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troke:兒童腦卒中的神經影像學進展

當一名兒童有類似中風的症狀時,必須明确的關鍵問題包括:确認中風而不是假性卒中、中風發病機制、腦損傷的病理生理學以及恢複潛力的評估。在未來十年中,技術進步将使腦血管病的多個階段,包括預防中風、急性中風和中風後康複,都能得到更好的監測和個性化治療。神經影像學在每個領域都可能發揮核心作用,新的神經影像學方法的重點将不僅着重于繪制先前組織損傷的分布圖,還将擴充到分子和血液動力學生物标記物,這些标記物可量化組織功能和健康狀況,進而對患者進行分類以進行預防性治療和優化治療方法。

CT灌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顯示組織功能特征,尤其是MRI,在兒科檢查中不可或缺,因為它能夠顯示軟組織、血管以及在無電離輻射情況下定量顯示缺血組織的血液代謝标志物。這篇文章着重于回答對疑似中風兒童進行進階神經影像學檢查後的臨床問題,并強調如何使用定量的、無創的影像學檢查拓寬兒科中風影像學領域。

急性卒中的神經影像學研究

當一名兒童有類似中風的症狀時,急診磁共振成像(emergent MRI)可用來确認是否為中風,而不是假性卒中。與成人常用的首選成像方式CT/CT血管造影不同,對于兒童,CT血管造影要求通過兒童的小靜脈線進行快速、适量的對比劑注射,這會造成不必要的機體負擔,且在CT圖像上,中風與假性卒中難以區分。是以,MRI成為首選方法。新局竈性神經系統症狀的鑒别診斷最常見的是癫痫發作性癱瘓或偏癱性偏頭痛,這在頭顱CT上無法鑒别,據報道CT漏診了兒童中多達47%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後經MRI證明)。30秒的擴散權重成像(DWI),可快速評估是否發生了缺血性中風。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4-6min)則比CT血管成像(1-2min)需要的時間長。如果确診為缺血性中風,則在提供支援治療的同時,需要就“是否對腦再灌注區域進行額外幹預”做出緊急臨床決定。

為了評估幹預的适當性,在正常靜脈溶栓視窗(例如4.5h)外,可以使用影像學根據仍然可挽救的缺血組織的範圍對患者進行分類以進行再通治療。由于延遲和排除類似卒中的症狀,很少有兒童适合靜脈溶栓治療。例如,在最近對209名缺血性中風兒童的研究中,從症狀開始到确診的中位數間隔為22.7h(四分位數範圍,7.1-57.4h)。

然而,随着機械取栓時間窗的延長,兒童将更多地成為标簽外再灌注治療的候選對象。最近的DAWN(應用DWI或CTP聯合Trevo裝置進行神經介入治療)和DEFUSE-3(影像學後的血管内治療)研究進展,能夠準确識别有梗死危險的活組織。缺血性中風評估結果表明,成年患者在症狀發作後6至24小時内可在血栓切除術中受益。然而,在兒童中,當使用為成人設計的導管時,患者年齡和血栓位置也應當納入考慮。機械血栓切除術雖然是可行的,但相應準備措施的減少、無需幹預可獲得更好的結局(因為兒童通常有更好的動脈側支)以及未成熟的大腦在受傷後恢複康複的可塑性增加,這都表明了兒童手術的風險效益比可能與老年人不同。

關鍵問題在于區分已經或将要進展為梗死(核心)的組織和有梗死風險(半暗帶)或缺血但不會進展為梗死(良性血量減少)的缺血組織。傳統方法采用DWI聯合灌注權重成像,并期望DWI上的高信号區域(低表觀擴散系數)與細胞損傷和梗塞核心相一緻,而該區域外仍表現出低灌注的組織則為缺血半暗帶。然而,DWI上的病變亞區域可能不會發展為梗塞,灌注權重成像上的灌注不足區域可包括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帶和良性血量減少區,這些區域的組織在沒有再通的情況下可自發存活。相對于成年患者,兒童半暗帶的演變史仍沒有明确特征。

在成人的臨床影像檢查方法中,基于示蹤劑和外源性造影劑(如CT灌注或動态對比MRI)的灌注定量方法,在兒童中較難接受。前景較好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有pH權重的化學交換飽和轉移(CEST)和灌注權重的動脈自旋标記(ASL),都可在5分鐘内完成無創性檢查(表1)。使用這些方法的前提是,當腦灌注降至臨界水準以下時,選擇性神經元丢失開始(約為基線灌注的50%)、組織酸中毒和可逆性偏癱開始(約為基線灌注的35%)、細胞去極化和不可逆損傷(約為基線灌注的20%)。從成人研究中回顧了正常和異常血流動力學參數的門檻值。雖然還沒有建立類似的兒科門檻值,但已經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對兒童(10天-16歲)的血液代謝變化進行了量化,結果表明,腦血流量(CBF)和腦氧代謝率(CMRO2)從出生後的約為成人值的50%-60%增加到8歲時的約為成人值的120%-160%(取決于大腦區域);相比之下,氧提取分數(OEF)在整個年齡範圍内與成人值更接近。

無創性ASL相較于有創灌注成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ASL類似對比劑團注增強,使用單一或組合的射頻脈沖對動脈血進行磁性标記(圖1)。标記後,動脈血流入大腦,在毛細血管水準與組織水交換,減弱組織液信号。通過将該标記圖像與未标記動脈血的圖像進行比較,可以獲得灌注權重圖像,并應用流動修正Bloch方程将其轉換為CBF圖(機關:ml(min·100g))。而該方法的挑戰在于怎麼縮短獲得覆寫全腦圖像所需的掃描時間,同時在血液到達時間>2秒的情況下不影響定量準确性和成像品質。利用三維讀出器、陣列接收線圈和标準發射線圈,可在5分鐘内完成2-4 mm各向同性空間分辨率的ASL序列。已在成人和兒童中介紹了ASL采集和分析過程,包括與半暗帶區的相關性。

表1:新興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方法 名額 評估項目 覆寫範圍(體素大小) 缺陷 時間(min)
ASL CBF 急性卒中半暗帶與組織功能 2D或3D全腦,區域定量CBF(3-5 mm) 可變标記和較長的血液到達時間,難進行定量解釋 2-5
APT(酰胺質子轉移成像 pH/酸中毒 急性卒中半暗帶 3D全腦,區域定性分子資訊(2-7 mm) 急性中風的掃描時間較長;量化方面未達成共識 4-12
血管壁成像 血管壁、管腔、增強情況 血管炎、動脈病、夾層、動脈粥樣硬化 頸部和顱内主要血管(0.6-0.8 mm) 腦脊液影響;顱内血管壁空間分辨率 4-11
腦BOLD成像 腦血管儲備(CVR) 腦血管儲備能力/中風風險 2D全腦覆寫,區域定性資訊(2-4 mm) 多數應用并非量化 5-12
自旋标記下的T2弛豫 氧攝取分數(OEF) 耗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中風風險 定量OEF測量(2-4 mm) 僅限全腦OEF的測量 1-2
非對稱自旋回波 OEF 區域氧氣消耗和輸送平衡 全腦覆寫,區域定量OEF(2-4 mm) 複雜的後處理;量化方面未達成共識 3-10
波譜成像 GABA 興奮/抑制失衡、可塑性 單體素(20-40mm) 空間覆寫範圍有限;大分子污染 5-10

腦血管儲備(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也稱腦血管反應性,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遠端腦動脈的代償性擴張或收縮使腦血流維持正常的能力。

當動脈血流經毛細血管床時,血液中的部分氧被腦組織吸收,大腦消耗氧的速度被稱為腦氧代謝率(CMRO2)。CBF 代表血流的速度,OEF 指血液流經毛細血管床後被組織攝取氧的百分比。

Stroke:兒童腦卒中的神經影像學進展

圖1動脈自旋标記磁共振成像(ASL-MRI)監測外科血管重建。

A:在ASL-MRI中,使用單個(脈沖或連續的)或一系列(僞連續的)射頻脈沖對血液進行磁性标記,之後反轉的血液流入成像層面的毛細血管,與組織液交換,并衰減血管外水信号。通過将該圖像與其中未标記血液的圖像進行比較,可以獲得灌注權重圖。

B:煙霧病合并左側頸内動脈床突上段閉塞、右側頸内動脈遠端局竈性狹窄和雙側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的飛行時間磁共振血管成像。

C:雙側腦硬膜動脈貼敷術前後(左後22個月,右後16個月)ASL-MRI顯示術後腦血流量(CBF)改善情況。FLAIR:流體衰減反轉恢複。

如果您對ASL及DTI處理感興趣,歡迎點選下文浏覽思影科技腦電資料處理課程及服務(目前思影采取預報名制度,以下所有課程均可報名,受疫情影響部分課程時間或有調整,報名後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系):

磁共振ASL(動脈自旋标記)資料處理班

第十二屆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南京3.21-26)

彌散磁共振成像資料處理提高班

思影資料處理業務二:結構磁共振成像(sMRI)與DTI

思影資料處理業務三:ASL資料處理

為了進一步區分良性血供減少區和半暗帶,必須清楚組織的代謝環境的作用。為了維持跨膜離子梯度,半暗帶區域組織OEF增加,且為厭氧糖酵解。無氧代謝導緻組織酸中毒,是以酸中毒可能是損傷的敏感名額。酰胺質子與水交換的速率受pH的影響,通過交換相關的飽和原理,這種影響可以用質子磁共振波譜來評估。最近研究表明,酰胺質子轉移(APT)化學交換飽和轉移MRI是一種對pH敏感的MRI方法(圖2)。化學資訊是通過酰胺質子(主要在肽骨架上,體内濃度約為70-100mmol)與成像的水質子(濃度約為110M)之間的飽和磁化轉移而獲得的。且在較寬的生理pH(pH>3)範圍内,交換率是堿催化的,是以,APT對水信号的影響随pH降低或組織酸化而減小。

APT陽性病竈可能比DWI陽性病竈或峰值時間圖更接近30天随訪MRI所見的最終梗死體積(圖2)。這是因為由于缺血期間的無氧代謝導緻組織酸中毒,APT可以通過間接的pH成像來洞察缺血組織的能量狀态。Sun等人通過監測麻醉大鼠大腦中動脈閉塞後pH值的變化證明了這種方法的潛力,現在已經在成人中使用這種方法進行了人體研究,以更好地描述缺血半暗帶的特征。(他們選取大腦中動脈閉塞成年大鼠模型進行實驗,采用多參數MRI,包括T1、T2權重成像、DWI、APT成像及腦血流圖,分别對腦梗死後3.5h和24h的大鼠成像,對比成像結果發現,3.5h的腦梗死區在腦血流量上是低灌注,T1和T2成像上未發現任何改變,也未發現表觀擴散系數效應,而APT成像顯示明顯低信号,同時低信号區代表的梗死區與動物死後解剖判定的梗死區域顯示一緻,是以,APT成像在梗死急性期診斷的特異度和準确度要高于其他MRI技術。同時,由于缺血半暗帶區伴随着腦血流低灌注及pH值下降,與良性血量減少的pH值無改變形成鮮明對比,是以,APT成像不僅可以在腦梗死早期對病竈進行診斷,也可鑒别缺血半暗帶與良性血量減少)。然而,對亞急性期APT變化的解釋仍然很複雜。由于血管閉塞、蛋白水解和發炎導緻的能量衰竭可能會增加可移動酰胺的數量,而不是由較低的pH引起的變化。此外,部分組織再灌注、緩沖過程後乳酸的流失,甚至是微小的溫度變化都會影響APT結果。亞急性腦缺血時發生了從酸中毒到堿中毒的轉變,這使得在評估APT變化時考慮病變時間變得更加重要。最近對急性中風中APT的化學交換飽和轉移進行了綜述。( doi:10.1177/0271678X17700913)

Stroke:兒童腦卒中的神經影像學進展

圖2 組織酸中毒的半暗帶影像。

A酰胺質子轉移(APT)化學交換飽和轉移磁共振成像利用水中共振的+3.5ppm的酰胺質子與周圍的水質子交換。

B交換率在生理範圍内是堿催化的,更酸性的環境産生更低的交換。

C在水激發和探測前,在酰胺共振處施加非共振預脈沖時,質子交換會導緻水信号的降低。

D 1例急性卒中合并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随後行機械取栓治療。發病後2~4hMRI結果:廣泛的半暗帶和APT效應減弱的區域。正常的APT圖顯示[1-飽和後信号](更酸性的環境黑暗);在30d的随訪中,相比表觀擴散系數(ADC)或峰時間圖(TTP),急性APT圖顯示病變與液體衰減反轉恢複(Flair)更一緻。17RF表示射頻

(注:APT是一種用來檢測酰胺質子對特定化學物質交換飽和的成像技術,是一種新的分子MRI功能成像方法,通過給予特定頻率脈沖飽和細胞内蛋白質或多肽的酰胺質子,在适宜溫度及酸堿度的條件下,飽和的質子與存在周邊的水質子進行化學交換,将部分飽和質子的能量轉移到水質子,通過探測水質子信号的改變來反映APT效應的強弱,根據獲得的水質子信号高低,結合脈沖頻率、信号改變參數與速率濃度相關計算公式,得到組織内蛋白質濃度及pH值,間接反映組織結構的蛋白質含量和酸堿度資訊。)

神經影像學與卒中預防

減少中風相關的發病率還取決于對早期生物标記物的了解,這些早期生物标記物可預測缺血性進展,并可預先識别在顯性中風前需要積極預防治療的患者。衆所周知,患有腦動脈病的兒童有很高的中風複發風險。優化護理和降低總體發病率的關鍵是找出首次或複發中風風險最高的兒童,并提供個性化的預防治療。即使在接受相同治療和動脈狹窄程度相似的兒童中,梗死風險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是因為組織水準的血流動力學補償機制存在個體差異,且 (1)側支循環建立水準,(2)腦血容量自動調節維持CBF以及(3)CBF的調整以維持正常範圍的OEF和CMRO2,這些都因個體而異,并且反映血液代謝組織水準補償不足。

夾層

動脈夾層是繼發于内膜撕裂或動脈壁出血後的頸動脈或腦動脈壁血腫。結果常常是動脈栓塞或血流動力學卒中或動脈瘤樣擴張。雖然準确的診斷對指導急診和長期治療很重要,但用管腔成像很難将夾層可視化。

使用血管壁成像MRI評估血管壁越來越受到關注。該方法可抑制管腔血液和腦脊液信号,進而可将介于兩者之間的東西可視化(即血管壁)。可以使用快速自旋回波讀出或利用反轉恢複序列來使血液磁化的縱向分量為零來抑制血液信号。腦脊液信号可通過類似的飽和/反演恢複原理或預讀脈沖序列來抑制緩慢流動的自旋等色譜信号,進而得到抑制。

血管壁成像可以在順磁性對比劑注射前後進行。血腫在T1上為高信号,對比劑注射後,血腫外血管壁通常會增強。其他動脈病變(例如血管炎)也可能會有增強(圖3)。強化可能反映發炎、血管供應增加或症狀性斑塊的内皮有通透性,而無強化的厚壁可能是微血管疾病和新病變風險的一般标志。此外,多個血液代謝對比可以提供組織水準補償機制的綜合概況,不同的血管壁對比情況,如增強程度、同心性增厚、質子密度或T2權重對比,可以提供關于疾病狀态的不同資訊。

Stroke:兒童腦卒中的神經影像學進展

圖3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A血管壁信号對比。

B水痘感染後短暫性腦動脈病變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上顯示左側内囊急性梗死,左側頸内動脈、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末端狹窄;增強後血管壁成像(VWI)顯示向心壁強化(箭頭:右)。

C椎動脈醫源性假性動脈瘤。T2權重成像顯示慢性丘腦梗死(箭頭)。導管血管造影顯示管腔不規則。VWI顯示室壁增厚和向心性強化(箭頭;右圖)

D大動脈炎。納米氧化鐵(鐵基血管内造影劑)血管造影顯示左頸總動脈不對稱的小口徑(箭頭),繼發于血管壁增厚。平掃VWI顯示左側頸總動脈的環壁增厚(箭頭)。造影後成像顯示左側頸總動脈血管壁強化(箭頭),表明發炎活動。

煙霧病

煙霧病的發病機制不明,常表現為頸内動脈床突上段、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狹窄閉塞,側支血管發育。煙霧病患者中風的風險很高,且将患者進行分類内科治療和外科血管重建的最佳政策尚未達成共識。

從神經影像學的角度,側支循環不足以維持足夠的氧氣輸送的實質存在梗死的風險。從傳統角度來說,顱内血管狹窄的程度和側支循環的存在是中風風險的替代名額。這些大血管改變可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衡量,這是煙霧病分期的金标準。血管造影與結構彌散權重、T2權重和T1權重MRI相輔相成,分别用于判定急性梗死、慢性梗死以及組織結構和萎縮。但是,仍需要記錄血液動力學變化并衡量功能和代償性變化演變的成像技術。

越來越多的兒童使用ASL-MRI測量組織水準的CBF(圖1),可一緻地顯示大腦中、前動脈區域的低灌注模式,且常伴有後灌注。煙霧病的ASL結果非常複雜,因為血液到達時間很長,根據成像參數的不同,可以表現為沒有信号或高信号。當CMRO2的影響可忽略或發生微小變化時,CBF增加,毛細血管和靜脈内和周圍順磁性脫氧血紅蛋白相對于抗磁性氧合血紅蛋白的比例将減少,進而延長周圍水T2和T2*,增加MRI信号(即血氧水準依賴[BOLD]效應)。是以,T2*權重序列可用于在影響血液群組織中二氧化碳和pH水準的代謝時進行腦血管反應性繪圖:使用藥物誘導的碳酸酐酶抑制劑(如乙酰唑胺)或呼吸刺激(如高碳酸血症)。腦血管反應性可能比基礎CBF更能預測預後,因為它表明組織實質對灌注壓力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該方法已應用于兒童煙霧病血管病變。

鐮狀細胞性貧血

鐮狀細胞性貧血(SCA)是一種容易并發腦血管病、隐性腦梗死和中風的單基因疾病。中風的一個重要機制是血流動力學失衡(血流量和氧供應減少)。經顱多普勒超聲常用來評估SCA患兒的血流速度,大腦中動脈和頸内動脈遠端血流速度的升高為初始卒中風險提供了名額。然而,經顱多普勒超聲不能提供有關CBF的直接資訊,不能評估無症狀腦梗死,也不能确定梗死複發的風險。

患有SCA的兒童通常會導緻CBF緩慢增加,這取決于含氧量和血紅蛋白S分數、血管病變程度和腦血管儲備的平衡。但這些因素以相反的方式影響着腦血流量,攜氧能力降低導緻腦血流量增加,腦血管儲備降低時腦血流量減少。OEF(消耗的氧氣與輸送的氧氣之比),相對于CBF更具分辨能力:當CBF不足以滿足血流動力學需求時,增加OEF的梯度将保持或輕度降低CMRO2水準。

可通過測量大、小靜脈内和周圍的水弛豫程度來量化血氧飽和度,再利用動脈血氧分壓和血細胞比容可以據此估算出CMRO2或OEF。磁共振自旋标記下的T2弛豫測量技術是一種快速、全面定量OEF的方法,可與灌注測量相結合來量化CMRO2。磁共振自旋标記下的T2弛豫測量技術原理是通過比較通過動脈進入大腦的血液與通過靜脈離開大腦的血液的氧合水準的差異來量化OEF。使用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法估算動脈血氧飽合度,通過自旋标記原理分離靜脈血液信号并将不同有效回波時間的T2權重序列以對靜脈血液T2信号進行定量,進而量化靜脈血氧含量,然後通過血液T2值,血細胞比容和血液氧合相關的校準模型,将其轉化為靜脈血氧飽和度。T2弛豫自旋标記成像以可重制的方式快速(約1min)估計全腦OEF,但僅提供全腦OEF的估計。區域OEF估計可以通過評估局部血管外水弛豫來獲得,常使用不對稱自旋回波序列。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提供血氧合水準和相應的OEF圖,但是需要更複雜的信号模組化,且須考慮小血管和大血管之間的血細胞比容差異,場敏感性的宏觀來源,血管内和血管外效應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腦血容量和血管方向。最近的研究表明,在SCA兒童中,非對稱自旋回波成像技術(ASE)顯示OEF升高與白質病變共存,而成人SCA中,單獨使用自旋标記下的T2弛豫測量技術,OEF升高與更嚴重的臨床損傷對應。且輸血後OEF和CBF降低的程度可能随着疾病程序有所不同,兒童與成人之間也不同。

神經影像學與卒中康複

兒童中風後預後往往比成年人好。在加拿大兒童卒中登記處的484名缺血性卒中兒童中,出院時30%患兒神經功能正常,剩餘70%患兒,36%輕度,24%中度,10%重度。大腦的可塑性有助于兒童中風後機體的恢複,盡管在某些情況下,腦損傷時年齡較小可能導緻較差的結果。是以,需要能預測康複或指導靶向治療的成像協定。

神經興奮性是由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介導的,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是成人大腦中主要的興奮性和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釋放的突觸在谷氨酸能突觸發育前就形成了,而GABA由于氯離子受體的延遲表達而受到抑制,進而導緻氯離子反轉電位的負轉。在急性缺血性中風期間,細胞外GABA的增加導緻緊張性抑制和興奮性門檻值增強。在亞急性期和中風後的早期慢性期,抑制持續存在,細胞不能适應長時程增強和長時程抑制,導緻神經可塑性受損和認知重塑不足。據報道,大鼠大腦中動脈閉塞後,亞急性期組織GABA下降近2倍,這一發現部分歸因于三羧酸循環的抑制和谷氨酸的升高,這表明卒中後GABA是動态變化的。抑制可以通過輔助調節兩個半球的興奮性來改變:經顱磁刺激或經顱直流刺激顯示通過上調受損半球的興奮性和下調對側半球的興奮性來促進運動恢複。研究表明,通過藥物抑制或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體治療,可以改善中風後的恢複。

盡管目前還不常見,但通過神經影像學對卒中患者進行可塑性誘導治療十分有效可行。有研究表明,興奮-抑制機制和血液動力學平衡的變化會引起相似的BOLD反應,但潛在機制不同。另外,多模态成像和波譜提供了更全面的視角,僅評估BOLD信号的研究未能充分表征神經功能。利用1H磁共振波譜和譜編輯技術,多個研究小組測量了局部組織GABA和谷氨酸水準。在最近的一項試驗中,17名成年缺血性中風患者在中風後3-12個月期間接受為期2周的強制誘導運動療法,運動能力改善與GABA水準的變化相關(P<0.01)。盡管還不成熟,但根據梗死區周圍組織的功能性特征,如神經化學和血液代謝名額,可對患者進行分類康複治療。

至于失語(由纖維束連接配接的遠隔損傷部位的神經功能缺陷),可用定量的擴散張量成像和纖維束成像來評估。從纖維束中分離出來的定量擴散張量成像名額(即分數各向異性和平均擴散系數)可以正确預測運動預後較差的新生兒卒中病例。擴散張量成像名額可作為生物标記物來預測康複治療後的運動結果的改善情況。更複雜的基于Multishell彌散磁共振成像的采集技術,如NODDI(神經突起方向離散度及密度成像)和SMT(Spherical Mean Technique),可提供比擴散張量成像更具體的白質微結構生物标記名額。

超高場下的神經成像

現使用的磁共振大多數為1.5T-3.0T,然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最近準許了将7.0T磁共振投入臨床使用,這可能為下一個十年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信噪比随磁場強度線性增加,是以,理論上,達到3T掃描的相同空間分辨率,7.0T用不到一半的時間即可完成。這對解剖結構較小且時間依從性有問題的未用鎮靜劑的兒科病例很有幫助。且7T還有額外優點,在3T磁共振中化學交換飽和轉移、BOLD和ASL等方法存在的問題,如化學位移離散度的增加,血管内相對于血管外的液體T2*信号降低,血液T1值延長,在7T中會得到改善(圖4)。在實踐中,優點也包括高空間分辨率,精确定位BOLD中功能區域,允許ASL更長的标記延遲時間。但7.0T的也存在很多技術難題,包括所需的發射場不能保證在目前安全範圍内獲得,主磁場和發射場的不均勻性,植入物發熱問題,有限的線圈覆寫範圍問題以及7.0T系統的可通路性有限。7.0T磁共振成像臨床相關應用的綜述。(doi: 10.1016/j.ejrad.2011.07.007)

Stroke:兒童腦卒中的神經影像學進展

圖4高場解剖像和血流動力學成像。

A 7.0T血管壁成像顯示顱内血管壁節段(白色箭頭)和基底動脈病變(黑色箭頭)。

B同一志願者在3.0T(1mm)和7.0T(0.7 mm)條件下,正常掃描時間為5min,進行T1WI掃描。

C 7.0T,不同的标記後延遲時間的ASL圖像,展現了長到達時間(3000-4000ms)定量腦血流量的潛力,這在中風中比較常見。圖來自一名成年人。

結論

神經影像學開始被用來評估複雜代謝情況和血流動力學特征,這些特征與腦血管疾病有關:(1)預測新發或複發的中風;(2)評估急性中風組織特性;(3)表征恢複潛力。未來十年,非侵入性神經成像的進步對于評估組織健康将提供更完整的視角,在外源性造影劑有害或禁忌的兒科群體中尤其重要,但同時應進行長期随訪,以評估機體對治療的反應和恢複潛力。

原文:Neuroimaging Advances in Pediatric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