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椰子水不安全?誰更适合喝椰子水

最近網絡熱議,有網友因為喝預開口的椰子水而造成不适。于是「能不能喝椰子水」「誰不适合喝椰子水」等話題上了熱搜。

所謂椰子水,就是剖開椰子之後,從裡面倒出來的澄清液體,有很淡很淡的甜味,還有一種獨特的天然風味。椰子水中不含有脂肪,脂肪全在白色的椰子肉裡面。

這次椰子水之是以登上熱搜,是因為它帶來了一些麻煩。

網友說,

買了一個預先開了口的椰子,喝了幾口椰子水,才發現椰子水有點渾濁了。然後他感覺到天旋地轉,頭暈眼花,繼而惡心嘔吐。吐得好點之後,沒有去醫院治療,但第二天又發了高燒......

其實這大機率是椰子水裡的緻病細菌,或細菌毒素,惹來的麻煩。

椰子水含有糖、維生素和礦物質,适合微生物快速繁殖。同時,椰子水這種「小清新」型果汁酸度很低,糖和營養素又直接溶在水中而不是藏在水果細胞裡,對細菌增殖的抵抗力太弱,比橙汁、蘋果汁、番茄汁等有一定酸度、含有多酚類物質的果汁更弱,是以尤其需要小心。

本來人家椰子殼封得嚴嚴實實,就是為了保護裡面的椰子肉和椰子水,避免外界微生物的進入。

然而,在預開口之後,椰子就失去了密封性,會接觸到空氣中的細菌,以及開口工具上的細菌。如果開口後在室溫下長時間存放,細菌大量繁殖起來,就有可能會導緻細菌性食物中毒。網友發現本應清澈的椰子水已經有點渾濁,正是細菌繁殖造成的可視結果。

這和雞蛋湯、米湯、面條湯等放在室溫下會變質,是完全一樣的道理。

細菌性食物中毒可能造成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體力虛弱、頭昏頭痛、甚至發冷發燒等症狀。

由于食物中毒之後身體暫時虛弱,體内的其他有害微生物可能趁虛而入,又出現胃腸道的發炎、牙龈的發炎等情況,也可能像網友所說的那樣,扁桃體又鬧事了。

網絡上有人說,變質的椰子可能會産生椰毒假單胞菌,而該菌會産生毒性極強的米酵菌酸毒素。由于該病例沒有做椰子水樣品的微生物培養,僅憑所說症狀,無法判斷到底是哪一種緻病菌或細菌毒素所造成的中毒。

隻能說,椰子水是含碳水化合物的,在不安全的溫度環境中,可以滋生多種緻病菌,也可能産生多種毒素,不可不防。

總之,提前打開的椰子是有食品安全風險的。消費者最好直接購買完整的椰子,買了之後請店員或攤主當時打開,比較安全。打開後應當馬上冷藏,即便冷藏,也最好當天食用。吃椰子肉也是一樣的。

椰子水不安全?誰更适合喝椰子水

還有網友問:

市面上有賣包裝好的椰子水,為什麼就可以在室溫下存放呢?

市售的 100% 椰子水産品是滅菌包裝。裡面的細菌已經殺掉,外面的包裝是密封的,微生物進不來,是以在沒有開封之前,是可以在室溫下安全儲藏很長時間的。

但是,一旦開封,細菌能夠進入,就不再安全了,必須盡快喝掉。

那麼,如果椰子水的包裝太大,沒法一次喝完怎麼辦?那就先倒出來一部分飲用,盒中剩餘部分要立刻蓋好,放回冰箱冷藏。千萬不要用嘴對着瓶口喝,那就會造成嚴重的細菌污染。即便冷藏,也不能堅持很久,建議在 24 小時之内全部喝完。

不僅椰子水,其他液體食物,如牛奶、果汁、飲料等,開封後都需要及時冷藏。具體能在冷藏室存多久,則因産品特性和殺菌工藝而異。

一般來說,酸度特别高的産品微生物增殖速度較慢,如檸檬汁、可樂、橙汁等,冷藏 48 小時也不一定腐敗或發黴。

那些酸度不高的飲品,大部分情況下不應冷藏超過 24 小時。

最後順便說說,椰子水适合誰來喝。

椰子水的各種維生素含量并不太多,但它特别富含鉀,每 100 克中的鉀含量可高達 200 毫克以上,而鈉含量相對較低,還有少量的鈣和鎂。同時,糖含量還比較低,隻有 3%~6%,大機率符合低糖飲品(100 毫升中的糖含量低于 5 克)的标準。

因為滲透壓不高,糖含量也較低,椰子水是一種很好的補水飲品。對北方人來說,和直接買椰子相比,在打折銷售的時候買一盒大包裝的椰子水,全家一起飲用,還是比較合算的。

因為鉀含量高而糖分較低,熱量也較低,椰子水比其他果汁更适合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高血壓患者。對日常吃鹽太多,或肉類偏多、果蔬不足,鉀鈉平衡失調的人來說,椰子水也是個好東西。

如果再加一點鹽,再兌一些水,椰子水也可以作為運動飲料使用。若直接喝的話,因為鉀高而鈉低,不足以彌補大量出汗後的鈉損失。

不過,有腎髒病需要限鉀的人,是不能任性喝很多椰子水的。

椰子水并沒有椰子肉的香氣,香氣在脂肪當中。把椰子肉制成乳化狀态,和椰子水混合起來,或者不加椰子水,直接加白水,再加點糖和乳化劑,就是日常所說的椰奶了。

椰子水不安全?誰更适合喝椰子水

凡是乳白色的飲品,毫無疑問都是含有脂肪的。牛奶如此,豆漿如此,花生乳、核桃乳如此,椰奶也一樣。乳白色就是脂肪乳化後的光學效果。是以,乳白色的椰汁飲料,或者用來調配甜品和飲品的椰奶産品,熱量就比椰子水高多了,而且在其脂肪當中,飽和脂肪約占一半。香氣和口感是很贊的,但從蛋白質和維生素的營養價值來說,就比牛奶和豆漿低多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