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節選自太極博弈原理之易學入門指迷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無論我們平時的生活如上香,拜祭,擇日,貼對聯,拜關公,或易學中的專業術語如二八星宿,河洛理數,玄空九宮等都與道教有着莫大的關聯,是以作為易學入門,有必要了解一下。

相傳在混沌未分之前,盤古在鴻蒙宇宙中誕生,他手持開天神斧劈開鴻蒙世界,然後創立了天地,後來盤古的肉體分解,分别化為天上的日月星辰,和地上的山川河流。

與肉身相對的是盤古的真靈,其一分為二,幻化為伏羲和女娲。女娲在人間用泥土創造了人類,鴻鈞老祖、太上老君、靈寶天尊、元始天尊由此而誕生,并且太上老君、靈寶天尊、元始天尊拜鴻鈞老祖為師,分别修得三種境界:玉清、上清、太清,分屬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有稱為通天教主)、道德天尊(亦稱為太上老君),成為道教三清,是道教中最高的神靈體系。

是以一般的道觀中都會有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天尊,一般的順序左起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需說的是,上古神話十分豐富,但卻是支離破碎的,并沒有一條清晰的主線,是以本文此内容難免失誤,僅做了解。

故事說回來,話說三清天尊,開宗立派,于是就有了三教,即闡教、截教和人教。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當時并不是隻有鴻鈞老祖唯一仙家,還有其他諸如昊天上帝(後有稱為玉皇大帝),昊天上帝與鴻鈞老祖商量建設一個神仙社會,又名天庭,人手不夠怎麼辦呢,于是昊天上帝召集了三教一起制定封神榜。

封神榜的作用,是把人的靈魂元神鎖進了封神榜内,以現代的說法,就是簽訂了一個合同契約。如果有違規違約行為,則會受到懲罰,此時就用到打神鞭——能鞭打封神榜裡面的神的靈魂。簡單來說,這點和獻祭,生祭的思路差不多,都是獻出靈魂,簽訂“合約”。

封神榜,對于教衆而言,可能有人希望得到此殊榮,也有可能教主不希望自己辛苦教導的徒弟白白讓出去。反正裡面各懷心思,最終以闡教九尾狐蘇妲己引起商朝人間動亂為契點,引發出三教大戰。

大戰結束後,便進行封神儀式,冊封了365位正神,比如

纣王,封為天喜星;

比幹,封為文曲星;

伯邑考,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

……

而假如我們要在易學方面學習,最好就是了解一下封神榜,因為裡面有很多名單與易學裡面的星宿體系關聯度是很高的。比如在易學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青龍,白虎,太陽,太陰,天貴,天喜,紅鸾,月德……,其可以一一對應裡面的天神。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圖:封神榜部分名單)

總得來說,在封神大戰中,實質就是神仙打架,而凡人卻莫名遭殃。涉及到教派,其實和現在社會的派系一樣,都是很複雜的。

有時候我們拜的神仙不一定能幫到我們,如太極博弈原理第一部“時空博弈與不可抗拒性”所言,一旦要打破原有的平衡,必然會受到整個平衡系統無數個因素的抗衡!

——即神仙也會受到天道業力的制衡,一些超正常的力量是不能随便參與人事中的,故有雲:佛法不壞世間法,神通不敵業力緣。

而目前在目前整個社會文化氛圍上,大抵是揚佛抑道,主要是重推佛教的不争與為善,假設如果每個人都修道,習得一身異能,這個社會就不好管理了。

說回闡教,《說文解字》雲:“闡,開也。”也就是說,闡教的”闡“字是”開辟“的意思,指的就是開辟功業、功德、陰德、陰功、善行,闡教非常重視修善積德,以修善積德作為立教的标志。

因為闡教弟子多是福分深厚的天神或人類等,他們剛開始修的時候就已經具備很強的能力,是以讓他們從修善積德修起,這樣既能乘負(幫助)其他生靈,同時也能乘負(回報)了自身。

闡教中有十五大高手,其中參與封神大戰的為闡教十二大金仙,分别是:

廣成子、赤精子、清虛道德真君、太乙真人、玉鼎真人、靈寶大法師、黃龍真人、普賢真人、慈航道人、懼留孫、道行天尊、文殊廣法天尊。

另外還有三大金仙未犯紅塵之厄的分别為:

燃燈道人、南極仙翁和雲中子。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截教的截是截取截斷的意思,就是把生機和真氣截取截斷下來的意思,生機即是真氣,是以截教弟子通常稱為“煉氣士”。

這是截教立教的本義,也就是說截教以“煉氣煉丹”立教,以“煉氣煉丹”作為立教的标志。

截教靈寶天尊(通天教主)所度的對象主要是非人類,其中以動物為主,最後成為動物仙。

動物根性雖然低劣,但是貴堅持勇毅,俗話說“有恒心,鐵柱也能磨成針”。它們剛開始的能力是有限的,是以剛開始時如果要它們像闡教一樣從修善積德修起,那麼對它們來說是勉為其難的,而且修行效果也不好,收效甚微。

比如,如果要山洞裡的老鼠的修行從修善積德作起,以一隻老鼠的能力,在它的有生之年裡,它能幫助多少生靈呢?答案是非常有限的,還不如讓它從煉氣煉丹修起,等待有能力之後,再慢慢地去修善積德。

是以,我們現代流傳的東北出馬仙(動物仙附在有緣人身上度其他人),保家仙(動物仙隻度供奉者一家的人。),就屬于這一類。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圖:動物仙系)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圖:動物仙擅長領域)

截教中有八大高手,稱為截教八大弟子,分别為:

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趙公明、雲霄仙子、瓊霄仙子和碧霄仙子。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其中雲霄仙子、瓊霄仙子、碧霄仙子合稱為三霄娘娘,可謂聲名顯赫,因為其創造九曲黃河大陣(亦稱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這個陣法可厲害了,闡教一方,十二金仙幾乎盡數折在三霄娘娘的九曲黃河陣之下,我們熟知的楊戬,金吒,木吒在封神大戰中均被其所擒,落在黃河陣裡被削去了頂上三花。神仙入此陣即成凡人,而凡人入此陣即死絕。

有一點注意的是,如太極博弈原理第一部所說的,我們見到的許多古人留下來的陣局都是隻有形局,但是缺乏引動之局,是以假如依葫蘆畫瓢,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生效的。

(注:金吒、木吒、哪咤,都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其中金吒為長子,木吒為二子,哪吒為三子。

三花,或叫三花聚頂。是指修煉的人對肉身三個部位的能量煉化之後,其能量往頭頂上沖,形成普通人肉眼看不見的氣泡之花。通常到了這步已經是神仙了,是以上面提到削去三花,實際上相當于把神仙打成凡人。)

很多人把《封神演義》當做一部虛構的小說,但是裡面有多少是真僞的,現代人是沒辦法考究的,不過,至少有一點無法否認的是,有些内容是流傳下來了,比如北方一些地區會每年會舉辦九曲黃河陣花燈,相比之下,在《倚天屠龍記》裡,我們到現在也找不打倚天劍和屠龍刀的下落。

再說下人道,太清天的太上老君所度的主要對象是人世間的修行者,人道的根性良莠不齊,有好有壞,比較複雜。

人道的修行者,成仙了跳出五行之後,如果不往其他仙島而是要歸三清的話,那麼就應歸太上老君所住的太清天。

同樣的,事無絕對,雖然太上老君所度的主要對象是人類,但是也可以是人類之外的其他物種,比如天神、動物等。

在封神之後,人間逐漸開始出現學習道教學術道法的風氣,成規模的是在東漢末出現了黃老道,推崇黃帝、老子,其學問亦稱為黃老之學。繼黃老道之後興起的是于吉的太平道及張道陵的五鬥米道(因當時的道資一律收五鬥米,約現代的20斤米,故名五鬥米道)。

太平道在曆史上隻是昙花一現,漢末便已消亡。

五鬥米道形成了以宗教為聯系紐帶的教團組織,以後便成為正統道教。

自此,道教在曆史上曾經先後有二百多個教派,時至今日,仍有法脈傳承的大約有幾十個教派。

現在流傳于世的記載道教派系輩譜是北京白雲觀所存《諸真宗派總簿》,截止于清代宣統年間,共列有八十派左右,有些是系譜的續字,有些是同一宗派的異傳,不是獨立一派。篇幅有限,具體派系就不一一羅列了,有興趣的可查閱總薄。

但,略提一下,如果按創派祖師進行劃分,則裡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

有文始派(關尹)、沖虛派(列子)、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鐘離權)、純陽派(呂洞賓)、老華山派(陳抟老祖)、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如果按照道教曆史上最大的派系劃分,則可以劃分為五大派:

1.正一道

又名天師道、五鬥米道、鬼道,始自漢張道陵,于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正一派道士大都是“專持符箓,祈雨驅鬼。”

一般說,正一道主要從事符箓齋醮,這些都是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傳道的精髓。

符箓包括符箓和齋醮二部分;符箓就是用符文咒水給人治病,或召神劾鬼或鎮魔降妖;

齋醮就是設定道場,請下仙界的神靈為人消災賜福。齋醮是道教的祭禱儀式,通俗來說就是做法事,但是有些場面是非常宏大的,數千人進行也有可能。

自從道教分衍宗派之後,正一道亦分為多派:

(1)合皂山(亦稱閣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樹市)主要傳葛玄靈寶法箓,稱靈寶派。

(2)龍虎山傳張道陵法箓,稱正一派。

(3)江西一帶流傳許旌陽法箓,稱淨明派。

(4)茅山派。

茅山有好幾個流派:

1)源于三茅真君的茅山派

茅山(位于江蘇省句容市),為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後稱三茅真君)所創,稱茅山宗,龍虎山正一、閣皂山靈寶合稱為“三山符箓”。

茅山宗法術除了一般的驅邪治病、抓鬼安宅和修行的内容以外,還有一些可以被分入“玄真門”的内容(道教玄真門,是一個重視法術、幻術、道術的門派,提倡“依玄妙秘術,與道合真”。),也就是變化之術,例如隐遁、變化、縮地、飛奔等。

2)源于李老君的茅山派

其所傳法術,有比較正統的,比如止血、平瘡、退煞等,也有一些偏門的,比如“玉女喜神”(一種夢交的法術),養小鬼等。

3)白蓮教所演化的茅山派

現今流傳在兩廣、江西、浙江南部還有福、香港等地。除了正統的看病、退煞等法術外,主要最擅長的就是降神附體的功夫,簡稱“神打”,這在港台一些影視中會經常見到,其法術體系稱為南傳法術,在此體系下的還有六壬、呂山、金英等派。

如一些派系所供奉的神牌位上有“大顯威靈”四個大字,即稱法教茅山派、法家茅山派或大顯威靈法茅山派。如果讀者看過香港的一檔節目《有線怪談》,就可以經常聽到司徒法正師傅的金句“人見低頭,鬼見伏地,大顯威靈,百煞潛藏。”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我們看到的林正英演繹的茅山道士,應當是民間南傳茅山大顯威靈法的茅山法教。

2.全真道

約西元1167年,王嚞(亦名王重陽)至山東甯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其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其教規與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葷腥,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宮觀内,以清修煉養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

王重陽在在山東、河南收了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全真七子”,即:馬钰(丹陽子)、丘處機(長春子)、譚處端(長真子)、王處一(玉陽子)、郝大通(太古子)、劉處玄(長生子)和馬钰之妻孫不二(清靜散人)。

大部分以北方地域歸類的派系,如武當派(湖北)、華山派(陝西)、崆峒派(甘肅)等都歸屬于全真道。

3.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創使人為滄州劉德仁,時在金熙宗皇統年間。其教以苦節危行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者。

其教至元末猶不衰,但元以後逐漸衰微,後至消失。

4.太一道

創始人為衛州(今河南汲縣一帶地方)蕭抱珍,時在金熙宗天眷年間(西元1138-1140年)。其教傳“太一三元法箓”之術,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箓法術,而太一道獨以此出名,主張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禦世。

其教至公元1324-1328年猶不衰,但以後則漸次衰微,後至消失。

5.淨明道

亦稱淨明忠孝道,發于南宋西元1131-1162年期間。該道派奉許旌陽為教祖。行教側重以符箓禁咒驅邪降妖,以守一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傳播於江南,在元明間影響較大,以後漸衰微。

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興起于北方;正一道、淨明道則興盛于南方。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早已失傳。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目前最大的道教分全真與正一兩大道派,其餘規模并不大但比較活躍的有茅山教、崂山教、武當教、闾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