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但在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印象中,藍牙依然是個頗為邊緣化的概念:除了連接配接藍牙耳機等功用,連傳輸檔案等場景如今都已非常少見。
不過,藍牙4.0的出現讓這一技術逐漸重回大衆視野。
相較于3.0版本,藍牙4.0擁有低功耗、3毫秒低延遲、AES-128加密等特點,它将三種規格集一體,包括傳統藍牙技術、高速技術和低耗能技術。不過,其中意義最大的是低功耗。根據官方的資料,藍牙4.0的峰值能耗約為3.0的一半,極低的運作和待機功耗使得一粒紐扣電池甚至可連續工作一年之久。
過去,不少健康類的應用都是使用藍牙2.1協定來做,而藍牙2.1或者3.0的耗電是個難以規避的問題,特别對于那些采用紐扣電池供電的小外設,盡管創意不錯,但由于必須經常更換電池或充電,藍牙外設領域始終未能掀起太大波瀾。
藍牙4.0的标準早在2010年7月就已經釋出,但真正應用于智能手機則是在2011年9月iPhone 4S釋出之後。盡管随後Galaxy S3、Galaxy Note 2等一批支援藍牙4.0的Android機型紛至沓來,但Android原生系統始終缺乏預設藍牙架構,由于系統底層藍牙驅動不同,開發者無法在不同品牌不同機型的Android手機上做一些藍牙外設。
此前我們采訪的做防丢錢包SmartWallit的胡俊峰表示,藍牙4.0協定問世後,他一直在等待時機,而這一等就是三年。
胡俊峰說的“時機”正是指Android平台對藍牙4.0的支援。在今天淩晨的釋出會上,Android 4.3終于帶來了Bluetooth 4.0 Low Energy。對于消費者而言,藍牙4.0版被稱作Bluetooth Smart或者Bluetooth Smart Ready。
這無疑是 Android 開發者的福音。支援 Bluetooth Smart Ready 技術使得開發者可以友善地将其裝置和應用在 Android 生态系統中進行連接配接和釋出。開發者可采用新的Android API,進而運用Bluetooth Smart的智能應用配件(比如健康監控或醫療裝置)收集資料,再傳送到其他支援Bluetooth Smart Ready産品(如智能手機或平闆)的應用上。
根據 IDC 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所占份額已經增長至75%,穩居智能手機作業系統的頭把交椅。可以預見,随着藍牙4.0對Android平台的進一步滲透,藍牙4.0将逐漸會被消費者所熟知,基于Android 4.0的外設将會迎來一波高潮。胡俊峰認為,市場上Android版本更新的滞後性使得藍牙4.0的普及或許還需要花上一到兩年。
除了外設領域,藍牙4.0與Android的結合還将對當下如火如荼的“物聯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應該說,目前市場上的所有智能裝置都在推動着物聯網生态的發展,但獨立的終端個體畢竟隻是一個終端,物聯網的真正發展還是要依靠類似節點和傳感器裝置等“關節”,而藍牙4.0,就是這樣一個即将被打通的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