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有制作PPT的需求,也許是上級要求,也許是自我展示,我們也逐漸意識到一份精美的PPT對我們的學習工作有多麼重要,是以很多人自然而然萌生了學習PPT相關表現技巧以增加個人競争力的想法。

網絡上有很多的PPT公開課,有教你如何美化你的PPT封面的,有教你如何玩轉PPT字型的,還有人給你介紹如何安裝PPT的。封面美化、字型選擇、甚至安裝軟體,我承認,都很重要,但我認為,這些東西都沒有觸及到PPT的核心那就是如何在PPT的協作下清晰合理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我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試想一下下面的場景吧:

  • 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做科研報告,利用流程圖展示出小組的科研成果進度
  • 經濟金融專業的學生統計了大量業内資料,制作了各種統計圖和走向圖
  • 職場人就最近的社會變化和公司内部發展情況,做出階段性的工作報告

在這些情況下,如何清晰合理的描述事物的發展,解釋事物的内在發展規律變為重中之重,這時候所有的設計都應該服務于解釋觀點,而不是轉移注意力。

對大部分人而言,這種報告類PPT是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也是制作最多的,這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上解釋為什麼大部分人自學一段時間後,陷入“技巧貌似掌握不少,但是實際中就是用不上”的怪局,因為你從一開始方向就錯了。

而在這類PPT報告中的大部分内容,例如各種邏輯圖流程圖統計圖,都可以歸類于資訊圖表。

什麼是資訊圖表

說到資訊圖表,就不得不提及一個概念,資訊可視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正如字面意思,資訊可視化就是将複雜變化的資訊資料轉化為易于了解的圖表圖形。資訊可視化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其詳細深入的定義這裡不做研讨,本文主要針對其圖形化的産物資訊圖表進行簡單介紹。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生活中常見的資訊圖表

資訊圖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例如工作彙報中的邏輯圖流程圖,資料進行中的餅圖條形圖,公共場合中可見的圖形圖示,或是科幻大片裡酷炫的FUI(Future User Interface)界面,都可以歸類到資訊圖表。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資訊圖表包圍的世界中,隻是我們沒有留意而已。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資訊圖表?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資訊圖表?因為讀圖是我們的本能。語言和文字是對現實的凝練,我們大腦解析語言文字時,是要經過轉碼和解碼的,越抽象的概念解碼時間越長,而圖形圖檔可以迅速被大腦解析,這也是所謂的所見即所得。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瘋狂原始人》劇照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資訊圖表?

道理很簡單,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處理爆炸增長的資料?如何讓你的分析報告從海量的資料中脫穎而出?如何給leader留下一份好的印象?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大部分人思考的問題,是以,學習資訊圖表的制作就非常重要了。

制作資訊圖表對學科專業有什麼要求嗎

沒有。而且我認為,制作資訊圖表對大部分專業是剛需,是以不存在專業限制。

資訊圖表的構成

正如字面意義,資訊圖表由兩個詞組成,資訊和圖表。資訊,就是指各種的資料和文檔,在資料文本下是理性的邏輯架構,你可以簡單把它了解為Excel中海量的資料和Word中的風騷文案;圖表,就是指各種圖形圖檔,圖檔背後是感性的審美認知,你可以簡單把圖表了解為PS制作的視覺圖檔。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資訊圖表的構成

正是因為這種橫跨理性感性的特點,才會有一種說法,說資訊圖是一個跨學科領域,但其具體細分為什麼領域在此不做探讨,畢竟大家不是專業的資料可視化設計師/工程師,隻是想學一些相關技能提高個人競争力而已,是以在普通人可掌握的工具範圍中,PPT,Keynote,思維導圖,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都可以制作基礎的資訊圖表。

資訊圖表的分類

資訊圖表的分類有很多種,各分類間也不是泾渭分明,是以也沒有必要像背課文一樣把分類背下來。在大部分資訊圖專業書籍裡,把資訊圖分為六大類:圖解(Diagram)、圖表(Chart)、表格(Table)、統計圖(Graph)、地圖(Map)、和圖形符号(Pictogram)。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資訊圖表的分類

1.圖解(Diagram):主要運用插圖對事物進行說明,例如書籍中的插畫

2.圖表(Chart):運用圖形、線條及插圖等,闡明事物的互相關系,例如各類流程圖與關系概念圖

3.表格(Table):根據特定資訊标準進行區分,設定縱軸與橫軸,例如期末成績表單

4.統計圖(Graph):通過數值來表現變化趨勢或進行比較,例如條形圖折線圖

5.地圖(Map):描述在特定區域和空間裡的位置關系,例如中國地圖,倫敦地鐵圖

6.圖形符号(Pictogram):不使用文字,運用圖畫直接傳達資訊,例如我們手機裡的應用圖示,APP内部的小圖示

資訊圖表制作流程

對于制作者而言,流程可分為以下幾點:确定主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确定表現形式、制作圖表、檢查、完成。其實流程和寫論文寫工作總結沒什麼差別。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專業資訊圖表制作流程,但對個人而言沒什麼卵用

...

制作資訊圖表的五大要素

2009年2月,由國際新聞媒體視覺設計協會(SND)圖文設計組的專家們總結了他們認為的在制作理想的資訊圖時應該考慮的五大要素:

吸引眼球,令人心動(Attractive):在這個資料爆炸的時代,即使是刻意尋找某些訊息,也很有可能和它擦肩而過,隻有一些吸引眼球的東西,才能讓資訊搜尋者迅速定位并找到資訊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平面設計師圖解

《平面設計師》利用圖解的形式,勾勒出一個平面設計師的形象:戴黑框眼鏡,蘋果産品控,緊身牛仔,褲腰帶高高提起(劃掉),這種圖表能在茫茫文字中瞬間吸引讀者的眼球。

準确傳達,資訊明了(Clear):資訊圖因為其表現原因,經常會成為吸引眼球的焦點,如果你喚起了閱讀者的焦點,卻無法準确的傳達你的觀點,無法清晰介紹這個項目或事件的脈絡,那麼這個資訊圖表就是一個糟糕的圖表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全國主要城市空氣品質

《全國主要城市空氣品質》簡化中國地圖背景,用高亮的顔色标記出中國PM2.5污染最嚴重的六個城市,并用圓的面積表示出污染程度,資訊明了,準确易懂。

去粗取精,簡單易懂(Simple):沒有用的資訊與裝飾隻會成為累贅,而且,資訊圖表的魅力也是在于它可以将關鍵資訊從海量資料中提取出來,同時運用一定設計技巧将其合理簡化,高效表達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帝都“太胖了”

《帝都“太胖了”》将幾大抽象概念執行個體化并視覺化,采用簡潔的圖案表示。北京采用其地标性建築——天安門來表示,去除大量細節的同時又突出其顯性特征,達到了簡單易懂的目的。

視線流動,建構時空(Flow):圖表要充分利用人的認知習慣和閱讀習慣,建構資訊流和時間流,達到完整介紹的目的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How Long Do Animals Live

《How Long Do Animals Live》這個資訊圖通過線的引導聚集視覺焦點,讓讀者很流暢的浏覽,圖中的動物都處理成沿曲線行走的方向,方向性更加強烈,并且讀者可以通過線的長度和動物剪影清晰判斷出相應動物的壽命。

摒棄文字,以圖釋義(Wordless):資訊圖表優于純文字之處在于它的圖文結合性,是以要盡量簡化文字,以圖釋義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HERE’S TO 2014 全圖

懂了那麼多技巧,還是做不好PPT——資訊圖表初探

HERE’S TO 2014 局部圖

這個資訊圖利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酒樓作為背景,展示了2014年各知名電影電視劇的經典人物,例如在酒店大堂裡就上演了《權力的遊戲》這一季的經典戰役:魔山與紅毒蛇的決鬥。旁邊《超能陸戰隊》“大白”負責圍觀賣萌。

好了,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了資訊圖表,下期我會介紹一些資訊圖表常見的表現技巧(也是最後一期理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