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楊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衆号 QbitAI
明清時期作為皇家圍獵場的北京亦莊,今天卻開啟了曆史上最奇特的身份标簽:
中國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服務第一單誕生之地。
這個商業化試點服務第一單,不同于之前試營運收費,而是百度獲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準許的标志性一單。
昔日草木叢生、野獸出沒的京城南郊,如今是一番共享無人車馬不停蹄的景象。

曆史與當下、科技和商業,在亦莊交織出最魔幻的現實。
這一切,來自于百度Apollo,來自于70多輛前裝量産共享無人車,和國内首個面向公衆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App蘿蔔快跑。
亦莊見證無人車發展裡程碑
600多個站點、70輛車,首獲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準許的合法收費資質的百度RoboTaxi,營運範圍覆寫亦莊60平方公裡的區域。
叫車很友善,還是用今年8月上線的國内首款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直接下單。
百度的RoboTaxi對于北京市民來說,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今年5月,就已經在北京多地投入營運。
隻不過百度一直采取鼓勵市民嘗鮮的政策,很多路段都是一口價,而且這一口價最後也會被各種優惠券和折扣抵消。
是以這半年除了體驗外,百度RoboTaxi最讓外界好奇的就是怎麼收費。
從現場體驗來看,未來計價方式大機率“收費标準與傳統專車齊平”。
“價廉”有了,“物”是否夠美呢?
百度RoboTaxi的乘坐體驗平順絲滑,具體行駛政策選擇謹慎,但又不是一味保守,會在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下,主動繞行途中障礙。
亦莊的收費營運RoboTaxi,在全球自動駕駛行業中走出了史無前例的關鍵一步。
百度也成了全球衆多自動駕駛公司中,第一個打通RoboTaxi副本的實力玩家。
關鍵問題是,百度為何能率先邁出這一步。
為什麼是百度?
百度邁出這一步,既是技術積累成熟的爆發,也是長期商業探索的鋪墊。
百度Apollo近10年打磨,在技術層面已經站穩了國内領跑的位置,具備了商業化試點探索的根本條件。
據最新資料顯示:Apollo測試車隊規模已達500輛級别,總裡程超過1800萬公裡,獲得專利數3400件,在世界範圍内的近30個城市開放道路測試。
在測試資質方面,百度已獲得中國自動駕駛牌照411張,其中載人測試牌照231張,遙遙領先。
目前,百度Apollo在RoboTaxi端已經能夠應付城市路況,對于占道施工、逆行目标、低速小目标等等都能合理應對。
另外,在資料端,百度打造了“ANP-RoboTaxi”資料閉環,這意味着百度賣給車企的智能駕駛方案和自己營運的RoboTaxi實作了共享技術架構。
普通乘用車收集的資料,同樣可以服務RoboTaxi的技術疊代。
技術進步同時,百度對于安全還是格外注重和強調,因為這也是直接關系到政策走向和行業未來的要害之處。
百度認為即使是L4級,依然會有無法解決的複雜工況,這時就需要上線5G雲代駕,平常由系統操作,遇到過不去的坎,遠端司機幫一把,消除隐患,保證安全。
這些都是保證商業落地的前提,而到商業實戰,百度也是早有準備。
首先是車型。百度從第四代RoboTaxi開始,更加注重無人車前裝生産流程,生産線前的分裝工序全部由車企獨立完成,生産流程更優化,工藝整體性提升,自然成本也更低。
前裝量産的另一個好處是,保證産品無人化能力同時,整車品質、可靠性與投放市場的量産車完全一緻,車輛綜合安全性有了正規工業體系保障。
這也直接助力了商業化試點探索。
這幾年來,RoboTaxi的C端落地速度不斷加快。
2019年9月,百度率先在長沙開始RoboTaxi營運,覆寫130平方公裡區域。
随後2020年,百度RoboTaxi接連部署多地,廣州、滄州、北京等等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百度也同時上線國内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各地補貼的車隊,開始轉向正式商業營運。
截至2021年上半年,蘿蔔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滄州五個城市開展載人營運服務,2021年Q3季度訂單量超11.5萬單。
單季度11.5萬的訂單量多不多?
從自動駕駛的發展史來說,已然是裡程碑。
自動駕駛正式來到商業化試點服務
百度自動駕駛汽車收費,到底意味着什麼?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首席安全營運官魏東說:
管理細則的釋出,意味着智能駕駛的場景應用開啟了商業化試點探索,把自動駕駛交給市場來檢驗。
這有助于行業進一步驗證智能駕駛的實用性,吸引更多資金、技術的投入來推動自動駕駛向規模化和更多場景的拓展,進而形成市場競争機制,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了解?
從百度自身來說,自動駕駛正在成為百度産業級新引擎。
随着AI進入到落地期,企業規模化落地和營收在望。作為百度内部發展最快、最具長期價值的自動駕駛闆塊,已經率先走在商業化試點探索的前頭。
百度Q3财報顯示,上季度蘿蔔快跑共提供了11.5萬次乘車服務,相當于日均訂單超1300單。
若按照這樣的速度行進,不少業内人士預測,四季度訂單總量有望突破15萬單,日均1500單,今年下半年累計訂單量将會超過27萬單。
在橫向延伸上,百度最新落地規劃是2025年業務将擴到65個城市,2030年這個數字将達到100。
李彥宏也直接打出“明牌”:百度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
今年8月,知名資料服務商IHS Markit釋出的《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和未來出行市場展望》曾預測,未來Robotaxi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頭部服務商或将占據超過40%的市場佔有率。
按照百度目前現有技術成熟度、研發投入、營運模式與使用者規模等多方面考量,成為預測中“頭部”競争者,基本沒有懸念。
甚至随着與Apollo其他無人車細分賽互相協同、自動化駕駛技術本身更加精進,百度在迎接更多未知複雜挑戰也更有底氣。
而在合規資質層面上,百度率先獲得自動駕駛收費資質,一方面是官方對百度實力的認可。
另一方面是放眼整個大環境下,北京Robotaxi開啟收費服務,标志着中國進入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探索新階段。
這對于全國更多城市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服務落地,起到了示範與推動作用。
而且從各個城市定點試運作、到如今北京先行的RoboTaxi收費通知書,已經越來越明晰地看到,管理部門正在積極探索自動駕駛“中國模式”——
特定試點出發,與百度這樣的實力玩家合作推動各項法規制定。
關于這一點,官方專家給出了更權威的解讀。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虞明遠說:
出台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政策(Robotaxi收費),探索自動駕駛車輛的商業營運模式,有助于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态鍊,加快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程序,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快速應用,支撐交通強國建設,實作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法規不是束縛手腳,而是為行業長久健康發展營造公平良好的環境,百度作為無人車龍頭,深知其含義,也是最大受益者。
而進度更快的,是各個地方的支援推動。北京亦莊、順義,蘇州相城、長沙、廣州等等地區都出台了自動駕駛支援政策和相關安全規定,以極大熱情歡迎企業入駐路測,唯恐落後。
這是因為自動駕駛在未來除了能成為一張漂亮的城市名片,其萬億級市場規模也是不容錯過的經濟增長點,對社會經濟形态的改造潛力更是不可估量。
任何一項技術演進到最終商業化試點服務,都少不了市場标準化限制。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自動駕駛已經駛入下半場征程。
從使用者層面來看,收費,也意味着自動駕駛來到了接受人民群衆檢驗的曆史性節點:
自動駕駛的成本、安全、體驗、性能等方面都需要兼顧,且都必須是高水準。
收費看似是結束免費服務,實際上是行業實打實經曆考驗,長遠來看,不大搞補貼,而是在商業模式中尋求消費者認可,這才是RoboTaxi更大規模落地、真正提供價值的更好路徑。
若幹年後,程式員、工程師,科學家,甚至是科技迷談起自動駕駛時,一定會想起北京亦莊,和開啟RoboTaxi收費營運第一單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号特色内容激勵計劃簽約賬号【量子位】原創内容,未經賬号授權,禁止随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