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迎接“數智時代”:如何打破部署成本和應用落地的藩籬?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轶琪 深圳報道

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對于基礎算力能力、平台建設等都提出了諸多新要求,但同時也面臨着基礎設施部署成本高昂、應用碎片化等可能的難題。如何打破其間藩籬?

4月12日舉行的2023年度中興通訊雲網生态峰會期間,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在演講中提到,今年随着數字中國建設整體架構的提出,以及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各類AI創新應用的推出,數字技術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的浪潮正席卷而來。2017-2022年,大陸資料産量每年保持30%的增速,算力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産力。

在此背景下中興通訊将通過強化ICT端到端的全棧核心能力,建構更高效的數字底座,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

更受關注的是,面對如今洶湧而來的AI大模型高速發展,如何進行相應的能力儲備?

受訪時,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首席營運官謝峻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對AI有較長時間的研究積累,在2005年成立伺服器産品線,早期更多是内部自用所需。但随着算力網絡發展,将伺服器作為第二曲線業務發展的一部分;疊加今年以來人工智能取得跨越式重大突破,業界開始探讨這是否能夠推動人類從資訊時代向智能時代演進。

“這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會有比較深刻的改變,我們認為AI語言大模型的通用性和催生出的ChatGPT爆款産品,揭示了通用人工智能會比原來預計要快得多。我們要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選好賽道,重點投入。”他續稱。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出現重大能力突破,其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改變也将次第發生,在其中,計算能力、數智化連接配接賦能等重要性凸顯。這些技術能力集合,也正打開通向數智時代的新大門。

數字經濟的基石

目前,數字經濟正成為巨大的引擎,在其中圍繞計算建構底層核心能力就尤為重要。這将包括底層硬體、軟體、整機、網絡等的協同。

中興通訊進階副總裁、無線産品經營部總裁張萬春在前述峰會演講中提到,2022年中國實作121萬億人均GPD,其中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萬億,保持10%的高速增長,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在此過程中,算力底座也在發生變化。比如通用算力多樣化,有英特爾和AMD為代表的X86陣營,也有海光、飛騰為代表的Arm陣營;資料中心的基礎架構從以計算為中心,向資料為中心轉變;從同構算力向異構算力轉變;海量資料增長帶來的存儲高密度和高性能需求;以及網絡的大帶寬和智能化。

受訪時中興通訊副總裁、MKT及方案政企部總經理胡雪梅介紹,随着算力網絡蓬勃發展、不同應用場景出現,需要加速對算力隊伍全面更新,尤其人工智能等領域對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Transformer的基礎大模型,應該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圍繞這個技術,公司希望能運用軟硬體數字基座能力,持續降低大規模部署成本和能耗。在産品方面,持續投入智算中心,已釋出的G5系列伺服器中,已經有異構算力伺服器産品,可以内置10-20個異構計算智能加速引擎。此前百度釋出的文心一言AI産品,中興通訊伺服器已經規模應用在其中,是背後一個重要支撐。随着算力的演進,未來面向ChatGPT的GPU伺服器也會納入我們重點的研發領域投入方向。”她表示,中興的伺服器和存儲産品系列和産品形态比較豐富,有通用伺服器、GPU伺服器、液冷伺服器、全閃存儲、混閃存儲、分布式存儲等全系列産品。

總體來說,謝峻石對記者表示,對于AI的發展方向,中興希望其一,可以支撐客戶訓練好、用好大模型,同時持續降低大規模部署的成本和能耗;其二,希望提供安全可信的大模型,幫助客戶提升研發、營運、生産等效率。“比如各行各業都有對安全性問題的考慮,大量内部算法、代碼不能對外,是以必須自己建設大規模的平台進行學習和效率提升。”

基于這些考慮,中興計劃從三個方向着手對AI行業機會進行重點投入:一是新一代智算中心基礎設施産品,全面支援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包括高性能AI伺服器、高性能交換機、DPU智能網卡等,以此支援大規模部署成本降低。二是下一代數字星雲解決方案裡,會運用生成式AI技術在代碼生成、辦公自動化、營運自動化等領域加快研究,提升企業效率。并提出短期把對内的研發效率提升5個百分點。三是對新一代AI加速晶片、模型輕量化技術等加大投入,并對中興建立的深度學習推理加速開源社群進行管理,進而大幅降低大規模推理的成本、建立生态。

面向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政企等諸多具體行業,中興會圍繞多元度推出産品,覆寫算力、網絡、資料中心和終端市場。

比如面向算力領域,算力網絡、算力伺服器及存儲等産品是重點。此前釋出的2022年度财報顯示,中興的伺服器和存儲産品在期内實作營收接近百億元,同比增速近80%;終端市場則包括雲電腦、行業手機、支援AI裸眼3D功能的平闆電腦等。

拓維數智時代應用

數字底座的背後,是各行各業對數字化能力不斷轉型和更新的旺盛需求。

中興通訊進階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朱永濤分析道,随着國内宏觀環境變化,判斷公司在政企市場将有三個确定性的機會,這也是市場上的共識:其一是對新基建和東數西算推進,會帶來旺盛的算力和網絡需求;其二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結合,也即産業數字化,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抓手;其三是自主創新。

“政企是一個藍海市場。我們看到2023年國内政企市場的投資結構在持續優化,容量在增加。我們對國内ICT的投資有信心,2023年對國内政企業務的營收目标是,希望有不低于40%的增速。”他補充道。

對于此,除前面提到的硬體産品之外,搭建技術平台和建構生态同樣重要。中興通訊副總裁、産業數字化方案部總經理陸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在數字化轉型的理念之下,如何讓資料、技術能力、資産及應用系統能夠更友善地拉通、共享以及複用,中興要實作這一架構理念就搭建了“數字星雲”平台。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共性難題有四點:企業過去以業務線條或者部門線條建設煙囪式的資訊化應用系統;由于資料标準不統一、資料品質參差不齊,能夠充分發揮價值的資料資産很少,成為了資料孤島;技術投入成本高;應用開發效率低,産業數字化的關鍵在于數字技術要與産業業務深度融合,但是ICT技術人員往往不懂業務、業務人員往往不懂技術。是以要建構一個完整的數字平台。”他分析道。

至于數字星雲平台的具體能力,首先平台要把資料資産、技術能力元件化,未來新引入的技術也可以通過同樣标準規範進行元件化封裝。

其次是企業中有很多系統建設于不同時間階段,要通過數字星雲把這些應用系統連通起來,做到原有系統不用推翻重來、新系統也不再是“煙囪系統”。

同時,企業搭建應用系統時要做很多技術開發,但本身不是ICT技術企業,要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5G等新技術時很吃力,采用數字星雲的技術能力可以幫助這類企業減輕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在應用上,中興的合作夥伴、ISV、內建商等也可進行定制化應用。而數字星雲對資料資産、能力元件這些數字化資産可進行管理、授權、交易,進而減少重複建設。

不過數字星雲并不是傳統了解上的任何單一類型雲平台。“數字星雲既是理念,也是一套平台架構,還是一個合作生态的建設。數字星雲本身是一個平台,這個平台部署形态可以是在公有雲、私有雲、一體櫃、現場等多種。架構是統一的,随着應用更新,可以平滑擴充。”

謝峻石則對記者補充道,數字星雲是一個輕量級解決方案。這是基于中興自己的數字化轉型體驗,搭建的一層架構,向下可以把現有、已有的煙囪資料替代,形成資料共享;向上開發者可以基于平台再開發新的App,同樣能實作資料共享、統一管理。反過來說這有點像“變形金剛”。

整體面向政企這一藍海市場,胡雪梅指出,針對其中的具體行業,中興内部進行了針對性的定位。

其中把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作為戰略性行業,這些領域中有諸多頭部客戶,引領着整個技術發展和演進方向;同時把電力和交通作為經營性行業,由于中興在這兩大市場已經深耕20餘年、積累和連結程度較深,是以希望能夠深度經營;也定位了諸多拓展型行業,包括政務、大企業商業等新興市場,對于包括礦山、冶鋼、東數西算等領域,則定義為重大機會,希望大力拓展。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