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文稿|彎彎的小河

編輯|彎彎的小河

前言

我們終其一生都忙碌奔波于生活,可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的足迹遍布大半個中國,有人說他是“徒步達人”也有人說他是“天下第一瘋”,他從24歲開始了徒步旅行,走了40多萬公裡的土地,于59歲客死他鄉結束了35年的徒步之旅,這期間他看過廣闊無垠的沙漠,也走過蜿蜒曲折的山野小道,更征服了空氣稀薄的雪域高原,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年紀輕輕就選擇徒步之行?這一個人的旅程中他又經曆了些什麼呢?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旅程的起點

圖檔中這位眼神堅定,面露微笑的男人叫謝建光,出生于浙江鄞州的一個農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随着謝建光的出生給這個貧瘠的家庭帶來了許多歡樂。

但更為現實的是兩口子隻能靠種地有一些微薄的收益養活自己都很難,能給謝建光的就更少了,是以謝建光的童年并不幸福經常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由于家庭條件實在有限。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謝建光在剛上完國小家裡因支付不起學費被迫辍學,在家裡沒有待多久村裡的鄰居給他介紹了一個木匠學徒工的活,父母想着孩子能學點手藝就同意了。

就這樣年幼的謝建光就開始了自己的學藝之路,别看年紀國小起東西來倒是很快,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教一遍就能做個七七八八,當時帶他的師傅都覺得這孩子有天賦。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随着年齡的增長謝建光憑借着自己學習到的手藝經常會做一些機巧玩意,比如一些木盒子,木桌,凳子等等,家裡知道後都覺得這個孩子有出息算是有一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活了。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一次使用切割機器中謝建光兩個手的食指被切斷了,盡管當時及時送到醫院也沒有保住,也是在那個時候謝建光留下了終身殘疾。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失去手指的謝建光顯然對于木匠這種精細的活已經不适合了,無奈他隻能選擇先回家跟随自己的父母種地,雖然很辛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也很幸福。

本以為生活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下去也不錯,可是就在謝建光17歲的時候突然暈倒被送去醫院後查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給這個家無疑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

為了救這苦命的兒子謝建光的父母傾盡家裡所有的積蓄,隻為給謝建光争取活着的希望,經過這種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事情之後,謝建光突然意識到了人生的重要性。

面對工作的失敗,生命的脆弱他看淡了很多同時也讓他感悟到了很多變的更加豁達,對于此時的謝建光來說明天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珍惜當下尤為重要。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謝建光都在思索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是要像父母一樣做個農民忙忙碌碌終其一生,想到這裡謝建光搖搖頭:不,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與其這樣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在有限的生命裡做自己想做的,謝建光想走這個小村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驗不同的人生。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父母也同意因為他們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就好,就這樣在謝建光24歲那年,他帶上了150塊錢,一個筆記本,還有一本詩集以及簡單的行裝開始了他的旅程。

旅途中的生活

此時的謝建光憑借着小時候學到的木匠知識在父母的幫助下把家裡的手拉車簡單改造成了一個“木屋”他的計劃是從溫州出發,從甯德到福州,在一路向西最終達到雲貴高原。

這個“木屋”外面包裹了一層鐵皮可以抵擋風吹雨淋,裡面則是分為上下兩層,上面可以放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下面則做成床鋪用來休息。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可是謝建光的父母沒有想到他這一走就是35年,出發後的謝建光在旅途中見到了很多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當然旅途中雖然有很多歡樂也不是一帆風順。

一路上他記載了自己所到之處的經曆把它們用文字的形式記錄在本,偶爾會碰到同道中人拍的照片都會挂在他的“木屋”中,也很大方的讓大家參觀他的“小屋”。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當然自己的“木屋”在旅途中也是久經風霜雨雪多次修補搖搖欲墜,此時的謝建光在騎友們的幫助下建造了一個不鏽鋼的小推車,比之前“木屋”也寬敞了許多。

大家都知道徒步旅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始料不及的意外,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錢,沒有經濟來源怎麼支撐這漫長的旅途,出門前帶出來的150塊錢幾乎所剩無幾。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自從出來之後謝建光沒有買過一件衣服,有時候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去撿别人丢棄的食物,有時候甚至去飯店食堂吃顧客剩下的飯菜,就這樣有一頓沒一頓的過着。

盡管生活已經到如此地步,謝建光都沒有想過退縮還依然堅持自己的徒步旅行,用他的話就是:外面的世界真的是太美好了,我喜歡這種自由的氣息。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但是旅途中也遇到了很多危險,有一次謝建光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暫時歇腳,不遠處出現一匹野狼,當時野狼距離謝建光隻有十幾米的距離,一動不動的盯着謝建光。

不過好在這匹野狼沒有對他發動攻擊幸免于難,不僅如此謝建光還遭遇過洪水的沖擊,導緻自己的行李被全數沖走,以至于他好長一段時間隻能啃樹皮挖野菜。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要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是在山洞裡過夜的那次,那天下着傾盆大雨無處可去的謝建光隻能選擇在山上不遠處的一處洞穴過夜,洞穴裡陰暗潮濕走到最裡面幾乎伸手不見五指。

就在他準備先生火取些溫暖時腳下突然“咔嚓”一聲,謝建光低頭看下居然是踩到了一個骨架,這頓時把謝建光吓了一跳,原來在不遠處有副棺材,周圍都是白骨。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看到這副場景換成其他人早就離開了,但是謝建光緩了緩走過去,嘴裡一邊念念有詞的說到:對不起,一邊小心翼翼的把白骨都放回到了棺材裡。

就這樣謝建光在山洞裡和白骨棺材一起度過了這狂風暴雨的夜晚,這也是後來在謝建光的筆記中記載看到的,具體當時還發生了什麼謝建光的記憶很模糊。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當然除了這些奇聞轶事,在旅途上謝建光也遇到過屬于自己的愛情,那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有些疲倦的謝建光看着詩集在長椅上就睡着了。

等到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身邊的詩集不見了,他到處尋找都沒有找到,就在不遠處出現一個女子,手裡拿着那本詩集正在閱讀,謝建光走了過去。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你好,這是我的詩集”謝建光禮貌的說到,“不好意思,我剛走過這樣看到這本詩集在地上就撿起來看了”女子微笑着回應道,倆人也因為一本詩集找到了共同話題。

經過交談得知這位女子是隔壁學校的國文老師,平時自己也比較喜歡詩詞,正當謝建光張口詢問的時候,突然上課鈴聲響了,這位女老師禮貌的打了招呼之後匆匆離開了。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直到下課之後女老師來到操場找謝建光還詩集,倆人才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女老師其實也有一個夢想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是有太多的束縛沒能實作這個願望。

相對于謝建光的經曆女老師更加好奇,她喜歡聽謝建光講述自己一路的經曆,遇到的那些事,見到的那些人,看到的美景,讓她聽的不亦樂乎。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女老師不僅沒有嫌棄謝建光的邋裡邋遢,反而帶他去剪了頭發洗了澡,熱情的請他吃了飯在兩個人相處的時間裡,女老師也曾暗示自己的心意,希望謝建光可以留下來。

謝建光也對女老師動了心,難得遇到和自己興趣相投有着同樣人生理想的人,可是在謝建光深思熟慮之後他婉拒了女老師的心意,最終決定還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就這樣謝建光收起了這份美好帶上他的行囊繼續向着目的地進發,在謝建光的筆記中也曾記錄有人問過他準備這樣走多久,他的回答:這一生隻要我活着就不會停下腳步。

旅程的終點

就這樣一直走在路上的謝建光從一個年輕小夥轉眼成為了一個年近60的老者,他把自己美好的青春都揮灑在了徒步旅行的道路上。

就在2018年旅行的途中謝建光突然暈倒幸好被附近的村民發現送往黑河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可是當醫生為他檢查後發現,此時的謝建光體内出現胃出血甚至伴有心衰等多種疾病,身體的多個髒腑器官已經嚴重受損。

“天下第一瘋”謝建光,35年徒步30萬公裡,59歲時葬身異鄉

醫生也是拼盡全力去醫治但是很可惜沒能從死神手裡搶回他的生命,在進入醫院搶救後的第三天因全身多個器官出現衰竭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結語

關于謝建光的一生有的人說這圖什麼,父母生下他沒有盡孝道選擇自己的活法,到最後客死他鄉如此凄涼,還有的人說他真的很勇敢做了我想做卻沒敢做的事,其實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隻是有人選擇了一日三餐随遇而安,有人選擇了高山大川自由自在,不管選擇怎樣的活法,人生走一遭隻希望我們都能善待自己和身邊的人,不管身在何處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