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iPhone11 系列、iPhone8 系列和iPhoneXR每位顧客均限購 2 部;
取消限購:中國以外地區iPhone、iPad Pro和MacBook Air不限購了。
三天時間,蘋果在限購的“糾結”中左右搖擺。
蘋果上一次對手機産品的限購,還是在十三年前:iPhone問世後大受市場歡迎,為了防止黃牛的倒賣行為,蘋果對普通使用者購買iPhone的數量進行了限制。十三年後的 3 月 20 日,蘋果官網再次宣布對iPhone産品的限購決定。令人疑惑的是,對于這次限購官方并沒有給出明晰的解釋。
更讓人疑惑的是,這個限購令僅僅持續了兩天。
遲緩的限購以及搖擺的政策
3 月 20 日,在新冠疫情爆發已經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後,蘋果全球官網實行限購令:iPhone11 系列、iPhone8 系列和iPhoneXR每位顧客均限購 2 部。但僅僅兩天之後,限購令發生變化:中國以外地區iPhone、iPad Pro和MacBook Air不限購,而在中國市場,MacBook Air每人購買量不能超過 5 台,新款iPad Pro每人購買量不能超過兩台。
顯然,蘋果的限購來得有些遲緩。在限購兩天之後,蘋果又突然改變了限購政策,政策又出現激烈的搖擺。這讓外界不由得為當下蘋果的供應鍊問題開始捏把汗了。
兩天前,一位富士康員工阿彪在自己的“複工日記”Vlog裡表示:很多年輕人為了 7000 元獎勵進廠,但有的不适應,做了兩三天就跑了。而阿彪在複工第一天就撕了 6000 台蘋果手機膠膜,另外一天他一個人就搬了 7000 多塊模具。
因為這種工作強度而放棄 7000 元獎勵的新員工,似乎都在訴說着當下富士康的承壓。但即便将返崗的每一位員工都用到極緻,富士康這艘巨大的代工巨輪依然無法滿功率運轉,因為流水線上的勞工仍然不夠。
根據富士康此前公布的相關資料顯示,其 2 月份營收為新台币 2175 億元(約合72. 8 億美元),同比下滑18.1%,創下自 2013 年 3 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也是其連續第三個月出現營收下滑。同時,富士康還發出預警稱,疫情将會沖擊公司的第一季度利潤。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的現狀是整個智能手機供應鍊的一個縮影。疫情之下,從上遊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産,到下遊零部件的組裝、傳遞,每一個環節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過去的這一個月,按慣例又是各大廠牌新款手機釋出的高峰,各家的新款産品都在陸續上市,但所有的問題都集中爆發了。
對于國産手機品牌而言,新品發售之初遭遇使用者搶購早就成為習慣,各手機大廠的高管在公開場合都曾表示過目前供應鍊承受的壓力。但對于蘋果來說,價高量足可是它過去多年來留給外界的一貫印象。即便在每年新品發售之初,蘋果偶爾出現某款型号或顔色的産品因搶購無貨,但絕大多數都能夠保障現貨的穩定供應。
更關鍵的是,相比其他友商蘋果手機無論是整體銷量還是單品銷量都要高出一大截,這種壓力之下依然能夠實作穩定供貨,可見蘋果對供應鍊的把控能力。
回到目前的現狀,為何此前在供應鍊把控上一直傲視群雄的蘋果,會出現這樣的反應?
在疫情發展之初和國内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蘋果在産品供應上并沒有出現任何波動。而當國内疫情趨于穩定,工廠複工率開始穩步提升後,蘋果卻突然提出了限購。這些變化的背後,或許正是蘋果與衆不同的供應鍊組成,以及其對供應鍊的要求所緻。
iPhone供應鍊的“不可替代”
近兩年來,蘋果一直在緻力于将iPhone的部分生産線遷移到印度和東南亞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區。盡管目前蘋果公司已經在印度開始生産一些較舊的iPhone機型,但新機型依然遙遙無期。根據《華爾街日報》此前釋出的一則關于蘋果供應鍊的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未來蘋果公司“不太可能”将高端iPhone生産能力轉移到中國以外。
這裡提到的環節僅僅是整個供應鍊的末端部分。智能手機的整體供應鍊體系非常冗長,蘋果供應鍊裡面中國大陸以外的企業占比很高。比如最核心的螢幕和晶片,分别來自于三星、LG和台積電,而且這三家企業在近期疫情的影響下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據此前路透社的報道顯示,LG Display位于南韓龜尾市的智能手機顯示屏工廠暫時停止生産,因該工廠附近有一名銀行員工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據相關資訊顯示,這家工廠的部分産品就是供蘋果部分型号的iPhone所用。同樣受疫情影響停産的還有LG Display 旗下的LG Innotek南韓工廠,該工廠一直在為iPhone提供高端相機模組。
另外,蘋果A系列晶片的代工企業台積電此前表示,已有一名員工确診感染新冠病毒。雖然目前台積電方面依然表示該事件不影響公司營運,但考慮到可能存在的影響,即便台積電方面不會關閉工廠,對整個企業的生産效率勢必也會産生負面作用。
最後,為蘋果提供部分晶片産品的意法半導體,地處意大利也因為疫情嚴重陷入了停工狀态。
那麼,換一些供應鍊企業是否可行?
對此,通訊行業專家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雖然蘋果目前絕大多數生産環節都在國内,但其上遊零部件的海外供應商占比比較高,從整個供應鍊的狀況來看,蘋果供應鍊和國内手機企業的重合度并不高。加上疫情之下,全球物流體系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導緻整體供應效率明顯降低。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内疫情爆發的時候,蘋果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影響,但現在全球疫情爆發後蘋果的供應鍊卻開始出現了狀況。”
目前雖然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表示蘋果方面正在尋找相關替代方案,但由于以往蘋果對供應鍊的一貫高要求,使得其在供應鍊的可替代性方案上并不具備相應優勢。
對此孫永傑也對懂懂筆記強調:“蘋果在供應鍊企業的選擇上一直都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對于部分上下遊供應鍊企業而言,能夠入選蘋果的供應鍊名單(成為所謂蘋果概念股),都會為其帶來業界最高程度的認可。但這也意味着,一旦這些高水準的供應鍊企業陷入停滞,蘋果将很難在短時間内找到相同水準的供應商。”
“大家都知道三星、LG的螢幕好,現在它們的工廠停産了,蘋果不可能選擇京東方、天馬這些供應商的螢幕,即便蘋果願意消費者也不會買賬。”孫永傑表示,由于國産手機企業過去對供應鍊整體标準沒有蘋果那麼高,是以相同水準的供應商會多一些。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國産手機企業反而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
供應鍊遭遇難題不僅對蘋果産品的生産制造帶來困擾,也對其售後服務造成了一定影響。根據彭博社的一篇報道顯示,蘋果公司已經通知零售店的技術支援人員,表示換機用iPhone将“在 2 到 4 周内供應短缺”,除了iPhone本身的供應短缺狀況外,蘋果公司還面臨着個别零部件缺貨的壓力。通知顯示,在可能的情況下,蘋果公司會為使用者更換個别部件,而不是更換整個iPhone,這種情況常見于手機螢幕維修。
線下管道隻剩下中國市場
今年 2 月 1 日,蘋果宣布臨時關閉中國所有的Apple Store門店。而在一個多月後,全球尚能夠營業的Apple Store門店,隻剩下了國内的 42 家。
3 月 14 日,蒂姆·庫克在推特上宣布,除大中華地區外的所有蘋果零售店将關閉。
以往為蘋果帶來巨大營收業績的線下管道,目前成了庫克的夢魇,而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則是國内的這 42 家門店。從營收層面來看,蘋果 2020 财年的第一季度财報顯示,當季大中華區市場營收為135. 78 億美元,占總營收的14.8%。目前,蘋果在全球範圍内共有 511 家Apple Store門店, 469 家關閉意味着92%的線下門店沒有收入,對于蘋果的沖擊顯而易見。
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 2020 年 2 月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當月國内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為638. 4 萬部,同比大降56.0%;其中iPhone的銷量約為49. 4 萬部,遠低于上月的 230 萬部,以及 2019 年 2 月份的 127 萬部。
可以想見,即便是電商環境如此發達的中國市場,當線下管道受阻之後包括iPhone在内的智能手機銷量都遭遇到如此沖擊,那些主要以線下管道為主的海外地區市場又會是怎樣的景象。
除了目前在供應鍊和管道方面的困境,蘋果未來在5G手機上的滞後也是一大隐憂。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資料顯示, 2 月份638. 4 萬部手機出貨量中,5G手機達238. 0 萬部(占比37.3%),4G手機396. 0 萬部、2G手機4. 3 萬部。5G手機的出貨量正在快速提升,這對至今仍沒有跨入5G門檻的iPhone而言更是巨大的壓力。
關于蘋果的新機,此前一直盛傳會延續iPhone6 設計的iPhone9 将于 4 月釋出,低價(成本效益)應該是iPhone9 的主打賣點。或許iPhone9 就是那個一直存在于傳說中的“iPhone SE2”,鑒于蘋果今年會在秋季釋出正統續作,作為上半年的“開胃菜”——iPhone9 很大機率不會搭載5G網絡。如果沒有5G元素,即便蘋果在 4 月份拿出一款延續上個時代輝煌的iPhone9,又能給自己增加多少銷量?
來自于資本市場的擔憂也在顯現,随着過去十幾天内美股發生的 4 次熔斷,蘋果的市值也蒸發了 1853 億美元。有些因素是蘋果無法控制的,比如疫情;而有些因素則是蘋果自己埋下的雷,就不再贅述。
限購和取消限購的搖擺不定隻是一個縮影,當iPhone在國内市場一個月銷量不足 50 萬部時,哪怕僅僅隻有一天的限購,也凸顯出目前蘋果在供應鍊、管道等更多方面的尴尬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