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作者:牛柄膳杬

我生于1968年,年過半百。近幾年,小時候看的電影經常浮現在腦海,或是因為一首歌、一句台詞、一幅畫面,揮之不去。那時候,電影産量小,看電影的機會不多,好多電影看了好幾遍,因而記得更清楚。

現在閑來無事,就把十來歲時親眼看過的電影回憶一番,慰藉一下追憶舊時光的情懷。影片不見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見它的年齡是最好的!

《應聲阿哥》:1982年,北京兒童電影制片廠出品。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基本劇情:講述北京小朋友京京來到雲南景頗山區看望在那裡工作的媽媽,在大家的幫助下改掉自身的缺點,并與景頗小朋友結下深厚情誼的故事。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最深印象:1、八十年代初,雲南題材的兒童電影比較紮堆,唯對這一部印象最深。當年觀影時,我已經14歲,這是我少兒時代以少兒心态看的最後一部兒童電影。随着影片結尾小主人公揮淚告别大山,告别應聲阿哥,告别好夥伴,我的童年生活也宣告結束,身心開始快速成長,煩惱也随之增加了。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2、回聲是這部電影的主線,成長在平原的孩子對此充滿好奇。當時已經隐隐約約知道“應聲阿哥”不是一個真人,而是自己的回聲。後來更明白,應聲阿哥就是大山,就是有聲必應的好朋友!對大山好奇,對大山裡的蘑菇、木耳好奇,對雲南景頗族的服飾、美食、風光好奇,那時候的電影真得就是我們打開世界的視窗!我都有了回農村老家住的念頭,卻也隻是想想而已。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3、影片的開頭特别好。京京坐在高高的大馬上不敢下來,山裡的孩子在圍觀。大家看北京來的小朋友就像京京看到大水牛、野蘑菇、木耳一樣新奇,鏡頭閃過每個小朋友的神态,小泥猴更是飛身上馬保護京京,即将展開故事的小主人公們的性情躍然紙上,這個情節把背景交代得很充分。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4、影片中孩子們的日常玩耍是真實的,我們當時是有發言權的。怎麼對待外地來的新朋友,怎麼在陌生環境做客,描繪得細緻可信。小泥猴喜歡京京的口琴,京京喜歡小泥猴的木馬車;小男孩們打架、吵架是常事,鬧過以後還置氣不說話,非得有和事佬才行;一旦和好,比原來還要親。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童年夥伴吧,友誼那麼純真!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5、影片中的老奶奶就是金句大王:“别哭了!男子漢哭多了骨頭就變軟”、“你倆枕一個枕頭,鑽一個被窩,再做上一個好夢,然後就把吵架的事全忘了”......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老奶奶說的每句話都在理,都能應驗,禁不住淚濕眼眶。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6、記住了一段感人情節:因為錢不多,小泥猴隻給京京買了一碗美食餌絲,其它小朋友隻能咽唾沫。山裡的孩子好客,他們能把最好的東西無私獻給客人。小京京也懂事了,他學會了分享,分給大家一起吃。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有幾個能做到這一點。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小時候看過的老電影(97):《應聲阿哥》

這是一部交換人生體驗的電影,是前些年風靡一時的綜藝節目《變形計》的鼻祖。城裡的孩子自私、任性、高傲、嬌氣,山裡的孩子勤勞、勇敢、憨厚、純樸,大家吃住、玩耍在一起,互相影響。山裡的孩子開闊了眼界,城裡的孩子變得講團結、懂友誼、愛勞動,他們真誠、熾熱的情感,如陣陣春風,吹拂和洗滌着人們的心靈。

山林裡,迷路的京京聽到了應聲阿哥的呼喊,是好友小泥猴在呼喊嗎?是,也不是!

您還記得哪些細節?一起探讨一下吧。

@牛柄膳杬,分享有價值的感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