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粒“米”的産業路

水稻試驗示範基地正在進行一系列實驗,從新品種示範到栽培、施肥和植保方法;池塘中的睡蓮枝是一年一次的水生草本精華素(别名雞頭米)即将開花;農産品加工園區新型自動化生産線投産。

2019年,安徽省泸州市天昌市獲批建立以水稻、氡為主導産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近兩年來,規劃面積19.8萬畝的工業園圍繞兩大龍頭産業全鍊轉型更新,立足農業基礎設施更新、科技創新、産業深度融合、綠色發展轉型,重點實施十大專項、44個重點項目,推動形成強勢糧食安全, 水稻兩大産業互相融合,高端高效種植結構,建成品種涵蓋育種、優良育種、綠色栽培、深加工、物流、商貿等品種,品牌營銷一二三産業整合發展格局,實作種植規模、加工叢集、技術融合、品牌營銷。

打開手機軟體,可以看到稻田水深、土壤氮、磷、鉀含量等資料。"水稻種植不僅将整個過程機械化,而且智能地管理它。經營家庭農場10多年的劉岩"真切感受到了近兩年工業園區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1600畝水稻有300畝用于園區水稻種植試點示範區,開展的實驗包括試驗種植新品種, 稭稈還田、差異化肥、植保試驗和功能性水稻栽培。

天龍城白塔湖蓮花真業專業合作種植1000多畝,這兩年從苗木、移植到管材護理都是标準化的。"水的日常管理的關鍵是控制水質,確定水體無污染,及時降溫。合作社負責人Yu Merrill說,在過去兩年中,由于該國現代農業工業園區的建設,該合作社還對碎魚和黑魚進行了混合繁殖實驗。

在市農鄉局局長、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葉恒天看來,産業園區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土壤改良、新品種檢測、減肥減藥優化種植,進而通過優質農産品實作更高的效益,最終提升全市農業的整體素質。

通過建立工業園,天昌市于2020年建成了2140畝水稻綠色優質高效生産技術示範基地、水稻機插入同步側深施肥等5種籼稻生産高品質控制技術試驗示範,并綜合示範水稻全機械化種植技術等技術模式,實施水稻産業競争力提升行動。

"實施生産技術示範的第一個好處是幫助我們篩選和推廣一批适合當地種植的優質大米新品種,為推動天昌優質水稻産業的發展,提升'田長水稻'品牌的市場美譽度和競争力,提供科技支撐。葉恒天說。

承擔實驗示範任務的劉岩計算出一段賬号:"水稻機插拔式側深施肥,可提高肥料使用率,減少30%的化肥使用量,在病蟲害發生率高的關鍵時間節點,采用高效植保無人機進行精準防控,同時減少農藥使用量30%。僅每畝這兩個,就可以節省這個效率約150元。"

同時,針對實際種植品質的有效性,工業園區建設了堅實的種子資源園,建成了3萬畝的堅實的标準化大型種植基地,引進推廣了"天宇1号"新品種,從水質要求、泥漿厚度、種植密度、水深不同階段推廣标準化種植。

"在産業園建設中,我們也開展了耕地品質提升,通過化肥檢測、地力監測、精準施肥、全面推進綠色綜合防控,以及稭稈發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措施,促進農業綠色生産和農産品品質提升。"工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孫保東說。

推進傳統農業現代化建設是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是要讓農民步入現代化,通過平台載體形成産業集聚。

基于這一認識,天昌市在建立工業園區時,首先要推動新企業實體的培育和創新創業孵化,培育重點龍頭企業25家,家庭農場161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39家,支援水稻産業等10家産業化聯合體,基本實作新型農業管理主體成為工業園區的主導力量。 農業。

"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開展土地流轉和農業适度規模管理服務試點,農戶專業合作品質提升試點項目,支援引導土地流轉面積近12萬畝,占耕地面積的近80%,各類适度規模經營比例達80%以上。"工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孫如寅說。

其次,重點建設工業園區完成了4200畝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産業集聚主要平台載體改造更新,建立成的3.9萬畝水稻高标準農田和1.9萬畝水稻漁業綜合養殖基地等,進一步鞏固了産業基礎的支撐。

為促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園區社會投資,該産業園通過政府融資平台天長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農業開發銀行、徽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園區路網貸款、标準化廠房和冷鍊物流等項目,撬動了社會投資17億元, 吸引了安徽宇肯學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茉莉花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衆多上遊水産食品企業的競争。安徽奮進食品公司等企業正在等待工業園區标準化廠房搬入後完工。

"通過建設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更新的強大動力引擎,促進主導産業項目向優勢地區集中,形成了産業集聚的磁場效應,促進了水稻和實實産業叢集的發展,為建設城市農村産業繁榮的龍頭區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如茵說。

"産業集聚的形成,不僅為産業鍊的延伸提供了條件,也必然需要産業的融合和發展,讓不同類型的主體參與産業發展,享受發展的果實。葉恒天表示,為了有效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産業園還需要一、二、三生産共同發展,從"賣原糧"到"賣産品"和"賣品牌"的轉變。

在工業園區内正在規範建設農産品加工園區,成企業雪利食品公司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一條全自動大米生産線并實作生産,并正在建設二期凍湯輪、餃子等深加工生産線。"工廠中的房間米粉的日生産能力為150噸,建成後,該廠将能夠輻射出周圍20萬畝的耕地。公司高管姚鵬說。

奮進食品公司準備進駐标準化廠房,多年來從事實心栽培及相關加工産品的研發,先後開發了固體薯片、薯片、真酒、真酒等産品。

園區天豐市三豐生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不僅從事果蔬種植,還開發了一種固體藍莓飲料,并按照市場需求建設多功能擴建園區,發展鄉村旅遊産業。

同時,産業園以"園區一體化"為理念,将促進産、供銷、貿易、工農業一體化發展為核心任務,建設促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交易營銷體系,聚焦新興産業,建立真正的交易市場, 設立"出行郵政站""家郵站"電子商務平台,進入企業(合作)31家,2020年實作銷售額5億元以上,形成"買國賣全國"的經營局面。

據工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綜合辦公室主任徐光明介紹,為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工業園區還修建了31公裡長的高柱湖至龍崗文化生态農業旅遊環線,打造了特色小鎮, 并支援一批現代農業和旅遊一體化産業基地。同時大力發展節慶農業,承接"豐收中國大年成安徽天龍"、第三屆秋葉節、第五屆開寇門農民俗節等系列活動,推動推廣"天長宜""田種水稻",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農夫日報 中國農業網記者 張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