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院資訊化建設進入加速期 泛在對抗重構智慧IT

作者:光明網

5月23日,面向醫院高品質發展的資訊化建設與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深圳市醫院管理協會、信服服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服服務")等機關聯合主辦,彙集了全國近300家醫院管理者、專家學者和醫院資訊化企業代表。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中國、健康中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醫療行業在5G、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資訊技術方面,正處于高品質發展的大機遇期,也面臨着人力資源的短缺, 科技研發'卡脖子'、創新與技術應用難等相關問題,也是智慧醫院建設成敗的關鍵。中國健康資訊與醫療大資料研究院院長金曉濤在緻辭中表示,目前,醫療資訊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嚴重脫節,需要對前沿技術、颠覆性技術和醫療大資料應用的發展,以及經濟實體複雜的跨界人才進行教育訓練, 以及操作技術人員。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所學生院副院長康飛宇表示,醫療資訊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其實是醫學與教育、産學界、研究與應用之間的跨界關系,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所學生院則專注于高層次人才培養、原創性科技研究、 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供高科技成果等方面。

深圳市衛健委一級督察羅樂軒認為,醫院資訊化人才的培養需要從頂層設計、業務實踐等層面抓緊,将資訊化建設及相關人才的培養、選拔機制納入智慧醫院建設規劃,才能更好地利用資訊技術推動醫院高品質發展。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學院教授楊豔軒表示,"目前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最重要的是人才建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我們需要實作基于資訊化、資源合理配置的大資料決策,從醫院的科學定位、精細化管理到醫藥、醫療、醫保、醫院資訊化建設,培養具有複合知識結構、專業知識化的資訊化管理人才,成為下一步重點工作。"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與健康管理學院教授馬京東表示,目前醫療資訊産業人才問題處于雙重困境:一是與崗位比對相關的人才短缺,資訊系的組織結構不統一, 資訊技術人員的職責不統一,不明确 缺乏能夠跨機構和跨部門上司的進階複合型人才。

馬京東建議,"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從宏觀上看,關系到建設數字化中國,健康中國,從微觀上看,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是以,如果我們的企業、高校、醫療機構、協會能夠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共同建構人才培養生态,将更有利于醫療資訊化複雜人才的培養。"

"這也是人才培養的政策之一,通過生産、學習、研究的一體化方法,幫助行業内資訊化人才的培養,以服務為信念。服務醫療事業部總經理盧鑫在論壇上表示,"深信2016年服務正式進入工學融合領域,深信服務業教育中心主要注重專業建設、科研合作、應用整合等次元,與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一起培養創新能力, 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全過程參與選拔資訊化人才培養、教育、教育訓練、使用,通過整合融入行業優勢的資源,使人才培養更簡單。更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的人才需求。"

随着醫療資訊化的進步,網絡安全已成為智慧醫院發展的前提。"随着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資訊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深度應用,醫療行業面臨的威脅正在變得無處不在。從為患者服務的事前和售後服務,到辦公室、醫療、人力資源、金融資産、裝置設施、醫院營運、教學科研等方面的醫院管理,都可能成為網絡攻擊的目标。為此,我深信,提出"大對抗"概念,重構智能IT,助力醫院高品質發展。"

據悉,作為一家專注于企業級網絡安全、雲計算、IT基礎設施和物聯網産品和服務的供應商,深信20多年的深化教育行業,在醫療行業,深信服務已經超過8000家醫院使用者,超過90%的100強醫療機關提供産品和技術服務。其中,HIS資料庫超融合承載量500+,主流HIS品牌超融合手提箱全覆寫,桌面雲傳遞終端号10萬+,保險解決方案傳遞1600+。盧鑫表示,他期待未來在醫療行業與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複合型醫療資訊化人才培養的大生态,積極推動智慧醫院的發展建設。(戰争)

資料來源:Br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