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明清時期把流經廣州附近的河流按方位命名,故稱西江,當時的西江系指梧州至思賢滑河段,到近期才将河源至思賢溶稱西江幹流。河長2075千米,流域面積353120平方千米,平均坡降0.58%。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西江

西江從上源到下遊各河段另有别稱。從河源到蔗香雙江口(貴州)稱南盤江,雙江口至象州三江口(廣西)稱紅水河,三江口至桂平廣西)稱黔江,桂平至梧州(廣西)稱浔江,梧州至思賢溶(廣東)才稱西江。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一、西江上遊

從河源到三江口為西江上遊,包括南盤江和紅水河兩段,長1573千米,區間面積138340平方千米,占思賢格以上總面積39.18%,河道平均比降0.85%。

上源南盤江,發源于雲南省沾益縣烏蒙山脈的馬雄山,源頭海拔高程2444米,河流穿行在高原盆地與峽谷相間的地形之間,河道深切,河寬50一100米。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南盤江雲南開遠段

在蔗香以上長190公裡河段内,有著名的雷公灘等急灘91處,河流還串連着天然湖泊。

有9個較大湖泊已經和正在消失,餘下7個是:陽宗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總水面面積380平方千米,總容積197億立方米,其中撫仙湖面積222平方千米,容積185億立方米,水深一般80~90米,最深處155米,是大陸第二大深水湖泊。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雲南撫仙湖

南盤江與北盤江彙合後稱紅水河,河流穿過高山峽谷後,河谷展寬到200米,河中仍多急灘跌水,河岸陡,河水深,洪水期一般在30米以上,枯水期也有20米,河水含沙量比較高。兩岸支流衆多而較短小,比較大的支流有布柳河,刁河等。

二、西江中遊

從三江口到梧州為西江中遊,包括黔江段和浔江段。長294千米,區間面積170920平方千米,占思賢溶以上總面積48.4%,河道比降0.09%。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大藤峽水利樞紐

河流從廣西象州縣的石龍至桂平縣河段稱黔江,過著名的黃茅峽和大藤峽,其中大藤峽長44千米,河中水急,枯水時最深處亦達85米,是西江幹流最深處。其他河段河谷比較開闊,兩岸較平坦,耕地集中,人口稠密。

桂平縣至梧州市稱浔江,兩岸有低山、丘陵和平地。在武林至梧州的龍潭峽,枯水位河寬僅340米。而在泗化洲河寬達2660米,兩岸築有防洪堤,以抵抗洪水時兩岸耕地被破壞。主要支流有柳江,郁江,蒙江和北流江。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梧州

三、西江下遊

梧州至思賢洛為下遊,河長208千米,區間面積43860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2.42%,河道平均比降0.09%,河寬水深,寬700一2000米,在廣東省肇慶市有三榕峽和羚羊峽,河寬收束至300一370米,峽長分别為5,5和7.5千米,水深分别為78米和83米。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肇慶

下遊幾乎無險灘,為優良的常年通航河道。較大支流有桂江、賀江和羅定江等。

西江再往東流,進入三角洲地帶。珠江流域水系發育,支流衆多,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57條,其中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8條。衆多的河流彙入三角洲,因而三角洲上河汊縱橫,互相溝通,各河分别由虎門、橫門、磨刀門、崖門等八個口門入注南海。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珠江三角洲

四、西江的主要支流

西江衆支流中的郁江最大,流域面積89870平方千米,其中在大陸境内78280平方千米,河長114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0.33%。

郁江發源于雲南省廣南縣九龍山,上源稱馱娘江,由西北向東南流,在桂平縣城注入浔江,支流左江源出越南。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廣西六景郁江大橋

北盤江為上遊最大支流,發源于雲南省馬雄山北坡,流域面積26590平方千米,河長444千米,河道平均比降2.8%,河流穿越高山峽谷,河谷寬一般隻有200~400米,是西江支流中坡度最大的。支流打幫河上有中外馳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高67米,寬84米,雄偉壯觀。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黃果樹瀑布

桂江是一條風景十分秀麗的河流,發源于廣西興安縣苗兒山,流域面積18790平方千米,幹流全長438千米,桂林至陽朔86千米,是大陸重點旅遊區,河流大緻由北向南流,穿過平壩、峽谷,河道彎曲,礁石險灘衆多,最後在梧州市入西江。

珠江的主流——西江水系

漓江桂林段

(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