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剛滿1歲,正是好奇的時候,尤其是對于發光、發亮的東西。
這天康康媽媽下班回家,奶奶說晚上帶寶出去,他現在特别喜歡小區地上亮的燈,一直要摸。
媽媽立馬警惕了起來,地上亮的燈?那不就是地燈,太危險啊!
不過還好,因為她們小區裡的地燈是在草叢附近,奶奶擔心蚊子咬寶寶,是以就沒讓他靠近。
01.并非所有寶寶都這麼幸運
去年,濟南一名5歲女童因小區地燈漏電不幸身亡。
據報道,孩子外公帶他在小區裡玩,孩子跑來跑去的。該小區地燈壞了之後,有一個線頭一直露在外面,加上這幾天下雨之後就漏電了。
地燈事件何止這一起,2020年6月30日晚,湖北鄂州某小區一6歲半男童與小朋友在小區石子路玩耍時,被廢棄的地燈電線電倒,送醫搶救後身亡。
2017年,江蘇徐州一名一歲女童在廣場玩耍時倒地,手按在地燈上,被燙得滿手水泡。
事後,孩子家長特地做了個實驗:雞蛋攤在地燈上,1分鐘就熟了。
2015年浙江瑞安,孫女士帶着2歲的兒子到公園裡玩耍,孩子用手摸了一下公園裡的地燈,沒想到手掌上立刻起了四、五個大水泡。
02.地燈,小區裡的隐藏殺手
夏季的深夜,吹着小風,肆意享受着雨後的涼爽,聽着蟲鳴,路旁一盞盞地燈為你照着向前的路。
這樣的畫面着實很美,讓人的心情立馬就靜了下來。
但對于孩子來講,小小的地燈就暗藏殺機。
為什麼說地燈是小區的隐藏殺手?
有消防人員曾經做了一個測試,結果顯示:景觀燈工作5分鐘,表面溫度就能達到70度以上,内部溫度達到100度以上;地燈溫度更是能達到196.7度。
曾經在網上還看到一個部落客在地燈上烤做千層蛋糕的餅皮,前後不到3分鐘,5張餅皮就烤熟了。這地燈真的是可以當“電餅铛”使用了。
除了地燈表面溫度高以外,年久失修、線頭裸露等可導緻任何一個人(不僅僅限于兒童)觸電身亡。
上文提到的案例僅僅是冰山一角,現實中還有很多如此遭遇的孩子。他們中幸運的人,到醫院後被搶救了過來,又或者手上被燙了大水泡,但無性命之憂。不幸的,則從此與家人天人永隔,家裡人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去這個陰影。
對于我們來講,無論哪個結局都是不幸的。
是以,就需要家長在看護的時候小心、謹慎!
除此外,地下車庫中燈光昏暗,又存在諸多盲區,是以家長遛娃一定不要選擇這裡。
03.孩子不幸被燙傷、電擊要如何做?
燙傷
此前一6個月女嬰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老人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
不幸的是孩子當天下午就被送到醫院,送醫後2小時,意識模糊,反複嘔吐7次,已處于嚴重的醉酒狀态。
據接診醫生說,如果晚一些,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緻休克死亡。
是以,燙傷後錯誤的處理方式很可能危及生命,一定要記住這5字“真言”—沖、脫、泡、蓋、送。
①遠離燙傷物(熱水、化學物質);
②沖。燙傷之後立即用涼的自來水沖洗燙傷部位,并持續10分鐘,這樣可以幫寶寶緩解疼痛;
③脫。如果燙傷部位沒有這個衣物遮擋,可不用這個步驟。用涼水浸泡受傷部位衣服,然後将衣服小心脫下。如果衣服緊緊貼在寶寶身上,就用剪刀剪開,避免衣服與傷口的摩擦形成感染。
④泡。沖到寶寶沒有那麼痛的時候,将燙傷部位浸泡在涼水裡。
⑤蓋。如果燙傷區域沒有水泡,用一塊無菌紗布或者清潔、幹燥的棉布覆寫燙傷面;
⑥送。如果燙傷區域有水泡,不要刺破,最好将一塊無菌紗布(或者幹淨的棉布)覆寫在燙傷面,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Ⅲ度燒傷(損傷皮膚全層壞死或含皮膚以下各層組織(脂肪、肌肉、骨骼),受傷處呈灰或紅褐色)的情況下,應立即無菌紗布(或者幹淨的棉布)簡單包紮,避免污染和再次損傷,燙傷面不要塗擦藥物,保持清潔,迅速送醫院治療。
電擊
如果現場有兩個人的話,一個人立馬撥打120,另一個人現場施救。如果隻有一個人的話,脫離電源後,或者在尋找絕緣材質的同時撥打120。
①脫離電源。關閉電源開關,用幹燥木棍、布條或者塑膠等絕緣材質将電線或者孩子移開。
②根據情況施救。
如果觸電者意識清醒,保證周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就讓他躺着,你在一旁觀察狀況等待救護車到來。
如果觸電者有心跳無呼吸,讓其仰卧平躺後,解開上衣領,手捏鼻、口對口吹起,實施人工呼吸。
如果觸電者神志不清醒,呼吸、心跳都已停止,持續心肺複蘇,直至醫護人員到達現場。
不知道如何做,可以點選《1歲孩子自家衛生間身亡!罪魁禍首竟是它,家長一定要警惕!》這篇文章提前學習。
每每在教給大家如何急救的時候,真心不想讓哪個人用到,但是又必須掌握,畢竟意外來的時候,不會提前跟你打招呼。
警示的文章發了不少,但還是有家長沒有警惕起來,總認為這些事情離自己很遠,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之前無意中看國外這樣一則廣告:
提問者:去年我們州的車禍死亡人數是249人,你覺得你可以接受的一個數字是多少?
回答者:嗯......可接受的?70人吧
然後70個人走了出來。
回答者驚訝道:那都是我的家人
提問者:現在覺得,可以接受的是多少人?
回答者看着站在隊伍最前頭的妻子,堅定地說了個“0”。
這個問題同樣送給正在看文章的你,你可以接受出現意外的數字是多少?
如果也是“0”,希望你以及動員你的家人一起學習起來,孩子安全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