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物界全系列】新蛛亞目—跳蛛科(一):巴韋蛛

作者:麟劍的人類史

新蛛亞目—跳蛛科(一):巴韋蛛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後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螯肢亞門

蛛形綱(蜘蛛綱)

蜘蛛目

新蛛亞目

蠅虎總科

跳蛛科(蠅虎科)

跳蛛科(學名:Salticidae)又名蠅虎科,是蜘蛛目的一科,也是蠅虎總科的唯一科。跳蛛科是蜘蛛目中最大的科,全球約有3000種。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熱帶和亞熱帶種類較多。中國南方的種類和數量都勝過北方。

【動物界全系列】新蛛亞目—跳蛛科(一):巴韋蛛

1.形态特征

跳蛛的8個眼分3列。第1列4眼在頭胸部前端的垂直面上,中間兩眼(前中眼)特别大,兩旁的眼(前側眼)較小,均有磁質光澤。第2列眼(後中眼)位于頭胸部前部背面,相當小,往往被毛擋住一部分而不易看清。第3列眼(後側眼)常與前側眼大小相近。如用線把這8眼連起來,可以看到它們組成 1個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眼區。跳蛛的視力在無脊椎動物中最佳,許多種類能分辨10~30厘米遠的獵物或其他蜘蛛。

跳蛛的體色絢麗多彩,在陽光下常呈現金屬光澤。雌、雄蛛的體形和大小差别不大,但色彩和斑紋常有明顯的差異。雄蛛遇雌蛛時,揮舞其豔麗的第 1足,體左右搖晃,向雌蛛求偶。如雌蛛為同種,則用足作出回答的訊号(見圖)。跳蛛常在樹皮下、葉下、落葉叢或牆縫等處結兩端開口的薄囊狀巢,在其中産卵,守候卵的孵化,并在巢内越冬或隐蔽。

跳蛛科常見的種類有:蠅虎善捕食蠅類,在田間與室内的牆和窗上徘徊;蟻蛛體細長,頭胸部的前部隆起,像蟻的頭部,第1對步足向前舉起,像蟻的觸角,腹柄延長而明顯,如螞蟻的腰,是蜘蛛目中拟态的典型例子。

2.繁殖方式

體長多數不超過15毫米 。體多短粗而稍扁平 。8個眼分3列,均在頭胸部,第一列4眼,中間兩眼(前中眼)特别大,兩旁的眼(前側眼)較小,均有磁質光澤。第二列眼(後中眼)、第三列眼(後側眼)相當小。

跳蛛的體色絢麗多彩,雌、雄蛛色彩和斑紋常有明顯的差異。跳蛛常在樹皮下、落葉叢或牆縫等處結兩端開口的薄囊狀巢,在其中産卵,守候卵的孵化,并在巢内越冬或隐蔽。

3.求偶行為

跳蛛的前中眼有着銳利的視覺,能夠分辨敵人、配偶和捕食它的動物,并能區分顔色。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前中眼的活動視網膜具有極強的紫外線感光能力。

到了求偶期,跳蛛就會走出巢穴,找一個寬大的植物,在花草的頂部來個“太陽浴”,依靠紫外光使自己變得更“性感”。

通過一系列的行為學實驗證明,此跳蛛必須靠這兩種顔色進行兩性的識别和交流。如果我們遮住任一性别的紫外光,大多數跳蛛的求偶行為就無法完成。研究人員還發現,未成年的跳蛛不會反射紫外線,隻有當他們成熟後才具備這種能力。

而且身體狀況的好壞影響它們反射紫外線和發出熒光的能力,不同的跳蛛就根據這些條件來擇偶。很多跳蛛喜歡生活在花草和矮樹叢中,這樣就可以曬太陽,依靠紫外光使自己變得更“性感”。到了求偶期,它們就會走出巢穴,找一個寬大的植物,在花草的頂部來個“太陽浴”。他們通過紫外光來确認合适的種類、年齡、性别和最佳配偶。

在非求偶期間,他們就躲藏在樹葉底下,花朵裡或者巢穴中,以避免鳥、昆蟲等有紫外視覺的肉食動物通過紫外線而捕食它們。

4.生活習性

跳蛛是唯一一種視力能與人相匹敵的蜘蛛。你要是面對面看着一隻跳蛛,它也會瞪着一雙大眼朝你看,這雙大眼就是通常所說的主眼,位于頭的前中部,用來感覺大小、顔色和形狀。另外六隻副眼位于側面,主要用來監測物體的移動。

跳蛛天生觀察力敏銳,它不單會像名字暗示的那樣,“跳”到獵物上,其能耐遠不隻如此。首先它們會在30倍于體長的距離外看到并且辨認出獵物,然後悄悄地追蹤,其間爬行、等待、跳躍并舉。

跳蛛的主眼像貓眼一樣精良,但是構造迥異。我們從外面看到的是靜止的,有着長焦距的角膜晶體。在每個凸面晶體之後都有一根長眼管通向複雜的視網膜。光通過視網膜表面錐形凹陷處時發生折射,這就像望遠鏡的鏡片一樣,産生了放大圖像的效果。對于光譜中從紫外線到綠光都很敏感的感光體分布在四層中。人們認為,跳蛛之是以可以辨識顔色就在于這種分層的排列以及光的不同波長聚焦深淺有異。

此外,感光體在最底層分級式的排列使得蜘蛛在沒有調節晶體的情況下,可以從遠到近一直都對準物體。在最底層的中間區域有一個小凹坑,感受體非常緊密地排在裡面。凹坑很小,隻有大約100個感受體,形成大約2度的視角。然而,為了彌補這個窄角視界,跳蛛有六塊肌肉附着在眼管上,這樣就可以自如旋轉、來回移動。一盯上目标獵物,眼部晶體就會在凹坑中投下巨大的圖像,跳蛛就會通過移動凹坑對它進行監視。

通常跳蛛誘捕獵物不靠結網,視力高度進化的它們不像其他蜘蛛那樣生活于洞穴的黑暗處,它們會在白天活躍地獵食昆蟲。

5.分布範圍

蜘蛛目跳蛛科動物,已知約有5,000種。多數小到中型。在熱帶最常見,但亦見于北方和北極。體多毛,色澤常鮮明或圖案醒目。其視覺在蜘蛛類中最為敏銳。白天活躍,常見于陽光下。夜間隐蔽在樹皮、石塊或葉下的緻密窩内。同種數個個體的窩常在一起。Oonopidae科的種稱為小跳蛛,分布于熱帶落葉層及建築物内。

6.豹跳蛛屬

豹跳蛛屬(學名:Aelurillu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V紋豹跳蛛(Aelurillus v-insignitus)。

黑豹跳蛛(學名:Aelurillus m-nigrum)為跳蛛科豹跳蛛屬的動物。分布于歐洲東南部以及中國的新疆、湖南、江西、廣西、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歐洲。

7.巴韋蛛屬

巴韋蛛屬(學名:Bavia),也稱包氏蛛屬、巴瓦蛛屬,為跳蛛科的一個屬。

麗頭包氏蛛(學名Bavia aericeps)是一種蠅虎科。它們是其屬内最為普遍的物種。

【動物界全系列】新蛛亞目—跳蛛科(一):巴韋蛛

(1)特征

麗頭包氏蛛的頭胸部呈褐色,有一些白毛及白斑,眼睛區域較為深色,眼睛黑色。末體長及呈褐色,雄蛛有深褐色斑紋及細小白點,雌蛛中央有一道黃色的闊帶。腳幼長及呈黃褐色,但第一對長而粗壯,使其外觀有點像蠍子。

(2)分布

麗頭包氏蛛分布在馬來西亞至澳洲,及幾個太平洋島嶼。

8.菱頭蛛屬

菱頭蛛屬(學名:Bianor)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斑菱頭蛛(Bianor maculatus)。

(1)賀氏菱頭蛛

賀氏菱頭蛛(學名:Bianor hotingchiechi),為蜘蛛目跳蛛科。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等。主危害作物有水稻、棉花、茶等。

①雌蛛

體長4.00-5.80毫米。頭胸部呈菱形,黑褐色。眼區占頭部1/2,長寬相等。前眼列端直,第I眼列位于第一、三眼列中間偏前。螯肢前齒堤2齒。第I對步足粗壯,胫節有3對腹刺。後跗節有2對腹刺,後兩對跗肢無刺。腹部背面淡褐色,被黑、白絨毛,構成明顯策紋,前端白毛形成弧形橫斑,兩側有4對褐色橫向粗斜紋,間以2對滄斑和縱向細斜紋。腹後端中央有“八”字形橫紋4條。

②雄蛛

體長5-6毫米。頭胸部紫褐色,除胸區後半部的中央外,整個頭胸背面密被白毛。中窩處有一對大白斑。胸區邊緣有一白色環節。第3眼列前後有白斑。螯肢前齒堤1齒;後齒堤1小齒。

(2)微菱頭蛛

微菱頭蛛(學名:Bianor aurocinctus)為跳蛛科菱頭蛛屬的動物。

①形态特征

a.雌蛛

體長3.50-3.80毫米。頭胸部黑褐色,有金屬光澤。眼區前緣、兩側緣及頭胸部邊緣黑色,沿黑色邊緣内側有1條細紋,被以滄毛。頭胸部兩側及後緣、前中眼間、前中側眼間及前側眼外綠被白毛。螯肢前齒堤2齒;後齒堤1齒。胸闆棗形,外緣黃褐色呈灰褐色且布黑色網紋,并有金屬光澤。腹背灰色,前端1/3處有1對凹陷,其後有1條灰白相間的“山”形紋。再後有3-4條灰白相間的“山”形紋。

b.雄蛛

體長2.80-3.00毫米。頭胸部外側緣白毛細紋自第三眼列到達頭胸部後端。第I步足腿節内側有細長白毛。腹背黑褐色有金屬光澤,前緣及體前端被少量黑褐色毛,有3對淺斑。腹背中央1/4處起至後端隐約可見數條黑褐色相間的“山”形紋。

②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于廣東、貴州、四川、湖南、安徽、江蘇、河南、山東、浙江等。

9.貓跳蛛屬

貓跳蛛屬(學名:Carrhotu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白斑貓跳蛛(Carrhotus viduus)。

貓跳蛛(學名:Carrhotus xanthogramma),為跳蛛科的一個物種。分布于四川、陝西、山東、浙江、湖北、湖南、台灣、貴州等。貓跳蛛主要捕食蠅類及其它小型飛蟲,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益蟲。

(1)形态特征

①雌蛛

體長約8.5mm左右。頭胸部寬而高,在第3眼列處最高,向頭後方傾斜。頭部黑色有金屬光澤,上被褐色長毛。眼後端有“U”形斑紋,上被白色毛,其外側有褐色細紋斑,再外側有1條白色縱紋,邊緣黑色。眼區方形,小于頭胸部的1/2,前眼列微後曲,第1、3眼列等寬。第2眼列位于第1、3眼列的中間稍偏前。螯肢黑褐色。前齒堤2齒,後齒堤1齒。觸肢黃褐色,其胫、跗節内側有細長白毛。颚葉黑色,前端淺褐色。下唇黑色,長大于寬。胸闆黑色,密被白色毛。步足粗壯,赤褐色有黑色環紋。腹背黃褐色,密被白、褐相間呈麻紋有光澤的細毛。

②雄蛛

體長7.2~8.1mm。體色較雌蛛深,多毛。頭胸部前端有黑色剛毛。

(2)生物學特性

栖息稻田、旱田及果園内。

10.銅蛛屬

銅蛛屬(學名:Chalcoscirtu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

馬氏銅蛛(學名:Chalcoscirtus martensi)為跳蛛科銅蛛屬的動物。分布于尼泊爾、俄羅斯、以及中國的新疆等地。

11.螯跳蛛屬

螯跳蛛屬(學名:Cheliceroide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長觸螯跳蛛(Cheliceroides longipalpis)。

長觸螯蛛(學名:Cheliceroides longipalpis)為跳蛛科螯跳蛛屬的動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國的海南、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越南。

12.華蛛屬

華蛛屬(學名:Chinattu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波狀華蛛(Chinattus undulatus)。

【動物界全系列】新蛛亞目—跳蛛科(一):巴韋蛛

(1)峨眉華蛛

峨眉華蛛(學名:Chinattus emeiensis),雌蛛體長4-5mm。背甲黑褐色,被有稀疏的白毛,邊緣及眼域黑色。中窩及放射溝明顯可見。前列4眼等距排列,前中眼直徑為前側眼直徑的2倍,前、後側眼直徑等大,後中眼居中。胸甲卵圓形,被有白色長毛,邊緣暗褐色。額狹,被白色長毛,額高約為前中眼直徑的1/4。鳌肢褐色,前齒堤2齒,後齒堤1齒。颚葉、下唇褐色,端部色淺被絨毛。步足淺褐色,具黑色環紋。腹部卵圓形,背面灰黑色,肌痕3對,後端有淺色弧形紋5條。腹部腹面灰黃色底,有黑色斑點。紡器淺褐色。

(2)炎華蛛

炎華蛛(學名:Chinattus sinensis),雄蛛體長3-4mm,頭胸部長1.8、寬1.5;腹部長1.8、寬1.4:前眼列寬1.3,後眼列寬1.2,眼域長0.9。體小,背甲褐色,鳌肢淺褐色。腹部背面灰色底,後端有醒目的白斑,前半部有弧形紋。觸肢褐色,胫節及附舟背面有羽狀白毛,胫節突粗短、呈鈎狀,插入器粗而短。

13.麗跳蛛屬

麗跳蛛屬(學名:Chrysilla)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華美麗跳蛛(Chrysilla lauta)。

華美麗跳蛛(學名:Chrysilla lauta)為跳蛛科麗跳蛛屬的動物。分布于緬甸、越南以及中國的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緬甸。

14.追蛛屬

追蛛屬(學名:Dendryphante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矛狀追蛛(Dendryphantes hastatus)。

(1)棕色追蛛

棕色追蛛(學名:Dendryphantes fusconotatus)為跳蛛科追蛛屬的動物。分布于蒙古、獨聯體以及中國的吉林、内蒙、北京等地,常生活于樹林及果園。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西伯利亞。

(2)加利那追蛛

加利那追蛛(學名:Dendryphantes canariensis)為跳蛛科追蛛屬的動物。分布於巴西以及中國的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巴西。

(3)呼勒德追蛛

呼勒德追蛛(學名:Dendryphantes chuldensis)為跳蛛科追蛛屬的動物。分布于蒙古以及中國的内蒙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蒙古。

15.艾普蛛屬

艾普蛛屬(學名:Epeus)為跳蛛科的一屬動物。此屬的模式種為柔弱艾普蛛(Evenus tener)。

(1)白斑艾普蛛

白斑艾普蛛(學名:Epeus alboguttatus)為跳蛛科艾普蛛屬的動物。分布于緬甸、越南以及中國的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緬甸。

①形态特征

體長3.6-7.8mm,體型瘦長,雌蛛體色綠色,頭胸背闆綠色,眼域區域灰褐色或黃白色,腹背中央左右各有3-4枚黃白色斑紋縱向排列,各步足淡綠色或透明,步足端部有不明顯的紫黑色斑,雄蛛體型瘦窄,體色較暗,眼域區内有紅色分布,觸肢端部膨大。

②分布狀況

低海拔山區,體色多變,為常見的種類,栖息低矮樹林或草叢。

(2)雙尖艾普蛛

雙尖艾普蛛(學名:Epeus bicuspidatus)為跳蛛科艾普蛛屬的動物。在中國,分布于湖南、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海南。

(3)榮艾普蛛

榮艾普蛛(學名:Epeus glorius)為跳蛛科艾普蛛屬的動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國的廣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越南。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