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教育訓練之測試程式開發
腳本維護,測試資料準備,測試監控準備; 測試程式開發 性能測試場景設計和性能測試腳本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場景真實性:
每個腳本的具體操作步驟,是和真實環境操作類似的,每個場景内的測試程式之間的邏輯關系,壓力比重也是與真實環境類似的.在測試方案設計中已經将這些真實環境的資訊量化到可用程式模拟程度.
場景中各個腳本所占的比例主要是通過線程組來控制的,即可以控制多少個線程在某一階段運作哪一個或幾個腳本;
具體操作步驟需要注意兩個相鄰的操作動作之間的習慣性時間間隔,某些特定操作的集合在特定時間同時發起請求等等;
資料驅動:
确定某個操作步驟中需要将輸入資料進行參數化,參數化資料盡量選擇讀檔案的方式,在資料庫中讀取會嚴重影響速度.如果資料量不大,可以在并發程式開始執行前先将資料讀到記憶體;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資料都可以通過讀取預先定制的檔案來獲得.而是在程式執行過程中,在傳回結果中擷取這個資料資訊,然後運用到下一操作中.測試界把它稱作"關聯"常用測試工具都提供關聯功能,自己編寫程式時也可以指導它作為單獨的程式子產品來編寫,友善在後續的項目中利用.
事務: 一個複雜的操作應該是有很多個事務組合而成的.使用事務可以更友善靈活的進行資料統計.

檢查點:
檢查點的作用是驗證操作結果是否正确.它可以寫在程式中,可以通過操作傳回結果來判斷.具體實作的方式不固定的.隻要能夠友善的檢查,我們運作的并發請求是否都是有效的.但是檢查點不宜設定過多,因為在檢查時會有系統消耗,影響并發性;
儲存登入資訊 很多系統性能測試場景是需要在使用者登入狀态下操作的.那麼儲存登入使用者資訊也很重要,需要我們注意;
測試資料準備 性能測試中用到的資料有兩類:
1)測試環境中系統應該具備的初始資料以及和正式環境同等資料量(或權重值)的有效資料,或者在系統生命周期内預期能達到的最大資料量的資料,盡量保證其真實性.
2)運作測試腳本需用到的資料,參數化資料.
在測試需求調研過程中也要明确資料量要求,資料準備一定要關注資料的品質和數量,不要出現一些不符合業務邏輯的廢資料,并且資料量要滿足測試運作的需要.否則會導緻測試執行結果出現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