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種》相傳,東莞道滘大型原創現代粵劇首演

《火種》相傳,東莞道滘大型原創現代粵劇首演

《火》制作精良,是東莞道嶼鎮創作的大型原創現代粵劇。攝影:劉英林

曆史的重量,藝術的輕盈精神,傳統的歌聲,現代的叙事......如果你對粵劇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感興趣,你不應該錯過東莞道嶼的大型原創現代粵劇《火》。這一行業普遍受到高度評價,甚至有望成為"新經典"的大型現代粵劇,以創新的創作手法和現代的表演形式,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火》的演出也成為10月13日開播的"粵劇黃金周"的重要一環。

以創新形式共同創造

在大型原創現代粵劇《火》的首演中,當叙述者拿出劇中主角的原型,得知烈士葉偉輝在1928年冬天為革命而死的消息時,不禁流下了淚水。

一把"火",展現了革命烈士們艱苦卓絕的革命史。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早在2019年11月就開始醞釀"火",從正式組建創作團隊到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寫劇本、排練,花了一年時間。

該劇由陶羽創作,邀請了我省專業團隊深度參與。

《火》編劇兼導演梁雲南說,劇中主角的原型是出生在道嶼的革命烈士葉維輝。這一次,道嶼鎮與道嶼鎮共同創作了這部粵劇,采用了創新的合作模式。進入桃玉後,原班人不僅要全力打造好戲,還要着力幫助當地粵劇人才不斷提升粵劇水準。

《火》的情節線主要集中在廣州起義前革命最困難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火》和很多粵劇作品的視角不同,該劇并沒有描寫太多大人物,而是集中于幾乎所有的筆墨來形容普通人的成長和蝴蝶的變化。英雄葉一輝以革命精神點燃了父親和妻子心中的"火焰",使他周圍的人從反對革命轉變為積極支援革命,加入革命。整部劇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偉大時代的印記。

為了更接近曆史事實,梁雲南和創作團隊多次到東莞探索葉偉輝的真實曆史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火"劇本。

在藝術成就方面,《火》不僅擁有豐富的歌聲,而且結合了氛圍的審美舞台結構,甚至引入了交響樂元素,以滿足不同次元不同偏好的欣賞需求。

《火》會成為"常青劇"

據介紹,《火》主打團隊除了中宣部"五一一工程獎"外,原文化部"文華獎"梁玉南,還由國家級演員、第1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梁淑清和著名粵劇演員、導演潘紹興擔任副導演,由國家級作曲黃健, 國家級舞蹈美女設計熊春紅、國家級燈光設計劉鳳軒、國家級化妝師方國良等組成主力陣容,并邀請了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兩屆中國話劇梅花獎得主馮剛義加入演出。

主要演員大多是道安鎮的粵劇人才和陶氏當地音樂俱樂部的成員。

"道嶼鎮很少有專業級的粵劇隊伍。梁先生評論說,他在《陶雨》中看到了粵劇的"火"。

梁宇南發現陶宇非常重視粵劇文化、人才濟濟。是以,絕大多數《火》主演都是桃榆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專業人士,他們也是廣東粵劇學校的畢業生,基礎非常紮實。劇中大部分群衆演員都是陶藝音樂協會的成員。

演員全部來自陶羽,這帶來了一個寶貴的優勢,就是這部粵劇在演出後不會變得難以複制,因為演員們散開了。因為演員們都住在陶玉,未來的陶玉可以随時重新開始排練和演出,讓這部高品質的粵劇作品保持活躍,成為能夠長期持續演出的"常青作品"。

本地粵劇獲多個獎項

道嶼鎮是著名的"中國音樂之城","粵劇黃金周"是多年來精心打造的粵劇藝術活動品牌,自2003年起已連續舉辦18年。

近年來,道嶼鎮堅持以當地主題為樣本,積極打造"呼好叫"的精品劇,推動東莞粵劇在創新發展新色彩。

去年底,東莞市路鎮文化服務中心制作的《扶貧浪潮》劇,榮獲廣東省《精準扶貧奔小康》獨幕喜劇一等獎。多年來,從陶羽手中的《彩色菊花重生》《暖老心》《生死征》《妙山之戀》《木魚新唱幸福之歌》等多部粵劇作品,還榮獲省、國家級獎項。

優秀作品的誕生離不開深刻的群衆基礎。目前,全鎮擁有注冊業餘音樂俱樂部21個,省市級粵劇(音樂)創作基地2個,戲劇音樂協會1個,青少年粵劇音樂教育訓練中心,常年參加粵劇愛好者演出達600人。

梁雲南說,他希望《火》能成為清朝的作品。雖然故事是在桃玉,但希望《火》能傳到全省、全國,讓更多的人關注粵劇,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能喜歡上粵劇。

根據這一願景,粵劇《火》,也有望成為進一步"圈外"推廣粵劇,走進更多人生活的"星火"。

撰稿:盧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