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娃看奧運,講好奧運精神——為什麼而戰?

奧林匹克競技場是最好的夏季課程。這是三家媒體報道的真實奧運故事

陪娃看奧運,講好奧運精神——為什麼而戰?

(圖檔來自新華社)

2000年,在男子100米自由泳預賽中,隻有三人參加了團體預選賽,其中兩人因早期原因被淘汰,最後一名選手是來自赤道幾内亞的埃裡克·穆桑巴尼。在赤道幾内亞,全國隻有一個相對标準的遊泳池。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他學會了遊泳。在比賽中,當他在一分20秒内完成100米自由泳時,場上所有的觀衆都站起來為他鼓掌。原來,穆桑巴尼曾被邀請參加一個奧運項目,而薩馬蘭奇最初的創始人打算向世界播下體育的種子。

21歲的奧斯卡·菲格羅亞(Oscar Figueroa)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精神振奮,盡管他獲得了第五名,但對他的未來仍然有很多猜測。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他三次試圖讓左手和右手因頸椎受傷而失去右手,但均以失敗告終,賽後他冒着手術癱瘓的風險;四年後,他重返倫敦奧運會的舞台,但命運讓他站在金牌前。他繼續參加2016年裡約奧運會,命運再次愚弄了他 - 由于背部受傷,他不得不再次接受手術......手術、恢複、準備,在巨大的壓力下,這位"老人"終于站在了奧運金牌的領獎台上。他曾經說過自己:"無論我經曆了多少痛苦,我從未想過放棄。"他的堅持克服了歲月,傷病甚至天賦。

在7月25日結束的女子體操資格賽中,有一位46歲的選手,來自烏茲别克斯坦的體操運動員Chusovykina。為了給兒子籌集醫療費用,也為了對體操的熱愛,這已經是她八屆奧運會,被譽為"體操活化石"。雖然她錯過了決賽,但當她完成最後一跳時,有一陣掌聲,很多其他國家的球員也向她緻敬。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和一位偉大的體操運動員。這種偉大不在于她擁有多少枚金牌,而在于她所代表的體育精神和運動精神,這激勵了幾代運動員。

在奧運賽場上,勝利很重要,為什麼戰争也很重要:為了看清更大的世界,為了遇見更強大的自我,為了讓愛情活着......正是這種奧林匹克精神,引領人類走向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溫/廣州日報評論員劉冉然

胡軍,廣州日報新華城全媒體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