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幾個阿裡 P8、P9 程式員的故事

原文位址;https://xiaozhuanlan.com/topic/2651837094

前言

阿裡 P8 程式員年薪百萬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有人關心他們年薪百萬,而我更加關注阿裡這些 P8、P9 程式員的成長故事,在聊這些大牛的故事之前,跟大家稍微簡單聊下阿裡技術人等級制度。

  • P4/5:校招生為主
  • P6: 獨立的執行者,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
  • P7: 行業的顧問,能對行業發展做出一定準确的判斷
  • P8: 行業的創新者,能結合判斷有一定的創新
  • P9: 行業的颠覆者,能使創新對行業産生一定的颠覆
  • P10:行業的領袖,打造和引領行業
  • P11:副總裁
  • P12 、P13: 各事業部負責人
  • P14: 阿裡CEO

P8 和 P9 這兩個檔位是阿裡整個集團的腰部力量、事業部的腦部力量,一般來說一個應屆生 P4、P5 入職,如果工作上足夠努力、運氣不太差的情況下在 6 到 10 年可以達到 P8 層級,而如果想從 P8 晉升到 P9 就需要超強的能力、擔當+全局視野觀+異常突出的業績/貢獻+機遇了。

是以此時的你是不是已經對阿裡這些 P8、P9 程式員的成長經曆充滿好奇了呢?來來來,故事要開始了。

1、「非主流」前端工程師清羽

清羽:阿裡巴巴集團 P8 級員工,集團客戶服務部前端團隊負責人,曾負責 Midway 項目開發,在前端架構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為阿裡巴巴服務已超過 9 年。

聊聊幾個阿裡 P8、P9 程式員的故事

(清羽和團隊成員們,拉橫幅者為清羽)

在加入阿裡之前,清羽曾經在一家傳統的 IT 小公司參與研發 ERP 工具,那時候清羽公司沒有可用的設計師也沒有前端工程師的概念,作為公司的 Java 程式員,其實做了很多前端工程師的工作。

盡管過去了11年,清羽對初次接觸前端時的強烈興趣和興奮感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從零開始接觸 JavaScript,覺得這門語言相比 Java 更簡潔也更酷,後來越做越發現自己對界面的技術、與使用者更貼近的技術更感興趣,才開始逐漸找到自己在技術細分領域的方向。」

第一次轉型:

2008 年,做了三年 Java 工程師的清羽幾經思考後将自己的履歷遞交到阿裡巴巴的 HR 手中。清羽自身大量使用 Java 和 JavaScript 進行前端開發的經驗顯然正合阿裡的口味,幾輪面試下來,他順利拿到 offer,成為他向往已久的淘寶 UED 中的一員,級别是 P6。

進入 UED 後清羽才發現,淘寶有很多設計出身的前端,而計算機專業出身,擁有後端背景的他,感受到了與同僚之間的巨大差異。在短暫的迷茫和沮喪之後,清羽利用自己前後端緊密結合的架構設計方面優勢,完成淘寶營運模闆的設計建設,在阿裡成為一個前端細分領域——模闆裝修類的技術專家。2010年清羽被晉升為 P7 。

晉升 P7 之後的清羽并沒有停止在前端技術上繼續前進的腳步,他帶領團隊為淘寶店鋪提供了一個安全的裝修模闆系統;之後更是參與了 Midway 的項目開發,竭盡腦力去擴大前端技術的應用範圍,他和同僚們确定了以 Node.js 的方式做一套促進前後端分離的工具,并将項目過程中的一系列思考在淘寶部落格上通過技術博文的形式公布,這些文章激起了業内的讨論熱潮。

2013 年清羽被晉升為 P8 。

第二次轉型:

雖然清羽參與的 Midway 在技術圈引起巨大讨論,但是那陣子脫離前端業務的清羽在職業晉升的路上暫時迷失了方向。他想過基于 Node.js 開始尋找新的技術方向,但又總覺得不甘心。作為前端工程師,他熱愛自己的職業,但随着遠離過去的工作崗位,改變自己的定位似乎已經成了必要的選擇,今後自己的未來到底又将在哪裡呢?

直到2014 年 9 月,阿裡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正在尋找一位前端團隊負責人,一位與清羽合作過多次的總監級同僚找到清羽,問他有沒有興趣,清羽幾乎沒有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回憶當年的果斷,清羽的答案很簡單:「我終于找到了那個我想去的 BU。」

擔下負責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所有前端工程師的職責後,清羽的工作重心,也開始從前端項目設計逐漸變成了技術管理。 在以前的前端團隊裡,雖然清羽也承擔部分管理工作,但是畢竟還有一個前端 leader 幫他處理問題、指引方向。這次清羽的身份卻搖身一變成為了那個需要承擔整支前端團隊的發展規劃,指明方向的人。

「每個項目階段的初期,我的壓力都很大。」清羽坦言,頭一回成為一個項目團隊的上司者,這讓他在觀察業務時有了全新的角度。他需要判斷未來有哪些技術點需要投入人力,并為其尋找技術架構,最終推動業務的完成。

随着工作的緩慢改變,清羽對自己的看法也正在改變,就在幾年前,他還不認為自己适合成為一個管理者。「我原先認為我比較合适做專家崗,因為我的性格偏内向。當初之是以要來前端團隊,也是為了多和設計師們接觸接觸。」他主動離開淘寶網,前往集團客戶服務部帶團隊時,連他的前上司也表達過擔憂。但最終,對職業未來的追求壓倒了人際交往的恐懼,清羽覺得,這次怎麼也得放手一搏了。

放手一搏的結果讓所有人驚訝:短暫的團隊磨合後,清羽迅速适應了集團客戶服務部的技術管理工作,與人溝通并未成為他的阻礙。清羽在技術管理的崗位上越來越感到遊刃有餘,他甚至在 2016 年拿到了一個年度獎項,以表彰他在員工招聘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就連清羽也對自己的這段改變感到驚訝,他反思說:「之前因為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擅長做管理,是以表現為不願意做這塊的工作。」但事實證明,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應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尤其是自我想象。

「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不會發現你對自己誤解有多深。」清羽說。

2、阿裡 AI 領域最年輕的 P9 之一海青

2017 年年初,海青被阿裡巴巴集團提拔為 P9 級員工。這也讓他成為阿裡在人工智能領域最年輕的 P9 之一,到今天為止他在阿裡服務已經超過 9 年。從一名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到通過刻苦自學成功轉型算法的研發人員,到帶領團隊投身支付寶項目的技術 leader,再到如今能夠獨立負責阿裡小蜜整條業務線的 P9 工程師,9 年來,海青在阿裡的成長速度之快令人驚歎。

聊聊幾個阿裡 P8、P9 程式員的故事

初入阿裡:

2008年,正在杭州某大學讀大三的海青從兩百多位應試者裡脫穎而出,進入了阿裡巴巴,成為集團旗下"阿裡軟體"的實習生,這曾一度讓他對自己的程式設計能力頗為自信。

但真正開始實習,海青才發現自己低估了工作的難度。每天背着書包,進出公司,跟着那些在 IT 行業資曆匪淺的大牛們幹活,海青第一次感受到了校園與職場的差距——自己的程式設計知識不是太皮毛就是太過時,幾乎派不上用場。

海青為此感到難堪,他甚至對未來産生了一絲惶恐:「當時明顯感覺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學校和工業界的知識差距太大了。」為了彌補自身不足,海青開始廢寝忘食地惡補程式設計技能,每個工作日大清早來到公司,直到夜深人靜才離開。除了跟随項目團隊參與系統的研發與維護工作,剩下的精力都被海青用來閱讀集團的代碼文檔和架構。

轉眼一年過去,大學畢業後海青毫不猶豫選擇了留在阿裡。2009年7月,海青成為阿裡巴巴的正式員工,職級 P4。

在阿裡,遍地都是渾身充滿幹勁的年輕人,受大環境影響,海青也絲毫不敢懈怠。最初的兩年裡,他在日落前離開公司的日子屈指可數,而在公司度過周末對他也是家常便飯。海青覺得這種節奏很自然,那些大牛都這麼勤奮,自己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第一次轉型:

2010年4月,原本從事平台系統研發的技術團隊被授意執行一項新的任務——聊天機器人(chatbot),這正是海青所在的團隊。

開發聊天機器人的工作不同于此前海青接觸到的任何一個團隊任務,研發人員幾乎都沒有算法背景,學會算法成了海青同僚們的工作重心。雖然海青本身的工作職責并不涉及算法,但他敏感地意識到,算法的強大功能正在各個業務領域逐漸滲透延展,不久之後,将是一項搶手的技能。

「轉型是很痛苦和漫長的過程,你從我的經曆裡也可以看出,我之前并沒有算法相關的背景,怎樣從一個算法領域完全的小白,成長為一個能夠在算法項目中發揮作用、解決問題的人,是我當時想得最多的事情。」 剛剛升為 P5 不久的海青下定決心,要把算法吃透。

海青似乎又回到了學生時代苦讀備考的日子,他買下一本厚厚的《統計自然語言處理》,每天利用閑暇時間大量閱讀算法的相關知識。同時,阿裡内部完善的文檔共享管道和社群也幫了海青很大的忙。

在這些社群裡,海青搜羅着關于算法的所有文檔,遇到看不懂的内容,他會線上上不厭其煩地和這些文檔的作者溝通。溝通的次數多了,海青還會嘗試與對方線下見面,通過這些途徑,海青結識了一批阿裡内部的技術大牛,他們将自己的算法經驗貢獻給了這個對技術死磕的年輕人。

久而久之,海青最初對算法的生疏感,在日複一日的鑽研打磨中被無形化解。最終,在海青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聊天機器人被順利研發成功。差不多同一時期,海青升為 P6。

遭遇瓶頸期:

每個人的職場經曆中總會有那麼一段瓶頸期,對于海青來說也一樣。人工智能的未來并沒有來得太快,反而是海青的職業瓶頸期先來了。

首先是智能客服業務已經趨于穩固,盡管海青和他同僚的工作為阿裡 B2B 帶來了全新的技術支援,但智能客服沒有成為核心業務,而在客服體系搭建完成以後,海青隻剩下維護的工作,從2011年開始,這樣的狀态持續了一年多。

日子長了,海青覺得有點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同時他隐隐擔心,自己團隊的業務場景始終比較單一,長此以往,個人的職業發展與技術積累會不會陷入停滞?那段時間,海青思考得最多的就是還有哪些潛在的業務場景可供他施展拳腳。

新的機會:

2012年,集團旗下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在整個集團範圍内尋找能夠為其搭建智能客服系統的團隊。

這時的海青在 2B 業務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智能化經驗,但始終沒能嘗試過在 2C 環境下落實智能解決方案。擁有超大流量的支付寶是一個近于完美的實驗場。更關鍵的是,這将為智能客服團隊的研發能力提供新的場景。經過三個月的反複溝通,憑借過硬的項目經驗,海青所在的團隊最終争取到了這份邀約。

為了配合開發,海青所在的智能客服團隊整體搬遷到支付寶大樓辦公。在支付寶大樓,海青前後待了一年半之久,正是在這裡,他被任命為團隊的負責人,并做出了第一款面向消費者的智能客服産品「智能小寶」。

談到為何會被選為技術負責人,海青回答這得益于自己早期研發出身的背景和成功轉型算法的經曆,在團隊中,同時兼具這兩種技能的員工并不多見,而他在産品商業方面的見解曆來受到團隊的認可。新的職責讓海青從單純的技術研發工作裡抽身出來,如何帶領團隊成為了這個 26 歲小夥子的新挑戰——除了研發架構之外,海青開始更多從團隊整體人員的配置出發,考慮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職業規劃和技術成長。

2012年的「雙十一」被視為一次成績驗收,當晚,海青心裡雖有些忐忑,但對自己經手的項目和團隊成員信心十足。現實沒有辜負海青的付出,他的團隊和産品在這個夜晚經受住了極端環境的考驗,順利完成了任務。

至此,阿裡的高層開始注意到這位 AI 技術負責人——雖是半路出家,海青已經承擔了從支付寶到幾乎所有 B 類業務智能客服需求的支援任務。

2013年,海青帶領團隊整體加入了新成立的淘寶技術部,這一年他的職級被提升為 P7,這意味着他已在自己所在的領域達成了一些系統建樹 ,成為了集團AI領域的核心負責人之一。

深入前沿,成為 AI 領域最年輕的 P9 之一:

同樣在 2013 年,深度學習與知識圖譜被權威機構宣布為本年度改變世界的新技術。此時,已然身為人工智能專家的海青早已不滿足于為業務提供技術支援。他開始将注意力轉移到前沿技術領域。

在 PHD 頭銜紮堆的前沿技術領域,大學生出身的海青至今仍經常意識到自己的學術短闆。他的應對方法依然是通過自學和邀請技術大咖授課的方式為自己充電,從實習生一路走來,海青早已習慣了應對來自技術各方面的挑戰。

其實,早在接手此前的諸多業務時,海青已經在有意識地進行技術積累,他有條不紊地為團隊增加在這些場景上的技術投入,并關注着 Google、Facebook這些 AI 領域的佼佼者們的研究方向。所缺乏的,是一個能夠對技術進行實際檢驗的平台。

2015年,機會終于來了,阿裡決定在這年夏天推出一款智能助理及平台産品,它将集合淘寶、天貓等平台日常資料,向阿裡服務的所有消費者提供智能服務。海青所帶領的團隊責無旁貸地承擔了這項任務,新的産品被命名為「阿裡小蜜」。

初始階段,相關上司特地找來海青,要他談談對新産品的看法。海青将自己的思考和盤托出,當場勾勒了這款産品的大緻架構,兩個小時的聊天結束後,二人對新項目的前景已經有了底。

負責阿裡小蜜之前,海青已經完成過多個聊天機器人和應用場景的設計開發,但沒有一個産品的複雜程度比得上阿裡小蜜。「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把以前的技術直接拿出來用就好了?」遇到這類問題時,海青總是耐心地向對方解釋這個項目的技術難點:阿裡小蜜将傳統客服所不涉及的售前服務、客服助理等泛客服内容也囊括進服務範疇,這使得其對場景和語料的需求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

在他的看法裡,隻有最前沿的技術,才能夠支撐這款構思宏大的智能産品,反過來,也隻有這樣的産品,才具備檢驗這些前沿技術的實力。在"阿裡小蜜"這款産品裡,海青最終如願以償加入了自己多年來在深度學習、知識圖譜領域積累下來的技術和想法。

2015年 7 月,阿裡小蜜上線,獲得了成功。這款産品最大的作用,是将智能服務賦能給了使用阿裡旗下産品的所有商戶們,甚至阿裡以外的企業也将受益。阿裡小蜜項目後不久,海青就在集團内被晉升為 P8。

此後,海青開始設法将已實作的智能客服技術進一步拓展到阿裡小蜜平台以外,賦能給使用阿裡産品的商家,以及外部的企業。他們從一個需求點出發,為阿裡開辟出了一塊存在高成長潛力的空間。海青認為,這也許是他的團隊為阿裡帶來的最大的價值。

2017年6月,海青受到提名作為 P9 級員工的候選人接受答辯,在阿裡,從P8 到 P9 的躍升被視為難度最大的晉升之一,這意味着候選人不僅在集團内部主持過重大項目,其技術經驗的積累在行業内也需要擁有相當的影響力。員工在接受 P9 提名後必須通過相關答辯,晉升才會被通過。

對這場答辯的難度,海青心知肚明,「我年紀還輕,是以當時心态上就把答辯當成一次比較難得的體驗吧。」主持答辯的五位評委均在 P10 級,其中恰好有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進場前,海青捏了一把汗。

但答辯一旦開始,緊張感便不複存在,海青恢複了投入工作時的沉着與敏銳,面對專家評委們略顯刁鑽的拷問,一條條技術脈絡與細節被海青缜密地梳理出來,專家抛出的質疑,被海青逐一化解。最終,評委們對他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經驗積累和業務頭腦投出了贊成票。海青幸運地通過答辯,正式升為阿裡 AI 領域最年輕的 P9 級員工之一。

故事結尾,擁抱變化才是未來

最近阿裡一個 P8 的 Android工程師在群聊的時候說到最近因為工作需要在學習 AI,我知道他的技術打怪之路已經悄然走上了新的征程,期待一年半載之後能夠看到他用 AI 技術給Android 技術圈帶來新的技術實踐。

對Android進階技術,NDK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收集的這些視訊;

聊聊幾個阿裡 P8、P9 程式員的故事

這個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幾乎每隔3年,就會有一波技術革新,而我們要麼抓住變化的機遇向上更新,要麼無視技術河流蹦騰而下,最終被大浪沖到沙灘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