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常識

一、影子銀行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遊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杆。

  目前國内的“影子銀行”,并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财産品,也是“影子銀行”。 目前“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财産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産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釋出2012年報 首次明确影子銀行的業務範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财等表外業務不屬于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是一個體系,指稱那些脫離銀行資産負債表的借貸平台,比如委托貸款、信托、小額信貸乃至典當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間借貸甚至高利貸。“影子銀行”正野蠻生長,一則頑強,民間對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發展的土壤;二來其“看不見”的部分,對現有規則和監管發出了強力挑戰。

 詳情

二、非銀行金融機構

非銀行金融機構(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除商業銀行和專業銀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機構。詳情

主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證券、保險、典當行、擔保公司、财務公司、融資租賃機構等等。

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中國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根據《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規定設立的主要經營信托業務的金融機構。 信托公司以信任委托為基礎、以貨币資金和實物财産的經營管理為形式,融資和融物相結合的多邊信用行為。信托業務主要包括委托和代理兩個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指财産的所有者為自己或其指定人的利益,将其财産委托給他人,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代為妥善的管理和有利的經營;後者是指一方授權另一方,代為辦理的一定經濟事項。

  信托業務的關系人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個方面。轉移财産權的人,即原财産的所有者是委托人;接受委托代為管理和經營财産的人是受托人;享受财産所帶來的利益的人是受益人。信托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個人信托、法人信托、任意信托、特約信托、公益信托、私益信托、自益信托、他益信托、資金信托、動産信托、不動産信托、營業信托、非營業信托、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等。

品種:融資租賃、轉租賃、售後回租

詳情

金融租賃

  金融租賃是指由承租人標明所需裝置後,由租賃公司(出租人)負責購置,然後傳遞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租約定期交納租金。金融租賃合同通正常定任何一方不能中途毀約,租賃期滿後,租賃裝置可以由承租人選擇退租、續租或将産權轉移給承租人。金融租賃方式大多用于大型成套裝置的租賃。

  金融租賃是一種以融物代替融資,融物與融資密切相連的信用形式。它以融通資金為直接目的,以技術裝置等動産為租賃對象,以經濟法人——企業為承租人,具有非常濃厚的金融色彩。詳情

三、金融産品

  金融産品(Financial Products)指資金融通過程的各種載體,它包括貨币、黃金、外彙、有價證券等。就是說,這些金融産品就是金融市場的買賣對象,供求雙方通過市場競争原則形成金融産品價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終完成交易,達到融通資金的目的。如股票、期貨、期權、保單等就是金融資産(Financial Assets),也叫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也叫有價證券(Securities)。

詳情

四、表外業務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産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産負債表,但同表内的資産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産”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産和負債”。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準則不列入資産負債表内,不影響其資産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産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詳情

五、銀信合作

  “銀信合作”是指銀行通過信托理财産品的方式“隐蔽”地為企業提供貸款。

  舉例:其運作模式為:某房地産商開發房産項目資金短缺,銀行因監管等政策原因貸款額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貸款,信托公司以中間人角色出現,以房産商待開發項目為抵押,設計基于該項目現金流的理财産品,其周期一般為1年到1年半,并委托銀行代銷,由投資者購買,房産商獲得項目資金,項目開發完畢并銷售,房産商支付給銀行托管費,信托公司服務費以及投資者收益。

  具體來說,通過銀信合作,銀行可以不采用存款向外發放貸款,而通過發行信托理财産品募集資金并向企業貸款。由于信托理财産品屬于銀行的表外資産而非表内資産,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銀監部門的監管。銀信合作模式:此前的博鳌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上,劉明康曾提出,銀監會對會造成高杠杆率的“影子銀行”和銀信合作高度關注。這些機構提供流動性、提供信貸,就像銀行和保險公司一樣。他們的工資比銀行和保險公司都高,但他們的風險和成本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計量。

詳情

六、監管套利

  “監管套利”借用了金融學中的“套利”一詞。根據《新帕爾格雷夫貨币金融大辭典》的定義,“套利”是一種投資政策,其保證在某些情況下擷取正報酬,而不存在負報酬的可能性,也無需淨投資。其主要特征是無風險、無淨投資、或有正收益。與套利類似,監管套利捕捉的也是市場中的非均衡,決定套利機會吸引力的關鍵性因素也正是套利政策的交易費用。

  對于“監管套利”,目前在國内外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在經濟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便出現了監管套利機會,理性的市場主體會選擇最優交易政策,進而實作自身效用的最大化:(1)一個經濟目的,可以通過多個交易政策來實作。(2)對于上述實質相同但形式不一的交易政策,監管制度存在着不同的對待方式。監管制度在對待方式上的差異性源于制度内在的不完全性,其無法對交易的經濟實質給出足夠精确的界定。

詳情

七、信用評級

7.1 世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

标準普爾、穆迪、惠譽國際

7.2 中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

大公國際、中誠信、聯合資信

八、離岸人民币

  人民币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币的存放款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詳情

九、縮表

  縮表,即資産負債表縮小,簡稱縮表。我們簡稱縮表的時候不需要注明是負債縮小還是資産縮小,資産負債表是同增同減的。隻需要注明是擴表還是縮表即可。

  小号開張,客官來存銀子,存白銀一百兩,掌櫃給開具一張銀票,憑票即兌一百兩白銀。此時,地窖裡多了一百兩銀子,這就是票号的資産,而開具出的銀票就是票号對客官的負債。資産負債表是同時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時候,不需要搬動大量銀兩,可以直接支付銀票即可。如果持有銀票者去票号兌現白銀,則從地窖裡取出白銀,銀票銷毀,此時資産減少白銀,負債的銀票也取消了。

十、貸款餘額 / 存款餘額 / 存貸比

  貸款餘額指至某一節點日期為止,借款人尚未歸還放款人的貸款總額。亦指到會計期末尚未償還的貸款,尚未償還的貸款餘額等于貸款總額扣除已償還的銀行貸款。

  存款餘額是指商業銀行在截止到某一日以前的存款總和,包括儲蓄和對公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放同業及存放中央銀行等的存款之和。

  存貸比是銀行的考核名額之一,“存貸比”應該稱為“貸存比”,是銀行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率。

另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之比不能超過75%,否則就會違規,并存在很大風險。

  存款總額為存款餘額與貸款餘額之和,存款餘額為負債名額,貸款餘額為資産名額。

十一、ABS融資 - 資産證券化

  ABS融資模式是以項目所屬的資産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方式,即以項目所擁有的資産為基礎,以項目資産可以帶來的預期收益為保證,

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的一種項目融資方式。詳情

十二、CDO - 擔保債務憑證

  擔保債務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資産證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标的資産通常是信貸資産或債券。

這也就衍生出了它按資産分類的重要的兩個分支:CLO(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和CBO(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

前者指的是信貸資産的證券化,後者指的是市場流通債券的再證券化。但是它們都統稱為CDO。詳情

十三、CDS - 信用違約掉期

  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即信用違約互換,又稱信貸違約掉期,是進行場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之一,

是一種金融衍生産品,信貸衍生工具之一。

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産的違約保險。債權人通過CDS合約将債務風險出售,合約價格就是保費。

購買信用違約保險的一方被稱為買方,承擔風險的一方被稱為賣方,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産沒有出現合同定義的違約事件

(如金融資産的債務方破産清償、債務方無法按期支付利息、債務方違規招緻的債權方要求召回債務本金和要求提前還款、債務重組等),

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産損失。詳情

十四、AMC - 資産管理公司

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即資産管理公司。凡是主要從事此類業務的機構或組織都可以稱為資産管理公司。

AMC又稱“壞賬銀行”。相關連結

國内四大AMC:華融、東方、信達、長城。

十五、風險敞口

所謂敞口,一般指風險敞口。風險敞口英文為riskexposure,指未加保護的風險。

為了減少和控制風險,債權人或銀行會采取措施進行風險抵銷,這稱為“沖銷”風險。

沖銷後仍未能抵減的風險,即暴露在風險中,則稱為“風險敞口”或“風險暴露”。廣義而言,敞口就是風險暴露,即銀行所持有的各類風險性資産餘額。

風險敞口的概念、度量及管理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angwangfei/p/691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