項的處理結果及任何退款、賠付決定承擔任何責任“。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逃避商家之間産生的糾紛責任

上述這2項條款的存在,成功的讓拼多多逃脫了可能被商家、使用者因“僅退款”、“亂扣費”等引起的事由,向法院送出的訴訟,要求自己履行承擔的部分法律責任。同時也讓拼多多對商家的亂扣費、不合理處罰,變得肆無忌憚。

不合理的賠付機制

在針對商家的各項管理規則中,隻要是發生過“延遲發貨”、“虛假發貨”、“快遞物流異常”等以上情況,拼多多無一例外都會要求商家遵循,平台将以“同等金額以50年有效期的無門檻現金券形式賠付給使用者,平台并有權從商家的賬戶餘額中扣除對應的消費者賠付金”的條款。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虛假發貨的處罰

對于某些特殊情況,例如售賣假貨的商家,拼多多除了要求商家支付,平台率先已賠付給使用者的十倍無門檻現金券外,還需額外扣除每次售假的2000元作為違約金,以及增加涉嫌售假商品曆史總銷售額的十倍店鋪保證金等等其他措施。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商家售假的處罰

設定這些規則,看似合情合理,但背後往往隐藏着不為人知的一面。平台賠付給使用者的是不能進行提現的現金券,扣除商家卻是實打實的數字現金。也就是說使用者手裡的無門檻現金優惠券轉變成了拼多多的“預收款”,強制要求使用者到平台上再次進行消費;倘若使用者一直不肯進行二次消費,那這筆錢的最終使用權和儲存期間産生的利息收益全歸平台所有。

拼多多成功地利用了人性的弱點,知道使用者斷然不會舍棄未享受掉的現金優惠折扣券。是以,在下次購物交易中,被下單的商家也必然會向平台支付,交易過程中産生的“技術服務費”和商品傭金抽成等。平台表面上看似讓利,給與使用者免除掉那部分優惠折扣金額。可實際上是,免除掉的折扣金額是從商家身上克扣而來。而這樣做的好處唯一結果,是能夠提升使用者再次到平台上,對其他商品進行二次消費的意願,進而達到加速收割商家的“技術服務費”和服務傭金的腳步。

我為商家說一句,遭遇“炸店”的拼多多,一點也不冤枉

十倍現金券賠償

使用者因為能夠輕易在拼多多上申請“僅退款”和領取到無門檻優惠券,貪小便宜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對平台産生了一定的忠誠度和好感。在多次循環交易過程中,商家好不容易從使用者身上賺取到的利潤,也就不約而同地被平台給吞噬掉。因為,平台有利可圖。是以,拼多多熱衷于假借“給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之名,巧立名目向商家推出各種不合理的處罰新規。哪怕是“快遞物流異常”和“偏遠地區9.9元包郵”等等類似極為不合理的要求,也會強迫讓商家去履行接受。

改變現狀的破局在于哪裡?

商家與拼多多的沖突之深,非一日之寒。平台與白嫖使用者配合默契,成了彼此的利益共同體。商家作為弱勢群體,隻能任其宰割。在商家起訴“僅退款”、“惡意退款”的訴訟案件中,幾乎都是因拼多多小二處理糾紛、判罰不當所造成的,可因為簽署的法律條款,平台可以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是因為,對于有利于已方的,拼多多會想方設法推出各種門檻進行限制;不利之處,則早已讓法務規避其法律風險。

商家通過“炸店”事件,呼籲平台取消“僅退款”,看似不合理,實屬無奈之舉。拼多多這種既當裁判,又是獲利者的“雙重身份”,今後不加比改變、或得到監管,今日取消一個“僅退款”,後面還有千千萬萬個“僅退款”出來,商家和使用者遲早都是任其收割的羔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