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台上,當革命主題遇上粵劇,會有什麼效果被演繹?"中國音樂之鄉"東莞道嶼鎮打造大型原創現代粵劇——《火》。昨晚,《火》在東莞市文化博物館星劇場首映。
視訊加載...
這是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而精心創作的原創作品,以道家革命烈士葉偉輝的革命事迹為創作主題,以精彩的劇情、豐富的歌聲、優美的舞台效果征服現場觀衆,赢得陣陣掌聲, 收獲廣泛的贊譽。《火》的演出也是10月13日開播的"粵劇黃金周"的重要一環。

《火》采用創新模式共創
曆史的重量,藝術的輕盈精神,傳統的歌聲,現代的叙事......記者在現場感受了這部作品的文藝魅力。如果你對粵劇的發展和創新感興趣,這部現代粵劇《火》不容錯過。
粵劇《火》主力陣容強大——由曾獲得中宣部"五一工程獎"、"文華獎"等重要獎項的國家級編劇梁宇南、國家級演員、第18屆華劇梅花獎得主、著名粵劇演員梁澍領銜, 導演潘紹興擔任副導演、國家級演員黃健(音樂設計)、全國舞美設計熊春紅(舞台設計)、劉鳳軒(燈光設計)、方國良(化妝設計)等陪同,并邀請了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華劇梅花獎"二次梅"得主馮剛怡來演出。
《火》早在2019年11月就開始醞釀,一年來正式組建了創作團隊,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寫劇本進行排練。
劇中主角的原型是道教革命烈士葉偉輝。雖然是一個沉重的革命主題,但《火》以小而寬廣的方式呈現,聚焦于宏大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成長與蛻變。葉一輝以革命精神,點燃了父親和妻子心中的"火",使身邊的人積極支援革命,加入革命。粵劇《火》就是通過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來展現偉大時代的印記。
為了貼近曆史事實,梁雲南和創作團隊多次來到萬灣采訪,探索葉偉輝的真實曆史資料,并在此基礎上打造出"火"劇本。
在舞台呈現上,《火》也是頗具創新特色的現代粵劇,不僅擁有豐富的歌聲,而且結合大氣審美的舞台結構,運用時尚的燈光,甚至引入交響樂元素,努力滿足觀衆不同喜好的需求。
梁宇南:我在《陶雨》中看到了粵劇的"火"
梁雲南介紹,這次與道嶼鎮打造粵劇《火》,采用了創新的合作模式。入園後,原班人團隊在努力打造精品劇,也幫助陶宇本地粵劇人才提升藝術水準。
劇中主要演員大多是道教本地粵劇人才和桃宇本地音樂俱樂部成員。
"道嶼鎮很少有專業團體粵劇隊。梁振英說,他在《陶雨》中看到了粵劇的"火"。
由于西奧粵劇的才華橫溢,《火》的明星大多是陶餘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專業人士,群衆演員多為陶玉當地音樂社團成員。
以本土演員類為主,效益明顯,不僅鍛煉本土演員,而且在未來随時重新開機劇場,通過不斷的打磨、精益求精,讓《火》這部粵劇能在舞台上活躍很長一段時間,成為"常青劇"。
而這正是梁婉旦所希望的——粵劇《火》能成為部長的作品。他說,雖然《火》的故事發生在陶玉,但希望未來《火》能走遍全省、全國,讓更多不關心粵劇的人關注粵劇,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粵劇。
優秀作品的誕生離不開深刻的群衆基礎。作為著名的"中國音樂藝術之家",道嶼鎮目前擁有21個注冊業餘音樂俱樂部,2個省市粵劇(音樂)制作基地,1個戲劇音樂協會,1個青少年粵劇音樂教育訓練中心,全年參加演出活動600多名粵劇愛好者。其中,"粵劇黃金周"是該鎮多年來精心打造的粵劇藝術活動品牌,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舉辦18年。
近年來,道嶼鎮堅持以當地主題為主打,積極打造"呼喚善叫座"的精品劇,推動東莞粵劇音樂在創新發展新色彩、"扶貧浪潮"《彩菊花重生》、《溫暖老人的心》、《生死征兆》、《苗山愛》《木魚新唱快樂歌》等原創粵劇作品, 多次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
溫/廣州日報 新華市 記者:石忠義 記者:道玉軒
圖檔/通訊員:劉英林
視訊/通訊員:道玉軒
廣州日報 新華城 編輯:蔡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