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考點拾遺”系列基于日常為學員和網友做的答疑整理,主要涉及教材中沒有完全覆寫到的知識點。
這部分各個教材用詞略有差别,應對考試應以CBK為準。
這部分考試坑點多,注意我加粗的關鍵字。
按CBK,BCP/DRP演練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核對性檢查Read-through,也就是檔案通讀,驗證災難期間溝通所需的資訊和程式,目标是發現缺失或過時的細節(比如聯系人清單和備品備件是否正常),以及任何不正确的假設。
2、桌面演練tabletop,角色扮演,會在口頭或紙面上談及、讨論将執行的步驟,但不會操作(不論測試環境還是真實環境)這些步驟。
CBK把桌面演練跟前項“核對性檢查”寫在一起,而與後面的其他幾項是并列的,說明這核對性檢查和桌面演練的目的、效果以及對營運的影響都相近。但兩者的具體形式上是有差別的,也很容易區分。
強調:
核對性檢查和桌面演練可以、也應該按更高的頻次施行,即使已經有了每年一次的模拟(及并行或全中斷)演練;
另一方面,如果隻實施核對性檢查和桌面演練,不管每年做多少次,都不能被認為已盡責。
3、結構化的排練式測試 Structured Walk-through,CBK中說它“擴充了桌面演練”,“但在适當的計劃步驟中進行實體的行走或移動”,我感覺有點像排演話劇時的“走台”,把除軟硬體技術操作以外的人員、物資的排程、遷移、安裝等實際的走一遍。比如說火災時的人員撤離路線和所需時間(與警報響起後多長時間可以啟用氣體滅火裝置強相關)、某個特定的裝置運送到場的路線和時間,入場需要多少人手和怎樣的工具器械才能上架(人肉上架過6U以上伺服器的請舉手)等等。如果問題涉及人身安全、物資裝置的順利就位等,那選排練式測試Walk-through的幾率就大了。
4、模拟測試 Simulation Test,會基于特定場景和特定範圍,以模拟simulated或仿真realistic的環境,實施完整的流程和操作,以測試計劃的可行性feasibility。
強調:
模拟測試是非真實場景,not real but realistic,證明可行性feasibility。
但在考試時,realistic極有可能被翻譯成“真實的”或“現實的”,其實不對!!!
![]()
CISSP考點拾遺——BCP/DRP演練層次問題 realistic是仿真的意思!!!
建議考試時遇到這個領域的問題切換到英文原文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