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一本書去阿勒泰,去牧場看看李娟文字裡的世界

作者:大野澤的風

本文全長1400字,預計閱讀時間為6.5分鐘。

對阿爾泰的向往,被李偉的話說了很久,卻因為這太遠太遠了,一直被推遲出發。

在他在西藏工作的兩年裡,一個想法正在萌芽:穿越昆侖到新疆。

帶一本書去阿勒泰,去牧場看看李娟文字裡的世界

連接配接新疆和西藏的高速公路是新西藏公路,它像一條絲帶一樣,穿過昆侖,南面守着廣闊的阿裡,北面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廣闊的世界。

因為季節原因,終于可以開始了,還是到了六月,不敢把自己置身于沙漠酷熱之中,果斷選擇了北方邊境的路線,因為"熟悉"嘛,至少從文字上已經翻了很多次。

這種"熟悉感"是從李偉的話中積累起來的。

讀《李偉》從大學開始。當時,李偉還不太出名,比較受歡迎的是《我的阿爾泰》。這本書我在備考時讀了很多遍,阿爾泰的土地充滿了好奇心,一個漢族女孩,怎麼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廣闊的世界裡呢?一個漢族女孩,明明生活這麼尴尬,為什麼一家人在一起這麼幸福?

帶一本書去阿勒泰,去牧場看看李娟文字裡的世界
帶一本書去阿勒泰,去牧場看看李娟文字裡的世界

從李薇的文字中,你會覺得她的生活真的很尴尬啊,少穿衣服少穿。一個洋芋會是一個家庭的口糧,一個蘋果可能是一個家庭幾個月後吃完一個水果,還有衣服和鞋子,還要和媽媽分享,鞋子不用說,可以用繩子綁起來,鞋底不脫落,可以繼續穿的那種嗎?

看完這些話,你會覺得,哦,真可憐啊,沒什麼用的,隻有黃沙長了。

帶一本書去阿勒泰,去牧場看看李娟文字裡的世界

我想,這隻是在解讀大家的刻闆印象——原來他們并不窮,新疆真的很大,大到要想買東西,還需要跨山,進入最近的城市,還需要打兩天甚至三天的盈餘才能來,而這些盈餘,也許隻有半天在逛街, 兩天半的時間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奔跑。

它根本不是假的。

朋友們一起騎着車,一起在路上,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我們從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走到阿爾泰山腳下。從地圖上看,是一個簡單的圓圈,但真正走進了路的腳下,多久啊,好在新疆一天足夠長,從6:30.m到10:30.m.,已經是一天了,讓人有時間感豐富滿足感。

李偉的阿爾泰是圍繞着牧場建造的。前山泉牧場,深山夏牧場,她曾有機會與哈薩克牧民一起生活,記錄牧民的生活、過渡、牧羊、牛甚至駱駝(真的很有錢),記錄她的一些轶事,讓人們在笑聲中了解阿爾泰土著哈薩克牧民的真實生活。怎麼想去深山夏日牧場的文字看哇。

幸運的是,我終于到了。

帶一本書去阿勒泰,去牧場看看李娟文字裡的世界

當汽車繞着阿爾泰山脈轉了一圈時,這是一個油膩的綠色世界,山谷裡的大部分牧場都被大片土地包圍着,綿羊在半山上吃草,山谷裡的草,沒有踐踏,他們說他們會長到腰深,直到八月和九月,牧民會收獲并幹燥它們作為冬季草。

陪同司機說,因為剛到六月份,很多地方的草才剛剛恢複綠色,是以羊還沒有肥大,直到九月,草種了,這個時候羊又肥又滑,這時烤羊肉才真正變胖,香氣就變成了骨頭。回頭看路邊的羊群,确實是灰臉、駱駝,因為沒有積累足夠的水分和能量,駝峰還是微弱的拉扯,比如駝峰完全高聳起來,看來還需要時間。

也就是說,駝峰沒有升起,駱駝都醜了啊(一個字,朋友身邊笑東西歪歪斜,到美國醜陋形容駱駝,也沒第二人稱),她不知道,有的,李薇在書中都提到過,别人的駱駝都是駝峰挺直的,很漂亮的,在她家人的拉扯下, 好恥辱。你不僅覺得駱駝醜陋,還覺得它們可恥,太可悲了。

拿一本書去阿爾泰,坐在阿爾泰山腳下讀一篇有趣的文字,坐在牧民的帳篷前為自己烤幾串肉,然後坐在當地居民的烤箱旁靜靜地等待烘烤的成熟,香噴的氣味在空氣中蔓延, 在那一刻,心會融化。

有關更多有趣的步行故事,請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