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SI 7層模型和 TCP/IP 5層模型

網絡協定通常分不同層次進行開發,每一層分别負責不同的通行功能。

兩種參考模型

OSI

TCP/IP

,

OSI

先有模型後有協定,

TCP/IP

則相反。

OSI 7層模型

- 應用層

- 表示層

- 會話層

- 傳輸層

- 網絡層

- 資料鍊路層

- 實體層

TCP/IP 5層模型

- 應用層

- 傳輸層

- 網絡層

- 資料鍊路

- 實體層

兩種模型在第4層以下提供的功能是一樣的

- 傳輸層

- 為兩台主機上的應用程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該層向高層屏蔽了下層資料通信的細節,使高層使用者看到的隻是在兩個傳輸實體間的一條主機到主機的,可由使用者控制和設定的可靠資料通路,

TCP UDP

就是在這一層。

- 網絡層

- 通過

IP

尋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配接, 為源端的傳輸層送來合适的分組,選擇合适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确的按照位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

IP

Internet

的基礎

- 資料鍊路層

- 有時也稱作網絡接口層,通常包括作業系統的裝置驅動程式和計算機中對應的網卡,他們一起處理與電纜(或其他任何傳輸媒介)的實體接口細節

- 實體層

- 實際最終信号的傳輸是通過實體層實作的. 通過實體媒體傳輸比特流,規定了電平,速度和電纜針腳. 常用裝置有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TCP/IP

的應用層對應

OSI

的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

- 應用層

- OSI參考模型中最靠近使用者的一層,是為計算機使用者提供應用接口,也為使用者直接提供各種網絡服務。我們常見應用層的網絡服務協定有:

HTTP

HTTPS

FTP

POP3

SMTP

等.

- 表示層

- 表示層提供各種用于應用層資料的編碼和轉換功能,確定一個系統的應用層發送的資料能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識别。如果必要,該層可提供一種标準表示形式,用于将計算機内部的多種資料格式轉換成通信中采用的标準表示形式。資料壓縮和加密也是表示層可提供的轉換功能之一。

- 會話層

- 會話層就是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該層的通信由不同裝置中的應用程式之間的服務請求和響應組成。

注: PDU (Protocol Data Unit) 為資料協定單元

ARP RARP 也可以放在網絡層, ICMP IGMP 也可以在傳輸層

OSI 參考模型 TCP/IP 協定模型 對應 PDU 對應網絡協定
應用層 應用層 資料 TFTP, FTP, NFS, WAIS
表示層 應用層 資料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會話層 應用層 資料 SMTP, DNS
傳輸層 傳輸層 TCP, UDP
網絡層 網絡層 IP, ICMP, IGMP
資料鍊路層 資料鍊路層 ARP, RARP, Ethernet, PPP
實體層 實體層 資料比特流 IEEE 802.1A, IEEE 802.2 - IEEE 802.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