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作者:每日懂法

在如今社會當中,幾乎人人都會選擇買保險,以應對随時可能出現的危機。

隻是很多時候,保險也無法保障到客戶的真正利益,在此情況下,就會出現很多的負面新聞。

1953年,一位老人投保了200萬元的保險,可他的家人在要求保險公司索賠時,卻被告知隻能給付他們200元。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甚至于這200元錢,都是他們苦苦索賠20年的成果。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家中的“定風珠”

1953年,馬鐵生在别人的建議下自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購入了兩份保險,分别是職工團體火險和團體人身保險。

這兩份保險一個是針對馬鐵生所居住的房屋,一個是針對馬鐵生本人。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如果馬鐵生的房子遭遇了意外被燒毀,或者是他本人出了事故,都能夠按照保單上的約定得到相應的賠償。

當時的馬鐵生家境并不算差,1946年參加革命的他因為工作能力優秀,最後被調到了老家的警察局擔任看守所所長。

在離職的時候,馬鐵生已經成為了正科級上司。

隻是盡管條件還不錯,但因為擔心意外情況的發生,馬鐵生還是購入了這兩份保險。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為了避免保單受損,馬鐵生在将其拿回家之後,便謹慎地鎖緊了一隻鐵皮箱子裡妥善保管起來。

在他看來,這就是他留給孩子的最大一份遺産。

隻是令馬鐵生沒有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盼到了兒子成家立業,盼到了乖孫出生,他卻沒能盼到兒子給他養老送終!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在孫子馬新政兩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從此之後,這一老一小便隻能相依為命。

二、意料之外的結果

對于自己僅有的血脈,馬鐵生自然是無比疼愛,隻是他雖然疼愛孫子,但也從未放縱過他。

在馬鐵生的教導之下,長大後的馬新政繼承了他的優點,成為了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看着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馬鐵生心中十分欣慰,同時也放心将自己的遺産交給他了。

等到馬新政成家立業之後,馬鐵生便将那兩張保單拿了出來,囑咐他說日後一定要好好保管,萬一出了什麼意外,這兩張保單就是他能留給他的唯一遺産了。

看着上面“200萬元”的清晰字迹,馬新政不由得熱淚盈眶。

他明白,這兩張保單不僅代表着一大筆遺産,更蘊含着爺爺對自己的愛。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其實馬鐵生的身體一向很好,看起來并不像是會出意外的樣子,馬新政覺得自己日後必然不會有用上這兩張保單的一天。

不過在爺爺殷切的目光下,他還是将它們收了起來,并許諾以後要是有個萬一,他肯定會拿着保單索賠的。

隻是令馬新政沒想到的是,在1996年3月份,他那身體無比健康的爺爺竟然會在外出時跌入池塘,就這樣不幸去世了!

驚聞噩耗,馬新政心中無比悲傷,面對那兩張保單時的心情也是無比複雜。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不過在處理完爺爺的後事之後,他還是按照老人的囑托,帶着保單找到保險公司,想要得到應有的賠償。

可沒想到的是,在來到保險公司後,其中的從業人員卻因為保單年份久遠,不停推脫賠償。

憤怒之下,馬新政直接找到了更進階别的保險公司,要求他們必須給自己一個說法。

可即便是多方奔走,甚至還找來了記者進行報道采訪,馬新政的訴求都沒有得到回應。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一邊是家大業大的保險公司,一邊是孤家寡人的投保人親屬,哪邊更有利,人們一眼便能夠看出來。

最終,無法承擔起長時間訴訟成本的馬新政在20多年的掙紮後,率先放棄了索賠,就這樣将保單封存到了家中,直到2018年,他的女婿彭先生看到了這張保單。

保單上的投保金額可是200萬元,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絕非一個小數目,是以彭先生便接替過嶽父,繼續索賠之路。

三、索賠多年後的定論

其實在那張充滿争議的保單上,并沒有清楚地标明保險日期,彭先生據此認為,這保單應該是終身有效。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盡管馬鐵生老人是在1996年去世,但保單也依然該生效。

可保險公司卻表示,早在簽訂保單的時候,他們便在上面标注出:

“被保險人脫離投保團體,或者保險單失效,或者期滿結束,保險就廢棄。”

也就是說這份保單是有着時效期限的。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在對當年留下的資料進行查閱後,從業人員認為這份保單的有效期應該是一年,也就是說在簽訂保單後的一年後,它便不起作用了。

不過他們又表示,雖然保單是無效的,但也可以賠付給彭先生200元,算是一點補償。

對于保險公司拿出來的解釋和解決方案,彭先生當然無法認可。

為了得到應有的賠償,他最終來到中國銀保監會尋求幫助,同時也将自己的經曆放到了網上,希望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由于涉及到人們十分關注的保險問題,社會上很快便據此引發了大範圍的争議。

在輿論壓力之下,相關部門終于站出來進行了全面的解釋。

其實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問題之外,這張保單中還存在一個争議,就是其中的投保機關“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并不是如今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自1996年之後,原本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就被國家所撤銷,并且還分設了三個分公司。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彭先生應該尋求賠償的,其實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而并非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隻是盡管更換公司,相關從業人員也依舊沒有回應彭先生的訴求。

他們表示,由于在投保的時候大陸通貨膨脹嚴重,那兩百萬元的投保金額其實也就相當于如今的200元,是以賠償彭先生200元,已經是仁至義盡。

而在對雙方送出的證據進行稽核之後,銀保監局也選擇站在保險公司的一方。

1953年老人投保200萬,死後家人索賠20年無果,保險公司稱隻賠200

這場持續多年的争論,時至今日,終于落下了定論。

從二百萬元到兩百元,這其中的落差不可謂不大,也難怪彭先生會如此執着了。

如今,彭先生依舊在進行自己的維權,隻希望保險公司和彭先生最終能夠達成和解,避免出現更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