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賭博思維:怎樣在事實不全的情況下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賭博思維:怎樣在事實不全的情況下做出更聰明的決策》(Thinking in Bets: Making Smarter Decisions When You Don't Have All the Facts)筆記

一、誰配得上說“不在乎輸赢”

作者是安妮·杜克(Annie Duke)。

《賭博思維:怎樣在事實不全的情況下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杜克的學術專業是認知心理學,但她有一個更顯眼的身份,是職業撲克高手。她有20年的職業撲克比賽經驗,在大賽中拿過好幾個冠軍,赢得的獎金超過400萬美元。

但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打撲克的書。近年以來,杜克從職業撲克圈淡出,轉型給 CEO 之類的大人物做演講和教育訓練,她教的是科學決策。這也是這本書的内容。

《賭博思維:怎樣在事實不全的情況下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你願意聽一個打撲克的教你怎麼決策嗎?我們尋常的看法,上司決策的都是大事,而撲克隻是一個比較低端的遊戲……但是請注意,職業撲克可一點都不低端。職業撲克大賽的獎金常常比職業足球和網球還高。職業撲克選手的重大決策涉及到的金額并不比一般公司的上司少。

早在馮·諾依曼創始博弈論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博弈就是撲克。一般人要操心的事兒很多,而職業撲克選手,是職業的決策者。

0x1:撲克與決策

一般人沒有多少做決策的機會。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按照既定的路線走,你不會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下一步應該怎麼辦。而正因為決策的次數少,人們不會對“決策”這件事做特别的訓練,決策水準就很低,那麼一旦遇到不熟悉的局面就容易不知所措。

這表現在有時候你選對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對的,選錯了也不知道錯在哪裡。比如你手裡有一筆閑錢,你面臨的一個最典型決策就買房還是炒股。而中國過去這20年給的标準答案是你顯然應該買房。如果你當初的決策是炒股,現在你的朋友們會說你做出了可能是一生中最愚蠢的決策。

但真是如此嗎?房價比股價長得快可不是經濟學常識。美國的曆史資料是股市的增值速度顯著高于房産。但問題是你在中國,中國的情況沒有參考先例,在每一個的當下,宏觀環境和政策環境都在變化,那麼你該如何決策呢?

“德州撲克”的規則很簡單,就是五張牌比大小,它本質上是個決策遊戲。下多大的注、亮哪些牌、要不要來個虛張聲勢、是否假裝自己的牌很弱、跟還是不跟,你的每個決策都是錢。

《賭博思維:怎樣在事實不全的情況下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一場德撲通常要大家坐下來玩幾個小時,平均每個小時要玩30把,也就是說一把隻有兩分鐘,而你在這兩分鐘之内,有可能要做出20個決策。

根據規則,你每次決策最多隻有70秒的思考時間。用杜克的話說,你一個決策涉及到的金額也許能買一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可是你做這個決策的時間比在餐館裡點菜還要短得多。職業撲克選手必須修煉科學決策水準。

我們以前講過希思兄弟的《決斷》這本書,說的也是科學決策,但杜克更強調決策所面對的不确定性。

打撲克和下象棋是兩碼事。

  • 象棋,所有的資訊都擺在台面上,你一看就知道目前是什麼形勢。
  • 而撲克,桌面上亮出來的牌是不全面的,你得猜測對手手裡有什麼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撲克比賽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受運氣影響:水準低,牌好也能赢;水準再高,牌不好也得輸。

是以撲克比象棋更像是真實世界中的決策,你的決策水準高低并不能完全決定決策結果的好壞。撲克的本質是賭博,但真實世界的很多決策也是賭博。

人的大腦非常不善于處理不确定的資訊。職業撲克選手要提高水準,就必須戰勝頭腦中各種認知偏誤。為此,一個高手必須能夠區分以下這些東西,

  • 運氣和技藝
  • 信号和噪音
  • 決策水準和決策帶來的結果

我讀這本書的感受是,這種決策能力是人的一個修煉。決策高手和普通人有氣質和境界上的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說炒股和打撲克能磨練你的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觀。但是請注意,小打小鬧地玩兩把可不起作用,你得投入足以讓你擔心的錢才行。

0x2:什麼叫“你相信”?

我們以前講貝葉斯定理的時候說過,科學決策的第一步是把你對事物的判斷給“機率化”。

  • 你不能說“你覺得要下雨了”,你得說“你認為下雨的可能性是65%”才行。
  • 你不能說“這個項目目前進展還算順利,成功率應該蠻高的了”,你得說“這個項目進展順利,但是參考以往同類項目的程序經驗,到目前為止成功率大概在70%左右,出現意外的風險始終存在”。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但是你很可能做不到。當一般人說自己“相信”什麼事情的時候,他通常不會考慮機率。他要麼全信、要麼全不信。而且非常容易全信!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别人和你說一件事情,你決定信不信,應該按照下面這三步進行,

  • 1、你聽說這件事
  • 2、你對這件事進行思考和判斷、審視它到底對不對
  • 3、你選擇信還是不信

對吧?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我們的大腦不會對每一個資訊進行審視,一般都是聽了就信了。人實際接受資訊的過程是下面這三步,

  • 1、你聽說這件事
  • 2、先相信
  • 3、将來有機會的話,可能會審視一下這個資訊是對還是不對

心理學家有個非常漂亮的、經過重複驗證的經典實驗。給受試者們看一張紙,紙上寫了各種論斷,比如“肥胖主要是吃脂肪太多”這樣的話。這些論斷中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而且已經用顔色标記出來了:真的都用藍色字,假的用紅色字。

受試者的任務是記住這些論斷的真假,然後參加測驗。研究者會在他們閱讀的時候給個小小的打擾,增加一點認知壓力,這樣讓他們不會把論斷全都記住。

好,接下來的測試非常簡單,還是這些論斷,受試者隻需判斷真假。結果是受試者有很多判斷錯誤,但他們的錯誤是不對稱的:他們特别容易把一些原本是假的論斷當成是真的。

這個道理是人腦接收一個新資訊的時候,總是先假設它是真的。這也是為什麼謠言那麼容易傳播。那如果你連審視一下真假的動力都沒有,就更不用說決策了。

那怎麼克服這個心理呢?杜克說這就是賭博的好處。拿真金白銀跟人打賭,有點 skin in the game,你自然就會好好地審視一番。從這個意義上講賭徒是值得尊敬的。賭博,首先是嚴肅對待你的信念。

端正了态度,你就可以進入下一關了。

0x3:把決策和結果分開

科學決策的下一個境界是把決策水準和運氣分開。

  • 假設擺在你面前有兩個選項。選 A,成功率是65%;選 B,成功率隻有35%。科學的決策是堅決選 A。那如果你選了A 之後發現結果卻是 B 正确,你能說當初不該選 A 嗎?
  • 假設在項目方案調研階段有兩個候選方案。綜合考量技術難度、項目開發周期、營運可控性、場景适配空間等因素,選 A,成功率是65%;選 B,成功率是60%,兩個方案之間差别不大。科學的決策是堅決選 A。那如果你選了A 之後發現結果卻是 B 正确,你能說當初不該選 A 嗎?

撲克選手能做的是選赢錢機率大的選項。至于結果沒成功,那隻是運氣問題。頭腦清醒的人必須能區分決策和運氣。

杜克在給CEO們講課的時候經常搞個小調查。她說你們所做過的所有決策中,最好的一個是什麼,最壞的一個是什麼?結果收到的答案高度一緻:最好的決策其實都是最好的結果,最壞的決策其實都是最壞的結果。這些CEO,分不清決策水準和決策的結果之間的差别。

比如有一個CEO說,我們公司最差的一個決策是解雇了一位進階上司。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找他的替代者,結果換了兩個人都不如他,我們非常後悔。

杜克就問他當初是如何做出這個決策的。CEO說那位上司雖然業務水準很高,但是上司力不行。我跟他多次溝通,還專門給他聘請了一位上司力教練。可是幾個月之後他的上司力水準還是沒有提高,而且還把教練給解雇了。最後我判斷,以公司的實力完全可以吸引到更高水準的人來擔任這個職位,是以做出了解雇的決策。

杜克說你這個決策過程沒有什麼大毛病啊。很可能後來沒找到好的替代者隻是運氣問題。

人們總是事後諸葛亮,認為如果結果不好,當初肯定可以有更好的決策,可是如果你經常打撲克,你就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撲克選手把這種情況叫“結果論(resulting)”。撲克要打很多很多把,你在乎的是一個能夠以大機率赢錢的科學決策系統,而不是某一把的輸赢。這就好像開賭場一樣,你想要的是長期積累下來赢錢。如果因為這把輸了就随意改動決策系統,這就是結果論,你就等于沒系統。

普通人關注結果,高手關注系統。這是科學決策的基本功。

杜克曾經擔任過業餘選手比賽的評論員。有一次她告訴現場觀衆,說目前這個局面,A選手赢的機率是76%,B選手赢的機率是24%。結果是最後B選手赢了。

當時就有個觀衆說你預測錯了。杜克回答說這不是預測錯了,她已經說了B選手有24%的可能性會赢。現在B選手赢了,也不過就是機率為24%的事件發生了而已。

你必須得能區分什麼叫運氣不好,什麼叫決策錯誤。

0x4:小結

一個決策高手應該具備的兩個特點。

  • 第一,他會審視自己的信念,而不是聽風就是雨。
  • 第二,他不以成敗論英雄,他注重的是決策水準的高低、是決策過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很多人愛說自己“不在乎輸赢”。大部分情況下這都是在說大話,他們根本不知道“不在乎輸赢”是什麼意思,他們可能隻是想說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強。隻有當你具備了上面那兩條決策素質,你才配得上說“不在乎輸赢”。

二、真理追求者

真正的打牌高手,都有個特别有意思的習慣:他們喜歡複盤。

不管打多少錢,這些人就好像輸赢了重金一樣認真。他們每打完一把都要互相檢讨,也可以說是互相指責,剛才出牌有什麼不當之處,有時候還面紅耳赤。

0x1:怎樣複盤

打牌需要運氣,但世界上的确有“牌技”這種東西存在,撲克的勝負并不完全是随機的。上一章我們說了,你必須把運氣和技藝分開。運氣是不可控的,但是你可以提高技藝。而提高技藝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在比賽之後複盤。

杜克的哥哥是比杜克更厲害的一位職業撲克高手,杜克最初就是跟哥哥學的撲克。而杜克最佩服的一位職業高手叫菲爾·艾菲(Phil Ivey),他被認為是現役撲克玩家中的世界第一,赢得過超過千萬美元獎金,但更厲害的是他的氣質,艾菲,已經達到了寵辱不驚的境界。

艾菲會在每次比賽之後找人跟自己複盤。有一次艾菲比賽正好趕上杜克的哥哥擔任解說,那天晚上他赢了50萬美元。艾菲的慶祝方式就是拉上杜克的哥哥到一個餐館,邊吃飯邊複盤。艾菲赢了,但是他把自己當天所有可能的錯誤都擺出來,聽取杜克哥哥的意見。

杜克沒有講撲克打法的技術細節,但是她打了一個比方。在承認有運氣成分的前提下,你的複盤應該是這樣的:你要假設各種替代可能性。

比如說你在大冬天開車,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因為路上有冰,你的車失控了,導緻一起交通事故。這件事當然有運氣成分,但是如果你想從中吸取教訓、乃至于提高駕駛水準,你應該這麼複盤,

  • 你事先是否想到了路上可能有冰?
  • 明知是這樣的天氣,你是不是開得太快了?
  • 發現車開始打滑的時候,你的操控是否有問題:你方向盤是不是打錯了,你是不是不應該猛踩刹車?
  • 小路容易結冰,大路應該已經都撒上鹽了,你為什麼當初不選擇走大路?
  • 你家裡有輛更适合冬天路況的車,你為什麼不開那輛車?

這些可能性有的有用有的沒用,但是你一定要考慮得非常全面,然後非常嚴肅地面對所有這些可能性。

然後你會從中總結一兩條經驗教訓。這些教訓也不一定是對的,你這個總結本身也是賭,但既然是賭,那就是嚴肅的對待。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叫《賭博思維》,不賭,你這個思維就不夠嚴肅認真。

是以提高技藝的具體操作原則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從經驗中獲得有效回報,跟我們常說的“刻意練習”是一樣的道理。可是會這麼做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心理問題。

0x2:經驗 ≠ 教訓

《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有句名言:“經驗不是一個人身上所發生的事兒;而是人對他身上所發生的事兒的作為。”

《賭博思維:怎樣在事實不全的情況下做出更聰明的決策》

這個道理是如果你不能從經驗中吸取教訓,那經驗再多也沒用。事實上大多數人打一輩子撲克水準都沒有什麼提高。吃一塹長一智這個話好說,但是一旦有運氣的因素,刻意練習就非常困難。

有個非常經典的、用老鼠做的實驗。籠子裡有個操作杆,如果每把這個操作杆撥動十下,就有食物獎勵,老鼠很快就能學會這個操作。老鼠學會以後如果你決定取消獎勵,老鼠發現撥動很多下也沒有獎勵,它也就放棄了。隻要操作和獎勵的關系是固定的,老鼠就能很快适應。

但是如果把操作跟獎勵之間的關系變成随機的,改成“平均”每撥動十下操作杆有獎勵,但是有時候撥動一兩下就有、有時候撥動20下也沒有,老鼠就會不知所措。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決定不再給獎勵了,老鼠可能會再繼續撥動幾千次!

面對随機性,老鼠無法在行動和結果之間建立聯系。其實人也是這樣,老hu機是回報最低的賭博遊戲,但是人們對老hu機樂此不疲。

一旦有運氣成分,人們就很難想到還要吸取教訓。不确定性會大大減慢你的學習速度。

同樣的道理,你想,在股市、投資中是不是也同樣存在?可能你并沒有建立自己的成熟的交易系統,胡亂交易,但是因為運氣的存在,你還是擷取了不錯的收益,同時也偶爾會虧損。面對這種參雜了運氣的情況,你很難理性客觀地對自己的交易行為和交易系統進行複盤和優化。

而如果決策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你的決策回報還有更大的障礙。

0x3:自利性偏差

剛才說到交通事故,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麥考恩(Robert MacCoun)有個觀察特别有意思。他發現在所有的交通事故記錄中,75%的司機都指責是别人犯了錯。如果事故至少涉及到兩輛車,那麼91%的司機都認為是對方犯錯。而哪怕事故中隻有一輛車,也有37%的司機能找到别人身上的原因。

出了事兒都怪别人,這真是人之常情。心理學家對此有個專門的名詞,叫“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自利性偏差包括

  • 第一,如果我做這件事沒做好,那肯定是因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緣故
  • 第二,如果我做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為我水準高

這種态度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可不能讓你提高決策水準。有篇文章叫《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人是不會從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的,因為他總能找到理由把失敗歸于别人。

當然别人的失敗有可能是你的成功之母,因為觀察别人的失敗,從中總結一個教訓,完全不會傷害自己的自尊。不過這個方法對自利性偏差嚴重的患者來說也不容易,自利性偏差還包括,

  • 第三,認為别人的成功都是因為運氣,别人的失敗則都是因為他這個人的水準本來就不行。

杜克說,自利性偏差,是職業撲克選手最大的魔障。

撲克是一種零和遊戲,你赢就是我輸,是以人們對自己和别人的輸赢感覺都太強烈了。我記得韓寒好像說過一次,對賽車手來說,比賽中如果有對手的車失控沖出跑道,你的心理會有一個極大的沖擊,你會非常非常高興!是以賽車手都要經過專門的訓練,以免因為看到對手失控自己太高興而導緻自己也失控……

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輸赢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你的感情可能會強烈到讓你根本沒法客觀面對現實的程度。可是如果不涉及大的利益,你就不會真的嚴肅對待輸赢的教訓。

那怎麼才能克服這個魔障呢?

0x4:怎樣追求真理

按照杜克的說法,大概職業撲克圈把克服心理魔障,客觀面對決策和結果的這個過程,稱為“追求真理(truthseek)”。隻有真正的真理追求者,而不是那些患得患失的人,才能掌握撲克的大道。

杜克列舉了幾個辦法。

  • 一個辦法是轉換視角(perspective taking)。

你能不能把自己和别人的成敗給換位想象一下。比如說你跟你的大學同學各自同時創業。現在突然傳來他的公司上市的消息,而你的公司還在苦苦等到A輪投資。正常的你一定會想“他的成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那你能不能想象他是你呢?

這樣有利于你幫他總結成功的經驗,然後你才能學習他的經驗。然後下一次你失敗了,你也可以想象這其實是别人的失敗,你就更容易總結失敗的教訓。我們多次說過跳出自我、從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己這個方法……但是用在這裡似乎有點太殘忍了。你要是覺得這你實在做不到,我們還有個更簡單的方法。

杜克的哥哥經常幫助杜克複盤。但是杜克實在受不了失敗,她無法心平氣和地讨論自己失敗的牌局。杜克認為失敗的痛苦是成功的喜悅的強度的兩倍。最後杜克的哥哥受不了她,幹脆想了這麼一個辦法:他們隻對杜克赢了的牌局複盤。

哥哥會指出杜克在什麼地方犯了錯誤、哪裡還可以打得更好,而既然最後結果是杜克赢了,她就能忍受哥哥的批評。

但杜克也知道這不是真正高手的作風,是以她還有一個進階建議。

  • 這個辦法是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一個追求真理小組。

小組人數不用太多,三個就夠,這樣當其中兩人發生觀點對立的時候,第三人可以當裁判。這個小組必須有下面這樣的品質,

  • 第一,克服自利性偏差,盡可能提供客觀準确的觀點。
  • 第二,說話得“算話”。這就是說你不能給人瞎提意見,你提出的意見你自己也要執行才行。你要非說一個什麼事兒對,你敢不敢拿這件事打個賭?
  • 第三,對不同的觀點保持開放态度。

我對此想說的是這絕不是一般的朋友關系,這種關系違反了社會習俗。社會習俗是當别人向你尋求意見的時候,你應該給他提供證明他做得好的意見。

三、決策者的氣質

這本書的篇幅不長,沒有什麼關于科學決策的細節技術分析,幾乎整本書都在講主觀的态度。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經常想到一個跟決策沒什麼關系的東西:玻璃棧道。現在中國有很多風景區修了高空中的玻璃棧道,其實非常結實,但是人走在上面會有一種在空中踏步的感覺,可能會感到害怕。我看網上有很多玻璃棧道的視訊,有些人吓得趴在棧道上不敢站起來、被人拖着走,有的挺大個人在棧道上吱哇亂叫。

你可能覺得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作為讀書人,就得有點超越常情的覺悟。那些人不可能是好的決策者。他們明知道棧道是安全的,但是他們的理性控制不了感情。他們連一個棧道都無法戰勝。

從客觀角度來說,所謂決策,無非就是從若幹個選項中選擇最有利的一個,隻要你能看清楚所有的選項,決策動作本身非常簡單。當然撲克的計算很複雜,但生活中絕大多數局面沒有那麼複雜。真正的難點并不在于決策系統,而在于我們自己。

前面兩章我們說了不确定性和輸赢得失心理會扭曲我們的判斷,這章咱們還是說情緒對判斷的影響。

決策是一項個人修煉。好的決策者應該有一點不俗的氣質。最起碼,你不能在大庭廣衆之下情緒失控。

0x1:當下的情緒

我們經常說人不能被自己的感情挾持,要多講理性。可是一個浪漫主義者會說,為什麼非得壓抑感情呢?人難道不是感情的動物嗎?感情有啥不好呢?這些問題是合法的,人的确需要感情,你完全有權利把自己沉浸在某種感情之中,但是,感情會扭曲你對事物的判斷。

杜克說的例子是這樣的。比如有一天你開車到野外遊玩,突然有個輪胎爆了。你自己想換備用輪胎可是沒工具,你打電話叫了人,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時間慢慢過去,你自己一個人在荒郊野外又冷又餓,本來計劃的好好的一次郊遊全都毀了,你感到這簡直是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可是設想一下,這件事過去一年以後,你還會認為它有那麼嚴重嗎?它最多隻是一個小插曲,也許你連提都不想提。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身處當時的你會覺得這件事簡直太嚴重了,心中仿佛有一口惡氣必須得出才行,可是事後一想就好像是個笑話一樣。

那種強烈情緒的問題就在于,明明是個很小的事兒,它會讓你覺得那個事兒特别大。

炒股的人對此肯定會深有體會。你買了一隻股票,如果你每天都盯着它的股價看,你會覺得每一個波動都驚心動魄。可是如果每個月檢視一次股價,你會覺得中間沒看到的那些波動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兒。體育比賽也是這個道理。如果隻看一個最終比分,你不會覺得比賽有什麼異常。可是如果看直播,你會覺得雙方每一次争奪都無比嚴重。

情緒不知道大小。

情緒對人的誤導還展現在相同的結果會帶來很不同的情緒。比如你晚上參加了一場牌局。一開始你打得非常順手一直赢,最多的時候赢到了1000元。你從來沒赢過這麼多錢,特别有成就感,還打算了一下這錢該怎麼花。然後你突然手氣沒了,一直輸,連續輸了900元,等于是一晚上下來淨掙了100元。牌局結束的時候,你感到很沮喪。

再想象另一個情況。一開始你一直輸錢,總共輸了1000元。你從來沒輸過這麼多錢,心想這下回家沒法交代啊,你的心很慌。但是接下來你開始赢了,一直赢回來了900元,等于一晚上淨輸了100元。牌局結束的時候,你心有餘悸,但是情緒良好。

明明是赢了100元,你卻很難受;明明是輸了100元,你卻很慶幸。是以情緒這種東西,能靠得住嗎?

職業撲克選手對這個受到情緒影響的精神狀态,有個專有名詞,叫做“tilt”,也就是傾斜。如果你是處在傾斜的狀态,千萬别做決策。因為這時候的你根本不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

0x2:時間的朋友

我以前聽說有個道理是這樣的。你要擅長給各種值得注意的狀态命名。一旦這個東西有了名字,它下次出現的時候你就很容易識别它,你就能提醒自己注意。

是以我建議你記住“tilt”這個名詞。杜克說,她隔着好幾張牌桌都能感覺到誰處在 tilt 狀态。他們會胡言亂語,說什麼“那我還打什麼牌,我直接把錢發給你們得了……”他們的面頰會變紅。他們的心跳和呼吸會加速。他們,完了。

而你最需要判斷的,是你自己是不是處于 tilt 狀态。你要善于觀察自己的狀态。特别是與人相處的時候,千萬不要在憤怒狀态下做任何決定。

那怎麼克服這種情緒對決策的影響呢?

  • 傳統的方法是先來十個深呼吸再說。
  • 你還可以使用我們以前讨論《決斷》的時候說過的 10-10-10 方法:考慮十分鐘、十個月和十年之後你會對此作何感想。

這些方法的本質都是讓你在一個大的時間尺度下考慮問題,隻有這樣你才能看清楚它真實的重要程度。

  • 杜克提出的原則,是讓過去的你、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一起做決策。

比如說,明天要早起,現在已經很晚了,可是你不想睡。那你就應該考慮,明天早上那個你,會對現在的你說什麼呢?再比如說,你現在已經感到有點累了,可你想繼續打牌。那你就應該考慮,上次疲憊狀态下輸了錢的那個你,會對現在的你說什麼呢?

為了限制未來的你,現在的你可以預先把路徑設計好。比如你有個晚上愛吃零食的毛病,那你就應該幹脆别買零食。比如你花錢大手大腳,那你就設定一個自動把一部分工資存起來的機制。

為了戰勝目前的感情,我們要設想自己可以時間旅行。

中國有句話叫“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杜克特别提到了這句話,但是她對這句話不以為然,因為從決策角度來說,先考慮未來的結果,然後從結果反推現在,是比從現在出發展望未來更有效的辦法。

一個辦法是假設任務已經完成了,推斷它是怎麼完成的。這就比直接想我們第一步要做什麼才能走向任務的完成要好得多,有研究表明,這個方法能讓判斷準确率提高30%。

  • 一個更有效的方法是假設任務失敗了,推斷它是怎麼失敗的。

比如你們公司有關雄心勃勃的計劃,打算在三年之内大幅度提高自家産品的市場占有率,你覺得這個計劃應該能成功。但是你對員工說,咱們假設現在就是三年後,而我們這個計劃失敗了,那你們能不能分析一下,它是怎麼失敗的呢?

這種分析的好處是讓人能夠暢所欲言。畢竟現在一切都是假設!那麼如果有人感覺到這個計劃有問題,他這時候完全可以在不刺激情緒的情況下說出自己的擔憂。

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在換位思考。聽起來都非常簡單,可是很難做到。最後咱們講個杜克本人參與的實戰。

0x3:一次實戰

我不知道你們公司願不願意請職業撲克選手來做管理咨詢,但是美國有個非營利機構聘請了杜克。這還是阿諾·施瓦辛格創立的機構,叫“課外全明星(After-School All-Stars,ASAS)”,它的業務是給困難家庭的孩子辦課外活動班。它的經費來源是向個人和慈善組織申請的基金。

ASAS 的經費非常不穩定。有時候申請到一筆大的經費就覺得自己很有錢能幹很多事兒,有時候申請不到錢計劃就無法執行,他們請杜克來,就是幫着管理這個不确定性。

杜克馬上就發現了問題:ASAS 缺乏機率思維。比如說現在有個20萬美元的基金申請和一個5萬美元的基金申請,ASAS 自然地認為20萬美元那個更多,可是杜克說,你得考慮申請成功的機率才行。事實上20萬美元基金申請成功的機率隻有10%,是以它其實隻值2萬美元,而那個5萬美元的基因申請成功的機率是70%,它值3萬5千美元。

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的數學期望。你考慮各個選項必須使用數學期望。你隻要你能堅持這麼一點,你的決策就會有顯著的變化。

以前 ASAS 主攻那些表面上錢多的基金申請。現在有了機率思維,改用數學期望評估哪個選項更值錢,是以現在主攻那些實際上更值錢的基金申請。

有了數學期望,ASAS 現在能合理評估下一年的預算了。

ASAS 不再以結果論英雄,不計較某個基金是否申請成功,改為追求更合理的申請政策。

ASAS 學會了複盤。以前他們申請一個重大基金失敗了,也會跟基金方接觸一下,詢問自己為什麼會失敗。而現在,ASAS 會對申請成功的基金也做個回訪,詢問自己到底因為做對了什麼,而赢得了基金。

這些有效回報讓 ASAS 能夠把技藝和運氣分開,他們一方面提高了申請基金的水準,一方面也能更準确地評估自己申請成功的機率。

而杜克多次強調,根據打撲克的經驗,你的技藝具有複利效應:哪怕你能提高一點點決策水準,長期積累下來你也能赢很多錢。

科學決策并不神秘。道理就是那麼簡單的幾條,可是就拿 ASAS 這個案例來說,我敢說真能做到這些的組織非常少。杜克說的都是最基本的常識,可是她卻把 ASAS 變成了一台申請基金的高效機器。

這不是想法問題,這是氣質問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樣的人才可以指望他做決策。

四、如何成為一個決策高手

0x1:态度

決策高手必須能夠區分以下這些東西,

  • 運氣和技藝
  • 信号和噪音
  • 決策水準和決策帶來的結果

科學決策的第一步是把你對事物的判斷給“機率化”。要做到審視資訊的真假,嚴肅對待你的信念,你必須投入真金白銀跟人打賭,有點 skin in the game,你自然就會好好地審視一番。

嚴肅而且投入的态度,是科學決策的前提。

0x2:基本功

把決策水準和運氣分開。頭腦清醒的人必須能區分決策和運氣。

人們總是事後諸葛亮,認為如果結果不好,當初肯定可以有更好的決策,可是如果你經常打撲克,你就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撲克選手把這種情況叫“結果論(resulting)”。撲克要打很多很多把,你在乎的是一個能夠以大機率赢錢的科學決策系統,而不是某一把的輸赢。如果因為這把輸了就随意改動決策系統,這就是結果論,你就等于沒系統。

普通人關注結果,高手關注系統。這是科學決策的基本功。

高手不以成敗論英雄,他注重的是決策水準的高低、是決策過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技術之一:增加選項

如果隻能選擇yes或no,長期看有52%的決定是錯的,增加一兩個選項,選錯的比率下降到32%。

最簡單的增加選項的辦法,是“借鑒”。借鑒的思路,是“尋找亮點”,在大多數人都失敗的局面下,看那幾個成功的是怎麼做的。有了各種選項之後,要把多個選項擺在桌子上,把所有方案都擺出來,統一選擇,就像古代謀士一次性給主公三個主意:上策、中策、下策。

老江湖和女高中生做決策的最大差別在于老江湖總是考慮多個選項。如果你沒有選項,你那不叫決策,隻能叫決心。

技術之二:及時複盤

提高技藝的具體操作原則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從經驗中獲得有效回報,跟我們常說的“刻意練習”是一樣的道理。

複盤應該是這樣的:你要假設各種替代可能性。比如說你在大冬天開車,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因為路上有冰,你的車失控了,導緻一起交通事故。這件事當然有運氣成分,但是如果你想從中吸取教訓、乃至于提高駕駛水準,你應該這麼複盤,

  • 你事先是否想到了路上可能有冰?
  • 明知是這樣的天氣,你是不是開得太快了?
  • 發現車開始打滑的時候,你的操控是否有問題:你方向盤是不是打錯了,你是不是不應該猛踩刹車?
  • 小路容易結冰,大路應該已經都撒上鹽了,你為什麼當初不選擇走大路?
  • 你家裡有輛更适合冬天路況的車,你為什麼不開那輛車?

這些可能性有的有用有的沒用,但是你一定要考慮得非常全面,然後非常嚴肅地面對所有這些可能性。

障礙之一:自利性偏差

出了事兒都怪别人,這真是人之常情。心理學家對此有個專門的名詞,叫“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自利性偏差包括第一,如果我做這件事沒做好,那肯定是因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緣故;第二,如果我做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為我水準高。

這種态度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可不能讓你提高決策水準。

克服自利性偏差,有兩個辦法:

  • 轉換視角:把自己和别人的成敗給換位想象一下。
  • 成立小組:這個小組必須有下面這樣的品質,
  • 第一,盡可能提供客觀準确的觀點。
  • 第二,說話得“算話”。這就是說你不能給人瞎提意見,你提出的意見你自己也要執行才行。你要非說一個什麼事兒對,你敢不敢拿這件事打個賭?
  • 第三,對不同的觀點保持開放态度。

障礙之二:情緒

情緒會扭曲你對事物的判斷。

情緒的問題就在于,明明是個很小的事兒,它會讓你覺得那個事兒特别大。

情緒對人的誤導還展現在相同的結果會帶來很不同的情緒。這個受到情緒影響的精神狀态,有個專有名詞,叫做“tilt”,也就是傾斜。如果你是處在傾斜的狀态,千萬别做決策。因為這時候的你根本不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

你最需要判斷的,是你自己是不是處于 tilt 狀态。你要善于觀察自己的狀态。特别是與人相處的時候,千萬不要在憤怒狀态下做任何決定。

克服情緒的辦法:(結合希思兄弟不糾結決策法)

  • 1、設立反對派:把兼聽則明給程式化,并且要求給出具體的反對理由;決策過程沒有反對派,就好像庭審隻有法官沒有辯護律師。辦法是制定一支“藍軍”部隊,專門唱反調。因為是奉命反對,是以對事不對人。個人決策時,也應該找幾個朋友提反對意見,幫你用理智戰勝情感。
  • 2、從遠處旁觀:克服短期情緒,盡量從一個遠距離考慮問題;要跳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己。 考慮十分鐘、十個月和十年之後你會對此作何感想。10/10/10法則 是一個特别好的旁觀技術,要求你從三個時間尺度去考慮一個問題。讓過去的你、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一起做決策。
  • 3、考慮價值觀:如果利益計算已經無法讓你判斷優劣,那就想想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價值觀就是你設定的“優先級”,就是你認為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它可以指導我們決策。

0x3:決策者的氣質

卡尼曼簡單決策法

一個事實特别有意思:簡單規則得到的結果并不比大資料複雜模型的結果差。

  • 1、選擇幾個你認為對結果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不要超過六個。
  • 2、按照比如說滿分十分的統一标準,對每個因素打分。
  • 3、把分數簡單相加獲得總分。

希思兄弟決策指導思想

希思兄弟把這決策過程的指導思想,總結成四句話:

  • 1、擴充你的選項;
  • 2、用現實檢驗你的觀點;
  • 3、從長遠考慮;
  • 4、為一旦決策錯誤做好準備

用中國話來說,這四步就是

  • 第一奇計百出
  • 第二實事求是
  • 第三從長計議
  • 第四未料勝先料敗

保金斯基試水三原則

也許科學決策的一個進階用法,就是“不科學”決策。

對實幹家來說,并沒有什麼“謀定而後動”的決策。實幹家的決策都是一個動态的過程,你先動起來,看看情況再調整。

保金斯基特别主張試水!保金斯基提出,用試水的方法創新,有三個原則:

  • 1、盡可能地嘗試新事物;
  • 2、嘗試要可控,要確定試驗不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 3、獲得回報,從結果中學習,随時調整做法。

咱們想想這三條,這不就是中國人愛說的“摸着石頭過河”嗎?保金斯基,是實幹者的先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