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角色看待性能

技術部門一般有以下幾種常見的角色:開發、測試、架構師(系統管理者、DBA)、運維人員

1、黑盒測試的角度

黑盒測試操作應用界面---資料請求經過網絡發送----伺服器前段接收處理----在DB Server擷取相關資料----前段處理後傳回資料-----應用界面收到資料響應下一步。

  黑盒測試隻關心應用程式的單步響應時間,性能好壞就看應用時間多少,也就是資料流經過伺服器/伺服器叢集經過網絡傳輸後往返的時間總和。

2、開發角度

  1)架構合理性

  2)資料庫設計合理性

  3)代碼

  4)系統裡記憶體的使用方式

  5)系統裡線程使用方式

  6)系統資源是否有惡性,不合理競争‘

  7)作為一個開發人員,隻關注功能的代碼實作,很少有精力去關注資料庫的設計,架構的設計是否合理,系統裡記憶體的使用方式是否合理、系統裡線程使用方式是否合理、系統資源會不會存在不合理競争。通常人會認為這是架構師考慮的問題,一般小公司也不會去關注這些事情

3、系統管理者角度

  1)硬體資源使用率

  2)JVM

  3)DB

  4)換哪些硬體能提高系統性能

  5)系統能否支援7*24小時的服務

  6)擴充性、相容性、最大容量,可能的瓶頸

  7)作為運維人員通常關注這套系統所有伺服器是否正常運作,一般關注這些伺服器(資料庫、中間件等伺服器)的硬體資源使用率情況,如記憶體是否有可用空間,CPU是否超過70%,網絡是否通暢、I/O是否存在瓶頸。這些伺服器和配置是否能支撐幾個月甚至幾年穩定無問題地運作這套系統,除此之外還考慮,随着公司業務的增大,吞吐量的需求加大,是否增加伺服器就可以登比例地提高系統的綜合吞吐量。

4、性能測試的角度

  1)伺服器硬體性能

  2)根據需求和曆史資料制定性能目标

  3)建立性能通過模型

  4)對開發架構和硬體架構進行性能分析

  5)針對開發釋出版本的基準測試

  6)生産環境的配置和優化

  7)制定性能測試的測試用例

  8)執行軟體性能驗收及穩定性測試

  9)制定性能測試的場景設計

  10)協調各部門配合

  11)特定的性能分析

補充說明:

  1、吞吐量指的是什麼?

   【每秒的資料處理量】吞吐量是在給定時間段内系統完成的交易數量。即系統的吞吐量越大,說明系統在機關時間内完成的使用者或系統請求越多(以​​比特​​、​​位元組​​、分組等測量), 系統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1.作者:Syw

2.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