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好你的時間--讀小強升職記有感

背景

最近筆者明顯感覺到時間不夠用,要關注的事情越來越多,有種手忙腳亂的感覺,像個陀螺一樣一直不停轉,在這種忙碌中,也并沒有很快完成自己預期的目标。我知道是時間管理上出了問題。之前對時間管理的概念一直都有了解,也踐行着一些相關的方法,但目前看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偶然聽到組裡同僚有介紹《小強升職記》這本書,看這書名,一開始還以為是講職場厚黑學的普通小說,但細了解下,知道了其實是以講述故事為主線來闡述時間管理的理念,于是就打算讀讀。

花了一周的碎片時間讀完後,還真别說,這本書别看名字俗了點,但裡面基本全是幹貨,于是就想寫點東西來記錄下。筆者看書也有寫思維導圖的習慣,趁着周末整理了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公衆号回複“小強升職記”擷取xmind思維導圖。

有圖有真相,以下是整理的全書的幾大塊内容,各位看官先簡單瞅瞅。

全書脈絡

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人,小強是一名工程師,經常忙的不可開交;老付是項目經理,做事緊緊有條非常高效。老付要将小強培養成為他的接班人,于是開始了針對他一個人的“特訓營”。

從一張時間統計表開始,小強知道了他的大多數時間都被吸入時間黑洞浪費掉了,為了找到消失的時間,小強開始記錄和分析時間日志,找到了被自己浪費掉的時間以及自己每天的高效時段。

之後,老付傳授了一系列時間管理的法寶,包括四象限法則、衣櫃整理法(GTD)、3+1清單系統、還講述了如何應對拖延症、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如何養成好習慣、如何讓想法落地的一系列步驟,可謂幹貨滿滿。最終,小強完美地掌控了工作和生活,順利升職,老付也是以完成了角色的轉變。

一點思考

筆者在本文中不會提到太多具體的使用方法,強烈建議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将書籍完整讀下來。

書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時間管理工具,可能有人會疑惑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比較好。其實,每一種方法都側重解決一個問題,明确當下想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選擇對應的方法。

1、對于四象限法則,其實是讓我們厘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對于筆者本人來說,之前覺得分成四個象限很麻煩,是以并沒有采用四象限法則,而是把全部事情都放入了一個收集籃中,隻是在做事情的時候,會在腦中過一遍這件事情的輕重緩急。但筆者也在反思,這樣其實很容易掉進瑣事的陷阱,因為大腦傾向于做簡單的事情。如果沒有明确的輕重緩急辨別,有可能你的大部分精力會處于第一象限,不斷充當“救火隊員”,而這也是壓力産生的根源。

2、對于時間日志,其實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時間黑洞,搞清楚忙亂的背後,時間到底去哪了。筆者一直都有記錄工作日志的習慣,今天做了什麼事情,曆史做過哪些事情都一目了然,一方面友善自己做周、月的總結,另一方面,也充當着“清單”的功能,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涉及到與我相關的任務,如果不能馬上完成,都會加進來備忘,這樣就不容易忘事。現在看來,如果要想找到自己的時間黑洞,還需要加入時間,統計自己在每件事情上所花費的時間。

3、對于衣櫃整理法,其實就是幫助我們建立做事和管理事情的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讓人産生“心靜如水”的狀态,呈現最好的自我狀态。每天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放入這個循環系統,我們不需要關心每天有多少事或者什麼事,隻需要考慮接下來做什麼。筆者也在反思,有時候會比較急,是因為頭腦中裝了太多事,但大腦多線程工作并不是一個好主意,是以我們要每次隻聚焦于一件事情,所謂“Geting Things Done”,完成一件再做一件。

4、對于番茄工作法,能幫助我們進行精力管理,提升機關時間内的效率。當我們需要集中精力處理事情時,可以運用番茄工作法中工作、休息的規律,保持精力和專注的狀态。筆者打算買個沙漏來充當倒計時器,踐行一下番茄工作法。

總結

不管是看書也好,教育訓練也罷,如果真的是上課激動、課後沖動、過後一動不動,那其實沒有太大作用。無論是學習時間管理,還是養成一個好習慣,抑或做成一個大項目,除了方法,更需要有自驅力來實踐和堅持。記住:力量來自于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