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作者:中醫呂軍偉醫生

小張因為在寒冷天氣中沒有戴上帽子,導緻頭部受涼,回家後感到非常不舒服,并出現了頭痛和頭暈的症狀。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并且出現了失眠的情況。

經醫院診斷,發現他的頭部因受涼引起了腦血管收縮,導緻腦供血不足,進而引起了頭痛、頭暈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醫院建議小張進行适當的藥物治療和針灸等中醫調理,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血供不足的情況,緩解症狀。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一、頭部受涼導緻供血不足的原因

如果頭部受涼時間過長,血管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有限,就會導緻腦部血管收縮,引起腦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會引起一系列症狀,如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此外,頭部受涼也容易引發感冒等疾病,導緻身體免疫力下降,進一步影響到腦部的供血和功能。出門前要注意天氣和氣溫變化,及時戴上帽子或保暖物品,避免頭部直接受涼,如果已經感到頭部受涼,應該及時加強保暖。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二、腦供血不足會出現什麼症狀?

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因個體差異而異,但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1. 頭暈眼花:

具體來說,腦部缺氧會導緻腦内的神經元活動減弱,進而影響腦功能,使人感到頭暈、眩暈和喪失平衡控制等症狀。此外,供血不足還可能導緻血壓下降,使得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灌注和氧氣供應,進而引起頭暈、眼花、惡心等問題。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2. 頭痛:

腦細胞需要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才能正常運作,如果腦部供血不足,就會使腦細胞缺氧缺血,進而發生頭痛等不适症狀。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症狀也有很多種類,例如感覺頭痛鈍痛或壓迫感、頭暈、眼花、耳鳴等。

3. 記憶力下降:

記憶力的形成和保持需要多個腦區的協同作用,包括海馬體、額葉和颞葉等部位。這些腦區在缺氧、營養不足的情況下都可能出現功能異常,進而影響記憶的形成和保持。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4. 頭部麻木:

腦部缺血或缺氧會導緻腦細胞受損,進而影響神經功能,使一些神經末梢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引起局部感覺異常。另外,缺血缺氧也可能導緻血管收縮,使得腦部的血液循環不暢,加重了神經細胞的損害,進而引起頭部麻木等症狀。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5. 身體失衡:

腦幹是連接配接大腦和脊髓的部分,它負責控制身體的基本生命活動和平衡調節。而小腦是負責協調肌肉運動和身體姿勢的腦區。如果這些腦區在缺氧、營養不足的情況,就可能導緻身體失衡的症狀。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6. 壓力感和胸悶:

當大腦缺氧時,身體會産生一系列代償反應來保證足夠的氧供應。這些反應包括: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等。這些生理反應會導緻心髒負荷加重,進而使得胸部感覺到壓迫和不适。

7. 感覺障礙:

腦神經細胞在缺氧或者缺血的情況下容易受到損傷,其細胞膜和細胞器可能會發生病理性改變,導緻神經信号的傳遞出現障礙,進而引起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表現可能有多種,如麻木、刺痛、疼痛等,具體表現要根據不同個體及不同病因而異。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三、腦供血不足的治療方法

腦供血不足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方法。

藥物治療

腦供血不足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因和症狀來确定。對于腦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藥物治療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溶栓治療:

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患者,可以使用溶栓藥物進行治療,溶栓治療是一種通過溶解血栓來恢複腦供血的方法。該方法主要适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複腦供血,進而減輕中風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2. 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主要是通過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擴充,預防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病的再次發生。恢複腦供血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同時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

3. 抗血小闆治療:

抗血小闆治療是一種通過減少血小闆的聚集和凝集,預防血栓形成的方法。常用的抗血小闆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這種治療在缺血性中風的恢複中非常重要,在進行抗血小闆治療後,還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來促進腦供血的恢複。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4. 降壓治療:

降低血壓對于恢複腦供血至關重要。因為高血壓是導緻腦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多吃富含鉀、鎂等礦物質的食品,如蔬菜、水果、全麥面包等;少吃鹽、糖、肉類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如果血壓過高,應該根據建議使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5. 營養神經保護治療:

大腦缺乏足夠的氧和營養物質,導緻神經細胞功能受損,嚴重時甚至會導緻腦梗死等疾病。可以使用維生素B族、神經營養藥物等可以幫助恢複神經功能和改善症狀,營養神經保護也是一種治療腦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藥物治療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自行使用藥物。

非藥物治療

1. 實體療法:

腦供血不足可以采用按摩、針灸和推拿等傳統中醫療法進行治療,這些方法都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的調節,緩解症狀,改善腦供血不足。傳統療法對于腦供血不足的治療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2. 心理療法:

心理療法可以作為治療腦供血不足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如放松訓練、行為療法等,它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減輕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3. 特殊治療:

例如,脊椎牽引可以刺激脊椎周圍的神經、肌肉和血管,進而提高全身的血液循環,包括腦部血液循環。然而,脊椎牽引并不是直接針對腦供血不足的治療方法,是以是否适合腦供血不足的患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非藥物治療方法是治療腦供血不足的重要手段,可以搭配藥物治療,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四、應該如何做好預防?

預防腦供血不足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各種措施來降低患病風險。以下是預防腦供血不足的一些方法:

1. 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會導緻血管壁變厚,彈性降低,對腦部小動脈的影響尤其顯著,進而導緻微循環紊亂,腦供血不足。是以,控制血壓可以減輕動脈壓力,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改善微循環,提高腦組織的氧氣和營養供應,預防腦供血不足。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2. 控制體重:

首先,過度肥胖會增加血壓、血脂等多種慢性病的發生率,進而增加腦供血不足的風險。其次,肥胖也可能導緻動脈粥樣硬化,使得血管壁變硬,流經血管的血液量減少,進而引起腦供血不足。此外,肥胖還會增加血糖、胰島素等代謝異常的風險,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的發生有關系。是以,保持适當的體重可以降低上述情況的發生率,有助于預防腦供血不足。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3.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血壓和血糖等不利因素,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等。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選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的食物,适量攝入脂肪和糖分,對于預防腦供血不足至關重要。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4. 戒煙戒酒:

血腦屏障是腦部保護屏障,它可以阻擋大多數有害物質進入腦部,但吸煙和飲酒會破壞血腦屏障的完整性,使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腦部,進而引起腦供血不足。是以,戒煙戒酒可以保護血腦屏障完整性,降低腦供血不足的風險。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5. 适當運動:

運動可促進心血管系統健康、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壓、改善血脂狀況,進而降低患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風險,減少腦供血不足的發生。還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進而有效地預防腦供血不足。

頭部受涼竟發展為腦供血不足,牢記七大表現,五大習慣可降低風險

參考資料:

[1]《腦供血不足”不是病,卻可引發嚴重後果!簡單3招,幫你護血管、促循環!》.知乎.2019-09-04

[2]《腦供血不足最佳治療》.複禾健康.2020-12-07

[3] 《慢性腦供血不足怎麼辦》.醫聯媒體.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