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烽火京山綠林鎮: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

作者:我的家鄉在京山

作者: 朱春陽、黃蓉

湖北省京山市綠林鎮是綠林起義的策源地,因背靠綠林山,故得名“綠林”。綠林鎮位于京山市北部,屬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這裡是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新四軍五師革命根據地、戰時京山縣政府駐地,也是革命老區鄉鎮、省級插花貧困鄉鎮。

京山市綠林鎮挖掘曆史文化資源,生态保護發展綠色産業,自然資源建設生态旅遊業,革命根據地開發紅色旅遊業,成為紅色生态旅遊“打卡”地。綠林山打造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綠林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态鄉鎮、省級生态旅遊示範區、湖北旅遊名鎮等稱号,省級插花貧困鄉鎮一舉脫貧摘帽。

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

京山市綠林鎮向集村羅家祠堂是一處紅色景點,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一個革命老區村。羅家祠堂舊址為一棟廟宇式建築,三重四山布局,尖山式屋面,磚木結構,坐東向西,前後共三重,房屋十餘間,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

烽火京山綠林鎮: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

豫鄂邊區第一屆抗日人民代表大會舊址

1940年10月,豫鄂邊區黨政軍機關遷駐向集鄰村小煥嶺。1941年4月,豫鄂邊區第二次軍政代表大會在羅家祠堂開幕。出席大會代表67人,成立了豫鄂邊區行政公署,行署主席許子威作政權工作報告,會議通過了18項提案。1942年3月,豫鄂邊區第一屆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羅家祠堂召開,陳少敏當選大會主席,代表來自20餘縣共126人,會議曆時23天。經過民主讨論,通過了《豫鄂邊區施政綱領》,對邊區敵後抗戰産生過重大影響。

豫鄂邊區第一屆抗日人民代表大會舊址 ,1992年被定為湖北省文物保護機關。這裡成為黨員幹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黨員幹部前來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成為紅色主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打卡”之地 。

新四軍五師革命根據地

京山市綠林鎮吳集村與向集村為鄰,也是革命老區村,一片紅色的土地,地處綠林山深處,山林有近2萬畝,耕地僅有500多畝,總人口400餘人,屬于省級重點貧困村。1940-1942年,李先念、陳少敏等上司新四軍第五師在這裡生活、戰鬥過,是豫鄂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

烽火京山綠林鎮: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

吳集杜家塔革命烈士陵園

杜家塔、黃灣曾是新四軍某部駐地,村民老宅牆壁上留有當年戰鬥打油詩,鄭家沖有七七報社,望家沖戰地醫院、被服廠,舊址依稀可見。為抗擊日寇侵略、國民黨反動派圍剿,新四軍五師指戰員和人民抛頭顱、灑熱血,同敵人殊死鬥争,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望家沖烈士墓可以見證。為緬懷先烈、秉承遺志,2017年3月,綠林鎮政府在吳集杜家塔建設革命烈士陵園,安放烈士遺骨,供世人瞻仰祭奠。

青山環繞綠水盈,生态人文兩相宜。按照“生态吳集、紅色吳集、産業吳集、文明吳集”的總體構想,以生态保護為抓手,以傳承紅色文化為重心,以鄉村振興為契機,開發鄉村旅遊,整治人居環境,帶動集體、農戶增收。2019年,吳集被評為湖北美麗鄉村示範村,重點貧困村脫貧摘帽;2020年,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京山市僅2村獲此殊榮。

戰時京山縣政府駐地

京山市綠林鎮五台村被譽為“三國小鎮”,傳說赤壁大戰前,曹操率部南下與劉備決戰,令其弟曹洪訓練一支水軍,他沿漢江尋找到大富水,看中依山傍水五台村,便在此安營紮寨,開辟演武場操練水軍。五台原名“武坮”,即是曹洪水軍練武之地,現留有點将台、武坮、武泉等遺址。

烽火京山綠林鎮:豫鄂邊區政權誕生地

首屆京山縣人民政府誕生地

清朝末年,外國傳教士發現五台寶地,在此修建天主教堂。抗日戰争時期,共産黨在五台地區開展遊擊戰,天主教堂是發展黨組織建立根據地的場所。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開始對付共産黨,将五台建制高台鄉,鄉公所設在教堂。1946年10月,新五師在李人林的指揮下,僞裝成國民黨部隊,堂而皇之進入教堂,活捉國民黨兩個分隊官兵。

1947年冬,五台、吳集、向集一帶解放,我黨決定建立京山縣人民政府,政府駐地設在五台天主教堂。1948年6月,根據鄂中專署要求,改稱京北縣愛國人民民主政府,同時京北縣委機關移此辦公。第一任縣長彭友德是本地巴沖人,随後其任縣委書記。1949年6月,京山解放後,縣人民政府遷往縣城。

五台村發掘三國文化,建起三國文化廣場,恢複點将台、比武場等遺迹,建立三國故事壁畫長廊、曹操詩碑等景觀。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融入紅色元素,将“新四軍奇襲天主堂”“首屆京山縣人民政府誕生地”等故事整理,制成畫冊和壁畫,對村民和參觀者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鼓勵廣大黨員幹部繼承先烈遺志,不忘初心使命,為鄉村振興再做貢獻。

(來源:湖北省京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