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自秦始皇确定皇帝為九五至尊之号,幾千來,僅僅出了6位廟号為仁宗的皇帝,“仁”絕對是褒義的,被用作一個合格的皇帝執政生涯仁義死後的最好注解,标明他應該是一個仁心寬厚、且嚴于律己的一個好皇帝。
宋仁宗
而這6位皇帝中,漢族皇帝隻有兩位,一位是宋仁宗趙祯,另一位便是明仁宗朱高熾。兩者相較,朱高熾在位僅10個月便駕崩,故而,當皇帝快四十二年趙祯,含金量是極高的,也在後世和史學界評價極好的。主政期間,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别的不說,引以為傲的古代四大發明,活字印刷、火藥與指南針與他密切關聯;國文課本必備的唐宋八大咖,有六個;蘇洵、蘇轍、蘇轼、歐陽修、王安石以及曾鞏,都是他這一朝選拔的棟梁;而唐詩之後,冠絕曆史的宋詞,也是在他治下,達到了巅峰。
唐宋八大家
經濟文化高度發達,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社會開放,老百姓的日子也是最為富裕的,《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 史稱“仁宗盛治”。是以,有人說若你是有文化情懷和才能的人,穿越回宋朝,注意,是仁宗時期的宋朝,無疑是不二之選。
但,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有口皆碑的受子民愛戴的宋仁宗。任誰也不會料到,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的閏正月十八日深夜,在坤甯宮熟睡的趙祯,做夢也沒想到,做了25年的太平天子,自己竟差一點在深宮大内被人刺殺。
宋仁宗 曹皇後
這應該是曆史上最為神秘的宮廷之變。
坤甯宮乃是曹皇後寝宮。曹皇後便是大名鼎鼎的曹娥,說起來也是位奇女子,曾平定“慶曆宮變”,扶持宋英宗即位,輔佐仁宗、神宗、英宗三朝,曾救下獲罪的蘇轼,曆史評價也很高。
說福甯殿,月朗星稀夜色沉沉,安靜異常。突然,無比凄厲的女子的慘叫、哀嚎之聲陣陣傳來,格外的刺耳,竟然驚醒了趙祯。嗯?怎麼回事?
坤甯宮
趙祯就想翻身出去看看怎麼回事。可一旁的曹皇後卻抱着他不讓去。動靜有點大,擱着宮内就太蹊跷了。曹皇後算機警,下意識立馬令侍寝的有點慌亂的宮女和太監馬上将門鎖好
仁宗問周圍的太監,外面怎麼了,為安心,宦官何承用就說,是“乳妪毆小女子”。
崇政殿
但曹皇後警覺性非常高,可能跟祖父乃北宋開國大将曹彬有關,她尋思從這聲音判斷,搞不好是一場刺殺。她立即訓斥宦官:“肯定是賊在殿下殺人,帝且欲出,敢妄言耶?”
事情确實如曹皇後判斷的一樣,夜裡,崇政殿親從官顔秀、郭逵、王勝、孫利四個人謀為變,“殺軍校,劫兵仗,登延和殿屋”,進入皇宮大内。就是因為不知道宮殿太多,不知道仁宗住在哪個具體的房間,便在福甯殿附近,砍了幾個宮人的胳膊,妄圖引起混亂,定位仁宗的位置。
宋仁宗
曹皇後此時,得到回報後,确實發生了宮變,幾個刺客正在挨個尋皇帝的住處。宋仁宗急的似熱鍋上的螞蟻,但曹皇後卻很鎮定,親自剪掉幾個挑選的太監的頭發作為标記,說:“賊平加賞,當以汝發為證。”吩咐完之後,
他對仁宗說,陛下,剛才,我已排太監找隸屬殿前司的武官王守忠帶兵進宮護駕,請勿憂慮。令愛,我還派太監提着水緊跟刺客,一旦他們放火,就趕快滅之。
清明上河圖
很快,王守忠帶兵趕到,顔秀、郭逵、孫利當場被殺。王勝暫時得脫,躲在宮城的北樓,“經日乃得,捕者即支分之”。最後一個和活口,也沒留,亂刃分屍。
一場兇險的刺殺就此平息。但吊軌的是,刺殺皇帝,非同小可,主謀是誰,為何要啥宋仁宗,誰還牽連其中,一切都必須要調查清楚,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可沒想到,刺殺目标趙祯,對此案的态度非常非常的暧昧。
宋代皇宮
大家想,宮廷警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當夜,四個刺客竟然能堂而皇之闖入核心區,肯定不簡單。但奇怪,趙祯卻對負責宿衛宮廷的幾個官員皆寬大處理。不顧大臣的強烈反對,隻是貶官而已。
再有,對于這樣級别的君王,這次刺殺算是驚天大案,趙祯卻力排衆議,認為“付外台窮治黨羽”萬萬不可,。
反是要求低調處理,“不可滋蔓,使反側者不安也。”人家都要殺你了,一定有大陰謀,危害江山社稷,你竟然第一時間不查黨羽,太反常!
慶曆宮變
再有,當夜要不是曹皇後臨危不亂,趙祯跑出去看咋回事,肯定刺殺就成了,立有如此大工,趙祯不大大獎勵曹皇後,反倒說當夜,後半段,忽然出現的他所寵愛的張美人“有扈跸之功”,趁機封其為貴人。更顯得案件撲朔迷離。也因仁宗這樣的處置導緻刺殺案成了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案。
以至于後世很多說法,有認為乃是迎合趙祯寵愛張美人精心設計的“宮心計”,目标根本不是皇帝,而是皇後,想通過這麼一出戲,構陷皇後,讓張美人取而代之。甚至有人說,主謀,不是别人,正是宋仁宗自己。
還有的說,案件不了了之,乃是仁宗天性仁恕,用刑忠厚,性格所緻,雲雲,但講真,都不足以令人信服。
隻有等待能出現更多的證據,來解開千年迷案。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