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一體化改革,讓辦事企業“隻對一個部門”“隻進一個系統”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服務建構新發展格局”系列新聞釋出會第二場,主題是“促投資穩增長保民生 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一體化改革”,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主任胡廣傑介紹了本市近期出台的《關于深化系統內建 推動上海市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6.0方案》)有關内容,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副主任裴曉、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許健、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市水務局副局長趙明、靜安區副區長李震共同出席新聞釋出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來看文字實錄↓

實施意見有哪些主要内容?

今天新聞釋出會的主釋出内容請戳↓

——熱點問答——

着力打造“一個系統”,打通從政策制定到落地執行的“最後一公裡”,讓辦事企業切實感受到“隻對一個部門”、“隻進一個系統”

Q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介紹提到近年本市打造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取得了積極成效,讓企業網上辦事更便捷高效了。請再介紹下這方面的情況,下一步還将有哪些改革措施,讓企業辦事更友善、市場感受度更好?

A

胡廣傑:根據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整體部署,對标世界銀行推薦的通過“線上單一視窗”為企業服務的做法,依托市“一網通辦”平台,市住建委會同相關部門,着力打造工程建設領域審批服務的“一個系統”。目前,系統辦理的企業超過4萬家、使用者超過8萬人,已覆寫規劃、水務、綠化等市區兩級部門和分支機構512家。系統推行各階段“一套材料、一表申請”,并通過“高效辦成一件事”等手段,多角度提升使用者體驗。

改革實施以來,施工許可階段一站式辦理(施工圖審查、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三個事項一表并聯申請)累計惠及項目達6379個。其中,社會投資公共建築項目實際平均辦理時間為13.8工作日,較法定時限節約14.2個工作日。綜合竣工驗收階段一站式辦理(整合規劃、交通、綠化等部門的10個驗收事項),累計惠及項目達4387個。其中,産業類項目實際平均辦理時間為8.9個工作日,較法定時限節約6.1個工作日。

下一步,市住建委将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更大力度持續提升系統服務能力,具體舉措包括:

一是提升系統能級。結合6.0方案,配套優化系統,持續完善工程建設領域“中介服務超市”“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一站式”審批等功能,打通從政策制定到落地執行的“最後一公裡”。

二是優化服務次元。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打通全流程審批服務資料鍊,持續優化提升已納入系統辦理事項的辦事效能和資料品質,并建設智能引導和智能輔助填表功能,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辦事“旗艦店”,為企業和群衆提供多元度的辦事體驗。

三是加強線上線下關聯。在熱線和視窗服務的基礎上,拓展線上咨詢等服務管道,依托審批審查中心,持續推動線上和線下服務深度融合,實作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讓政府服務更加透明、讓企業辦事更加便利。

四是推動各部門業務緊密協同。建立系統的督辦、考核、評比等機制,依托系統,持續推動各部門業務緊密協同,讓辦事企業切實感受到“隻對一個部門”、“隻進一個系統”。

持續深化國家和本市各項改革創新試點,優化不動産登記線上和線下“智慧好辦”服務

Q

解放日報:今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将原來的建築許可和财産登記合并為獲得經營場所名額,上海在不動産登記服務改革方面有哪些對應措施?

A

許健:近年來,市規劃資源部門持續推動不動産登記服務改革,并在3月印發的《上海市加強規劃資源內建創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中對今年不動産登記的服務改革相應措施進行了明确。今年改革聚焦國家和本市內建創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和世界銀行新評價體系,學習優秀城市案例,形成強化本市不動産登記線上和線下協同高效服務工作方案。

工作重點着重在優化資訊透明度、可用度,鞏固并提升不動産登記便利度,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具體圍繞房屋買賣線上申請和線下申請兩個應用場景,強化企業和市民的服務感受度。預期成果具體有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持續深化國家和本市各項改革創新試點,一是圍繞設立“獲得經營場所”名額,對工程領域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挖潛,深化推廣“驗登合一”,研究制定“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等“一趟也不跑”便民舉措;二是深化長三角“跨省通辦”試點,擴大“以圖查房”等自助查詢和開具證明功能,通過銀行實作跨省抵押登記等改革成果的适用範圍;三是将自助查詢功能移入“一網通辦”自助終端,建設15分鐘友善的政務服務圈。

第二方面,優化不動産登記線上和線下“智慧好辦”服務,對線上房屋買賣“一件事”和線下高效協同服務兩個場景,落實“兩個免于送出”,推行不動産登記三表合一《綜合申請表》,實作電子證照應用歸集的相關服務。同時将充分利用數字化賦能發揮協同高效,讓企業和群衆在不動産登記辦事上有更明顯的體驗。我們将進一步強化線上和線下協同高效服務,持續提升“獲得經營場所”相應名額中不動産登記營商環境水準。

與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全面對接,進一步擴大“一件事”改革範圍,優化占掘路審批操作流程

Q

光明日報:挖掘道路施工一直是企業和市民比較關心的,我們注意到這次實施意見将占掘路快速審批作為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便利度的一項重點改革任務,能否再詳細介紹下這項改革的具體情況?

A

劉斌: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在2021年初納入全市“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由市交通委、市規資局以及市警察局共同負責。經過業務流程改造、系統功能開發、業務系統對接,于2021年四季度上線,至今累計申請辦件近500件。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主要成效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強化部門關聯,推進業務流程再造。立足企業辦事視角,全面梳理所涉審批事項,對原流程進行跨部門、跨層級的流程改造。優化審批路徑,将原來分散在多個條線的審批調整為并聯式、一體化審批,在“一網通辦”平台提供內建服務、高效辦理的統一入口,實作改革目标。

二是創新分類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市政管線接入涉及企業和市民群衆的用水、用電、用氣,關系民生,影響營商環境。在綜合考慮項目的區域位置、項目類别、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進行分類管理,将“低風險”項目以及部分外環以外的市政管線接入項目确定為改革對象,納入“一件事”改革範圍,通過并聯審批,簡化優化辦事流程。

三是突出“四減”優化,提升政務服務效率。減環節,并聯審批将原來的4個環節減少為1個環節;減材料,歸并重複送出的材料,強化資料共享;減跑動,全面實作線上辦理,以“資料跑路”替代“群衆跑腿”;減時間,由原來串聯的27個工作日減少為最多7個工作日。

四是強化數字賦能,保障城市安全運作。加強審批資料的彙總和交換,實作資訊共享、共管共治。通過三部門關聯,提高了管線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的準确性和科學性,加強了對供水、供氣、供電等各類“生命線工程”的保護,為挖掘道路施工“一網統管”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該事項又被列入年度市級重點優化“一件事”任務清單,市交通委有幾方面計劃:一是與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全面對接,依托市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作相關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項目資訊、圖紙資料等資料共享。二是進一步擴大“一件事”改革範圍,加入綠化部門的臨時使用綠地許可;擴充适用範圍,讓更多市政管線接入項目納入“一件事”。三是優化占掘路審批操作流程,針對低風險項目,探索占掘路審批自動辦理等快速辦理機制。去年做了些試點,今年将進一步複制推廣。

實作全市推廣供排水接入“一表申請、一口受理、聯合踏勘、一站服務、一窗咨詢”

Q

界面·财聯社:剛剛通報中提到要打造工程建設領域“一個系統”,請問工程建設中企業需要的供排水接入是否能通過“一個系統”辦理,具體有什麼惠企政策?

A

趙明:供排水接入作為服務工程項目建設的環節之一,市水務局始終以企業的滿意度與感受度為目标,不斷深化開展供排水接入改革。目前供排水接入已經納入了“一個系統”辦理即“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去年,市水務局會同市住建委等部門釋出了《上海市工程建設項目“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辦事指南》,和對應的“一件事”辦理程式和服務規範,将供排水接入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接入服務,納入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聯合辦理,依托“一個系統”和市、區兩級審批審查中心,實作一表申請、一口受理、聯合踏勘、一站服務、一窗咨詢,加強了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接入服務的協同性,大大友善了企業辦事。

目前這項舉措已經在浦東、靜安、寶山、闵行、嘉定、松江等6個區試點,下一步将逐漸實作全市推廣。除此之外,在惠企政策方面,自2021年3月1日起,本市供水企業均按照供水接入服務收費相關的規定,對所有供水接入工程實施免費接入。從建築區劃紅線連接配接至公共管網發生的工程建設費用均無需企業承擔。下一步,市水務局将繼續深化供排水接入改革,細化“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服務,持續提升企業服務體驗,為上海市進一步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推廣建築師負責制管理模式,推動建築業更高品質發展,助力打造更加宜居、韌性、智慧的人民城市

Q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在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深入推進建築師負責制,請問會有哪些具體創新做法?

A

裴曉:為了更好地了解建築師負責制,先簡要介紹下工程建設的主要管理模式。建設機關對工程建設管理負主要責任,在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和工程項目特點,選擇合适的項目管理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建設機關自管模式;第二種是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簡稱EPC;第三種是全過程咨詢管理模式,由第三方咨詢機關協助建設機關對工程建設全過程進行管理;第四種模式就是大家目前比較關心的建築師負責制管理模式,由建築師團隊協助業主進行工程管理。這四種管理模式在全世界各地均有應用,且各有特點。

與傳統模式不同,在建築師負責制模式中,建築師及其團隊除了負責工程設計以外,還代表建設機關參與項目策劃咨詢、采購管理、施工管理、直至營運維護等全過程咨詢及管理工作。項目建設過程中,建築師需承擔更多的工作職責,同時也被賦予更多的權力,讓建築師在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中,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和技術主導作用,確定建設項目從建築材料選取、服務供應商選擇、現場品質稽核到建築作品最終呈現,全方位落實設計意圖,進而提升建築品質。

2016年起,上海在浦東新區先行開展了建築師負責制試點,順利完成了浦東美術館、太古商業廣場等标志性建築,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配合優化營商環境6.0版改革,近期本市釋出了《上海市建築師負責制擴大試點實施辦法(試行)》,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舉措:

一是聚焦重點領域,擴大試點範圍。拟在全市範圍推行建築師負責制試點,鼓勵在鄉村建設、城市更新、政府投資的科教文衛項目,以及“五個新城”、“南北轉型”區域内的建設項目中先行先試。

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試點措施。為了提高建設機關和建築師參與的積極性,推出了一系列配套鼓勵和支援措施,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充分發揮建築師的主觀能動性并落實相應責任。如建設機關可在立項前開展設計招投标工作;優化規劃方案審查内容和流程;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不再作為建設工程施工許可核發前置條件;授權由責任建築師組織開展部分專項評估評審工作;建設機關自主選擇開工放樣複驗等。

三是完善制度建設,確定建築品質。近期正在組織起草《本市建築師負責制擴大試點工作指引》,開展招标檔案示範文本和合同示範文本等配套檔案的修訂,用以指導建設機關、建築師更好地開展工作。通過明确建築師在各階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讓建築設計的龍頭作用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得以充分展現,助力設計意圖更好地落實到建築作品中。

四是加強建築師教育訓練,提高建築師的水準。實施建築師負責制,對建築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将加大教育訓練力度,培養一批适合并能夠擔當建築師負責制管理的建築師及其團隊。

五是加強推廣力度,提高行業影響。後續我們将進一步開展推廣工作。定期公布試點項目名錄和進展情況,組織梳理、推廣優秀典型案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學會的作用,加大對試點工作的推廣,加強與港澳台地區交流學習,組織建築師技術教育訓練和研讨,提升建築師負責制管理模式的影響力,提高建築師綜合能力。

優化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既要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也要提升建築品質。我們希望通過推廣建築師負責制管理模式,推動建築業更高品質發展,完成更多高品質的建築作品,助力打造更加宜居、韌性、智慧的人民城市。

建立“靜安建設”服務品牌,為區域内項目建設提供全過程、全專業的審批配套服務

Q

東方網:這次實施意見提出要推進區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審查中心實體化建設,提升相關領域政務服務品質,請問靜安區的區級中心建設情況如何?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加強實體化建設?

A

李震:自2018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來,靜安區依托區級審批服務平台,全面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夯實配套服務,提高審批效率,力求改革紅利惠及各類建設項目。今年,靜安區将貫徹落實6.0版的改革舉措,結合既往經驗,建立“靜安建設”服務品牌,為區域内項目建設提供全過程、全專業的審批配套服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優化區級審批審查中心的工作機制。去年,靜安區工程項目審批審查中心建立了前背景關聯工作機制,并借助“靜安建設”小程式搭建線上平台,拉近了企業與審批部門的距離。其次,通過“上司幫辦”機制提升重大項目審批服務效率,由區長、分管區長和職能部門主要上司為項目跑跑腿、出出汗,幫辦重大項目建設手續,打通堵點、解決難點,促進項目加快推進。今年我們将繼續完善前背景工作機制,延伸配套服務環節,從項目立項前期至竣工驗收後的不動産登記,全過程跟蹤服務;配全背景專業服務團隊,根據項目建設需求,集結審批部門和“水電氣網”配套機關全專業通過線上線下并行,答疑解惑,幫辦代辦,減少辦事企業跑動次數。

二是深化拓展兩個“一站式”政策受益面。兩個“一站式”是指一站式施工許可、一站式竣工驗收。去年,靜安區内社會投資重大項目充分享受了“減環節”的“樁基先行”政策,開工時間普遍提前2個月以上,使得企業因疫情影響的壓力得到有效釋放,如靜安區靜安天悅項目、中興路壹号項目等5個建築體量大、總投資高的項目,均提前實作開工。今年,我們将在包括政府投資項目在内的新改擴項目中繼續全面推行“樁基先行”政策,同時指導部分有條件的項目“樁基+圍護工程”一并開工,将樁基、圍護施工時間和主體施工圖設計周期有效并聯,以實作進一步提速。截至目前,靜安區已有3個社會投資和1個政府投資重大項目通過樁基或加圍護工程先行,提前2-3個月啟動現場施工。

對于竣工項目,靜安區也将繼續拓展分期驗收的受益範圍,切實幫助大體量項目中已完工單體先行投入運作,以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去年,珠江集團的江甯路78号地塊通過“減材料”“減時間”的分期驗收方式,在完成單體規劃、品質和消防驗收後,提前一年實作MOHO商業以及辦公區域的投入使用。今年,市北國際科創社群的兩個項目也将通過分期驗收措施,確定建成單體早日投入使用。

三是積極踐行“水電氣網”聯合報裝改革新舉措。靜安區審批審查中心将牽頭搭建“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統籌協調平台,根據項目市政接入需求,召集“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平台例會,開展組團式協調服務。建設前期通過項目需求與市政管線接入要求的對接,促進設計方案的穩定;後期結合施工實際,加快臨時和正式水、電接入,通過這樣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水電氣網”市政接入的服務效率和能級。下一步,我們将以更實的舉措,更優的服務,讓來到靜安區的建設機關和辦事人員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持續推進區域評估和用地清單制,聚焦臨港、張江等重點區域實作示範引領

Q

文彙報:2021年開始,上海推進區域評估和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改革,請問在制度設計和實施層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果,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麼?

A

許健: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減少企業在單個項目報批過程的評估評審環節,減輕企業負擔,2021年以來,市規劃資源局牽頭會同各區政府和管委會以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持續開展區域評估和用地清單制改革。區域評估方面,在工作要求和機制上,明确由各區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區域評估工作的整體統籌,由園區開發管理主體組織開展區域評估工作,由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區域評估的指導、稽核和監督檢查工作。

經過認定的區域評估成果将會在市規劃資源局等市區政府的門戶網站進行公開。通過區域評估的項目,在土地供應時,結合用地清單制相關政策,将區域評估評價的成果納入土地出讓公告及相關附件材料,一次性告知企業,使企業拿地後在單個項目審批中不需要進行重複評估評審。在實施推進上,全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已經完成,地震安全性評估、交通影響評估、水土保持評估等區域評估事項,已經在本市部分重點區域開展實施。以臨港新片區為例,截至今年3月,已批複實施13個區域評估,有80餘個項目享受到縮短項目審批時間,減少企業負擔的紅利,平均減少企業成本30萬元、縮短項目審批辦理時間40餘天。

今年,我們将會同市區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區域評估和用地清單制,簡化或減少單個建設項目專項評估評審,聚焦臨港、張江等重點區域實作示範引領。一是要持續擴大區域評估的事項範圍,在原有開展區域評估事項基礎上,探索納入能源消耗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二是不斷加強規劃制定和土地供應的關聯,統籌成片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土地出讓計劃,合理确定開展區域範圍和事項。三是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推進區域評估成果應用,跟蹤已開展區域評估地塊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情況,關注應用實效。在土地供應前,結合用地清單制,通過出讓征詢、彙集用地現狀普查和區域評估評價資料,向企業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地塊開發建設條件和政府管理要求,實作建設機關拿地後即可開展報批報建工作的目标,進一步縮短建設項目前期審批時間,不斷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在建設項目審批階段的特色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