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菜鳥使用Linux下的 vi / vim 程式編輯器

Linux在指令行界面下的文本編輯器有非常多:Emacs, pico, nano,joe 和 vim等。

為什麼要使用vim?

1.所有UNIX Like系統都會内置vi文本編輯器,其他的文本編輯器不一定存在;

2.很多軟體的編輯接口都會主動調用vi;

3.vim具有程式編輯的能力,可以主動以字型顔色辨認文法的正确性,友善程式設計;

4.程式簡單,編輯速度相當快等。

vi的模式一定要了解,要不編輯的時候很難操作:

基本的vi共分為3種模式:一般模式、編輯模式、指令行模式

1.一般模式:以 vi + 一個檔案名就可以直接進入一般模式了(這是預設的模式)。在這個模式可以使用左右按鍵移動光标,删除字元/整行,也可以複制、粘貼,但是無法編輯檔案内容。

2.編輯模式:顧名思義,能夠編輯檔案内容。在一般模式下按下 “i、 I、o、O、a、A、r、R”等任何一個字母之後就會進入編輯模式,按下這些按鍵之後,終端左下角會有“插入”,“INSERT”或“替換”,“REPLACE”字樣,此時才可以編輯。要退出編輯模式回到一般模式,則需要按下【ESC】即可。

3.指令行模式:在一般模式中,輸入“:、/、?”三個中的任何一個按鈕,則可以将光标移動到最下面那一行,在這個模式中,可以提供我們要查找資料的操作,例如讀取、儲存、大量替換字元、離開vi、顯示行号等。當然傳回一般模式也是通過【ESC】。

簡單的執行範例:

1.使用vi進入一般模式:

$ vi hello.txt
           

直接輸入”vi 檔案名“擇可以進入vi的一般模式了,vi後面一定要加檔案名,不管檔案是否存在。整個界面如下:

菜鳥使用Linux下的 vi / vim 程式編輯器

現在進入的模式就是一般模式,上圖中的文字是hello.txt中原來的内容,下面每一行的”~“波浪号表示沒有任何東西,左下角的是顯示資訊,”hello.txt“是檔案名,3L表示有3行内容,47C表示有47個字元。

2,按下i鍵進入編輯模式,開始編輯文字

菜鳥使用Linux下的 vi / vim 程式編輯器

左下角可以看到”插入“字樣,此時就是編輯模式了。此時可以對該檔案進行所有編輯。

3.按下【ESC】鍵傳回一般模式

假設我們已經修改好了,按下【ESC】鍵則可以退出編輯模式,此時左下角的”插入“字樣不見了。

4.在一般模式下輸入” :wq“ 則可以進行儲存并退出。注意,此時的輸入光标在左下角,也就是最後一行。

菜鳥使用Linux下的 vi / vim 程式編輯器

回車即可儲存。

5.一般模式下的按鍵如下:

i ——按一下i鍵,下端顯示 --INSERT--

Esc ——退出i(插入)指令進行其它指令使用

:r 檔案名  ——讀入一個檔案内容,并寫入到目前編輯器中

:w 新的檔案名  ——将該編輯器中的内容寫入到一個新檔案中

:w ——在編輯的過程中儲存檔案,相當于word中的ctrl+s

:sh ——進入shell指令行,執行完指令後ctrl+d退出重新進入vim編輯繼續編輯

:wq ——儲存檔案并退出

:q! ——強制退出,不儲存

:help i ——檢視插入指令幫助

u ——撤消上一步操作

/Fedora ——查找Fedora字元

dw ——删除單詞

:e! ——目前檔案,傳回到上次儲存

常用的按鍵就這麼多了。

了解以上所有内容,vim的基本使用就能夠掌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