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武紀們再爆發?

來源 / ToB行業頭條 (ID:wwwqifu)

作者 / 王慧賢 · 編輯 / 李曉松 Jenny

持續虧損、落地困難、技術壁壘......這些年,當AI晶片行業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時,從業者、投資方逐漸回歸理性,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萬能的AI晶片也一步步走下了神壇。

近日,國内第一家AI晶片企業寒武紀成功于科創闆上市,開盤大漲300%。業内歡呼一片,都認為國産AI晶片的春天快回來了。

可在「ToB行業頭條」看來,國産AI晶片行業的隐痛仍未治愈,不論是誰,都需抱有樂觀謹慎的态度,AI晶片大爆發還需要等待時機。

01

一波幾折的寒武紀

“無晶片,不AI”可能是AI晶片業内宣傳的最有力口号。

的确,AI離不開三樣東西 “算力、資料、算法”,算力的提高主要通過晶片來實作。

是以提到AI,就不得不提晶片。而提到AI晶片公司,就不得不提到國内第一家AI晶片公司——寒武紀。

2016年,寒武紀科技公司成立,依靠終端IP授權業務起家的寒武紀在成立之初,就遇見了華為這樣的大客戶。

寒武紀并沒有讓華為和業界失望,2016年推出的1A處理器被內建在了華為的麒麟970晶片中,華為也是以拿下了“全球首款內建AI處理器的手機晶片”的名頭。

2018年,寒武紀的雙核NPU又內建到華為Mate20手機搭載的麒麟980晶片中,這也是華為 Mate20功能強大的亮點之一。寒武紀也是以在業内名聲大噪。

可好景不長,初出茅廬的寒武紀和年輕的陳天石都被現實重重打了一巴掌。[MOU1]

合作期間,寒武紀收獲了華為支付處理器的費用,可後知後覺的寒武紀到最後才知道其中也包括了“學費”。

2018年10月華為釋出了人工智能 IP 架構“達芬奇”;2019年6月,華為推出了自研AI 手機晶片麒麟810,并緊接着推出AI解決方案,華為從寒武紀那裡畢業了。

一時間,流失了大客戶的寒武紀進入低谷時期,被迫走上自救之路。

不過,雖然經曆了各種困難,寒武紀還是在經過兩次問詢後,于今年7月20日,如約在科創闆挂牌上市。這對于頹靡已久的AI晶片市場來說,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但「ToB行業頭條」想問的是:寒武紀科創闆上市,國産AI晶片離行業複蘇真的不遠了嗎?

02

寒武紀上市

可國産AI晶片隐痛猶存

任正非曾說,人工智能是更大的海洋,從市場規模來上看确實如此。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資料,我國AI晶片市場規模将在2024年達到785億,并且近幾年同比增長率将保持在40%以上,高于全球市場的增速。

而這次寒武紀的上市,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們把焦點重新放在了AI晶片行業上。不過一時的暴漲,并不意味着前路沒有荊棘。晶片廠商想要笑到最後,必然需要在取得成績時,保持客觀冷靜。

寒武紀作為國内無數AI晶片企業的縮影,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時,也反映出這個行業目前存在的隐痛。

1. 技術壁壘的問題

一般來說,人工智能晶片從部署環節上可分為兩類,一類主要部署于雲端(伺服器端),一類部署于終端(移動端、邊緣端)。

由于雲端涉及到海量的資料量和計算量,是以對雲端晶片性能要求較高;同時也會承擔部分推斷功能,對于晶片計算和存儲能力要求較高。

終端主要應用于手機、智能家居、汽車等實際場景中,由于一般不具備持續的能源供給能力,是以對雲端晶片能耗的要求較高。

相比之下,有了ARM處理器的加持後,終端晶片技術門檻遠低于雲端晶片,應用場景更多樣,品類也更豐富。

是以,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終端晶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像以研發智能視覺晶片為主的雲天勵飛、肇觀電子等企業。

終端晶片這個門檻好邁,大家就都想擠破頭顱進。這就導緻AI晶片企業一邊要和競争對手賽跑,另一邊還要提防着合作方偷偷學藝,落得和寒武紀一樣的下場。

從寒武紀因和華為分手而帶來巨大損失一事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國産AI晶片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生态鍊,包括工具、內建、産品、開發者、銷售體系。

是以這也就解釋了寒武紀當時為什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根據IDC的資料,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前5大廠商中有3家是中國企業,按2018年出貨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華為2.06億部、小米1.23億部和OPPO1.13億部。

很多人猜測,在寒武紀和華為簽合同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之後的下場。

可對于以寒武紀為代表的AI晶片初創公司來說,有晶片設計需求且背景雄厚的客戶并不多,寒武紀們難以拒絕華為這樣的大客戶,它們需要機會,需要在業内打出名聲。

可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寒武紀就算一直和華為合作,營業額翻三番,也隻是附屬品。

商業化能力不足的寒武紀和華為分道揚镳後,其商業化能力的不足也立刻凸顯出來。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寒武紀的毛利率從2018年的99.90%銳減到了68.19%。

再加上晶片研發的滞後性,自動駕駛市場的冷清導緻國産AI晶片難以落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AI晶片的價值。

2. 狼多肉少的國産AI晶片市場

更重要的是,寒武紀們都很缺錢,因為研發費用占比太高了。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寒武紀在2016年獲得了科大訊飛、湧铧投資的天使輪融資,在2017年先是獲得了中科院的1000萬人民币的融資,後又獲得了元禾原點等1億美元的A輪融資,2018年獲得了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

寒武紀們再爆發?

在起初的三年,寒武紀既結交了華為這樣的大客戶,又得到了資本的青睐。可再看寒武紀交出的業績,卻又令人瞠目結舌。

即使背靠華為,有資本加持,寒武紀依然擺脫不了虧損的殘酷現實。招股書顯示,寒武紀2017年虧損3.8億,2018年虧損4.1億,2019年虧損11.79億,3年連續虧損超16億人民币。

寒武紀們再爆發?

寒武紀表示,其波動主要受到股份支付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研發費用的影響。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分别為0.29億、2.4億和5.4億,研發費用率分别為380.73%、205.18%和122.32%。

寒武紀們再爆發?

根據億歐智庫調查,以28nm制程為例,國内AI晶片的開發費用約為2500萬美元,AI協處理器開發費用約為800萬美元。是以,整個AI晶片行業的面臨的第一大困難,不是技術壁壘,而是太燒錢了。

是以,從IT桔子資料上看,國内的投資者似乎對AI晶片越來越不抱有期待了。

這種趨勢肉眼可見,2015年可謂是AI晶片發展元年,不論是投資數量還是投資金額和前幾年相比呈現着爆發式增長趨勢,直到2018年達到頂峰,總融資金額超120億。

一路野蠻生長的國産AI晶片行業在2019年遭遇了滑鐵盧,雖然融資數量變化不大,但融資金額卻呈現了斷崖式下跌的現象,從120多億跌到50億左右,即使是備受資本青睐的寒武紀,在2019年也沒有拿到任何融資。

寒武紀們再爆發?

在首次問詢回複中,寒武紀表示未來3年内除募集資金以外,仍需30~ 36億元資金投入晶片研發,涉及5~6款晶片産品。

是以,像寒武紀這樣的國産AI晶片企業最大的困境就是缺錢。可人們隻看到國内第一個成功上市的AI晶片企業寒武紀,卻不知道背後有多少一路陪跑最後成為炮灰的企業,更不知道有多少競争對手在嗷嗷待哺。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成立1~5年的AI晶片公司共有784家,而成立1年以内的AI晶片公司就有1816家,可總共融到的錢卻沒有相應增多,狼多肉少的市場,競争尤為激烈。

新玩家不斷入局,賽道越來越擁擠,行業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研發晶片需要大量資金,隻有具有獨特優勢才能獲得資本青睐,才能有實力繼續研發晶片。尤其是在極容易複制的終端晶片賽道,如何打出差異化優勢又是一個難題。

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整理的最新資料顯示,雖然寒武紀發展勢頭比較猛,但不可否認,華為海思是其強勁對手,況且後面還有阿裡平頭哥、比特大陸緊追不舍,年輕的寒武紀可謂是前有狼後有虎。

寒武紀們再爆發?

是以也有人說,寒武紀科創闆上市,一方面是為了緩解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想成為第一家AI 晶片上市公司,以搶得先機營銷提高影響力,便于業務擴充。

而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兩級分化、寡頭壟斷的現象已是常态,想要從巨頭口中分一杯羹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

最典型的就是CPU領域,AMD和Intel兩大巨頭,市場佔有率和收入規模都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作為剛剛起步的國産AI晶片來說,很難與壟斷廠商競争。

Compass Intelligence 2018年釋出的AI Chipset Index TOP24榜單中,前十依然是歐美韓日企業。

國内AI晶片企業如華為海思、寒武紀、地平線等企業進入該榜單,其中華為海思排12位,寒武紀排23位,地平線機器人排24位。想要追趕國外AI晶片,國内企業任重而道遠。

革命尚未成功,國産AI晶片仍需努力。

就如陳天石在一次采訪中所說,Intel今年52歲,AMD今年51歲,NVIDIA今年27歲,寒武紀隻有4歲,和行業前輩比起來還隻是個孩子。

不過,羅馬并非一天建成,前輩标杆也都是筚路藍縷走過來的,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

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坦言:“實事求是地說,寒武紀很有價值,但并不值千億市值,股民需謹慎。”

據「ToB行業頭條」觀察,寒武紀自開盤以來股價一路下跌。據雪球資料顯示,截止中原標準時間7月27日11點29分,寒武紀的股價為237.04元/股。

寒武紀們再爆發?

是以,不僅是當局者寒武紀們,還是圍觀吃瓜的普羅大衆,都應該以樂觀謹慎的眼光看待國産AI晶片。

寒武紀動物群以具有堅硬外殼的、門類衆多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為特點,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發展。

創始人陳天石說,取名寒武紀,就是希望AI晶片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像寒武紀物種大爆發一樣,野蠻生長,能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的寒武紀們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我們更希望寒武紀們有一天可以代表國産AI晶片站在更大的國際舞台上綻放更大的魅力。

萬裡長征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