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奮鬥十八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4年前,網絡上著名寫手麥子的一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個文章講的是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一代人的真實寫照.然而,3年過去,我恍然發覺,他言之過早.18年又如何?再豐盛的年華疊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無數個夙興夜寐,換來一個碩士學位,額上的擡頭紋分外明顯,腳下卻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讓戶口打回原籍,子子孫孫無窮匮,得趕緊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獸世界和紅色警報?早玩膩了!你野心勃勃地籌劃着“創業創業”.當時李彥宏、陳天橋、周雲帆,牛人們還沒有橫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時空更是遙遠的名詞,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園裡建起配送網站,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大小媒體的記者蜂擁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樓名噪一時,小姑娘們從天南地北寄來粉粉的信紙,仰慕地寫道:“從報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樓頂吹吹風,你眉飛色舞地轉向我,以照顧自己人的口氣說,兄弟,一起發财如何? 

  好呀,可惜,我不能.創業于你,是可進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啟動資金有三姑六眷幫忙籌集,就算铩羽而歸,父母那三室一廳、溫暖的竈台也永不落空.失敗于我,意味着覆水難收一敗塗地,每年夏天,為了節省三五百塊錢的機器錢,爹娘要扛着腰肌勞損在大日頭下收割5畝農田.我穿着借來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試,戴着借來的手表與心愛的女孩進行了第一次約會.當你拿到了第一筆投資興奮地報告全班時,我冷靜地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去做最後一份家教.沒錯,“這活兒技術含量忒低”,但在第一個月工資下發前,我租來的立錐之地與口糧全靠它維持. 

  不多久,網際網路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對創業意興闌珊,進了家國有性質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觀天的我,竟傻傻地以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資,我比你超出一截,稅後8000,出差住5星級飯店,一年帶薪休假10天.玩命一樣地投入工作,堅信幾年後也有個童話般的結尾,“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長,很快,我明白了為什麼大家說白領是句罵人的話.寫字樓的套餐,标價35,幾乎沒人搭理它.午餐時間,最搶手的是各層拐角處的微波爐,“白領”們端着帶來的便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後來,物業允許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現了“千人排隊等麗華”的盛況.這些月入近萬的人士節約到摳門的程度.一位同僚,10塊錢的感冒藥都找保險公司理賠;另一位,在髒亂差的火車站耗上3個小時,為的是18:00後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補助. 

  這幕幕喜劇未能令我發笑,我讀得懂,每個數字後都凝結着加班加點與忍氣吞聲;俯首帖耳被老闆盤剝,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構築起自己的小窩.白手起家的過程艱辛而漫長,整整3年,我沒休過一次長假沒吃過一回鴨脖子;聽到“華為25歲員工胡新宇過勞死”的新聞,也半點兒不覺得驚訝,以血汗、青春換銀子的現象在這個行業太普遍了.下次,當你在上地看見一群人穿着西裝革履拎着IBM筆記本奮力擠上4毛錢的公共汽車,千萬别奇怪,我們就是一群IT民工. 

  惟一讓人欣慰的是,我們離理想中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來地,你的喜訊從天而降:邀請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麼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紅蘋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電無可質疑地擺在眼前.你輕描淡寫地說,老頭子給了10萬,她家裡也給了10萬,老催着我們結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說話,她和我一樣,來自無名的山城.我攬過她的肩膀,鼓勵她也是鼓勵自己,沒關系,我們拿時間換空間. 

  蜜月你在香港過的,輕而易舉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資,回來說,意思不大,不像TVB電視裡拍的那樣美輪美奂;我的婚禮,在家鄉的土路、鄉親的圍觀中巡遊,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裡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與夫妻相擁入眠.幸運的是,多年後黯淡的圖景化作妻子部落格裡光芒四射的圖畫,她回味:“有愛的地方,就有天堂.” 

  我們都想給深愛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義卻迥然不同.你的老婆當上了全職太太,每天用電驢下載下傳《老友記》和《越獄》;我也想這麼來着,老婆不同意,你養我,誰養我爸媽?不忍心讓你一個人養7個人.當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翹起腳,我的女孩卻在人海中頑強地搏殺. 

  兩個人賺錢的速度快得多.到2004年年底,我們也攢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萬,誰知中國的樓市在此時被魔鬼喚醒,海嘯般狂飙突進,摧毀一切渺小虛弱的個體.2005年3月,首付還夠買西四環的郦城,到7月,隻能去南城掃樓了.我們的積蓄本來能買90平方米的兩居來着,9月中旬,僅僅過去2個月,隻夠買80多平. 

  沒學過經濟學原理?沒關系.生活生動地闡釋了什麼叫資産泡沫與流動性泛濫.這時專家跳出來發言了,“北京房價應該降30%,上海房價應該降40%.”要不,再等等?我險些栖身于溫吞的空方陣營,是你站出來指點迷津:趕快買,房價還會漲.買房的消息傳回老家,爹娘一個勁兒地唏噓:抵得上俺們忙活半年.在他們看來,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議的天價.3年後的2008,師弟們紛紛感歎,你賺大發了,四環内均價1萬4,已無樓可買. 

  幾天前,我看見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頗為感慨:“工作5年還沒買房真活該,2003年正是樓市低迷與蕭條之時.等到今天,踏空的不僅是黃金樓市,更是整個人生.” 

  真要感謝你,在我不知理财為何物之時,你早早地告訴我什麼叫消費什麼叫投資. 

  并非所有人都擁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資的觀念.許多和我一樣來自小地方、隻知埋頭苦幹的兄弟們,太過關注腳下的麥田,以至于錯過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論是,賺錢是為了花,隻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買到喜愛的商品,讓生活心曠神怡.而我的農民兄弟——這裡特指是出身農家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的兄弟,習慣于把人民币緊緊地捏在手中.存折數字的增長讓他們癡迷.該買房時,他們在租房;該還貸時,他們甯可忍受7%的貸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賺來的銀子在等待中縮水貶值.他們往往在房價的巅峰處,無可奈何地接下最後一棒;也曾天真地許願,賺夠100萬就回家買房.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 

  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鴻溝也在于此.我曾經以為,學位、薪水、公司名氣一樣了,我們的人生便一樣了.事實上,差别不展現在顯而易見的符号上,而是展現在世世代代的傳承裡,展現在血液裡,展現在頭腦中.18年的積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務觀念,造就了那樣一個你,也造就了這樣一個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達與我的保守持重.當我還清貸款時,你買了第二套住房;上證指數6000點,當我好容易試水成為股民,你清倉離場,轉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你笑嘻嘻地說,養老,我不啃老就不錯了;當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會在多大程度上折損生活品質時,4個老人已出錢出力幫你撫養起獨二代;黃金周去一趟九寨溝挺好的了,你不滿足,你說德國太拘謹美國太随意法國才是你向往的時尚之都…… 

  我的故事,是一代“移民”的真實寫照——迫不得已離鄉背井,祖國幅員遼闊,我卻像候鳥一樣輾轉遷徙,擇木而栖.現行的社會體制,注定了大城市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紙戶口,跻身融入的過程依然是充滿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奮鬥才獲得土著們唾手可得的一切.曾經憤慨過,追尋過,如今,卻學會了不再抱怨,在一個又一個縫隙間心平氣和.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遺憾,正是差距和為彌補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強了生命的張力,使其更有層次更加多元. 

  可以想見的未來是,有一天我們的後代會相聚于迪斯尼(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講起父親的故事,我的那一個,雖然不一定更精緻更華彩,無疑曲折有趣得多.那個故事,關于獨立、勇氣、絕地反彈、起死回生,我給不起兒子名車豪宅,卻能給他一個不斷成長的心靈.我要跟他說,無論貧窮富貴,百萬家資或颠沛流離,都要一樣地從容豁達. 

  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麼打緊呢?生活姿态的優雅與否,不取決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資.它取決于你品茗的态度. 

  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