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在老家一帶,舊時候加工條件有限,鄉裡家家戶戶都流行石磨碾麥仁,碾苞谷米,碾面。每到夏季家家戶戶都喜歡喝一個湯,那就是麥仁湯。

說起麥仁湯,相傳是光武帝劉秀為躲避王莽新政追殺,一路奔波,躲躲藏藏,不知奔波多久,來到一個小村莊。這一日,天氣焱熱,又饑又餓,步屐蹒跚,走累了,就坐在小道邊石頭上歇息。擡手打遠招,往遠處觀望,就看到在幾裡地之外的一戶人家,有煙囪冒煙,此時劉秀饑腸辘辘,心中暗暗大喜,于是就加快腳步出發。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在老家一帶,舊時候加工條件有限,鄉裡家家戶戶都流行石磨碾麥仁,碾苞谷米,碾面。每到夏季家家戶戶都喜歡喝一個湯,那就是麥仁湯。

說起麥仁湯,相傳是光武帝劉秀為躲避王莽新政追殺,一路奔波,躲躲藏藏,不知奔波多久,來到一個小村莊。這一日,天氣焱熱,又饑又餓,步屐蹒跚,走累了,就坐在小道邊石頭上歇息。擡手打遠招,往遠處觀望,就看到在幾裡地之外的一戶人家,有煙囪冒煙,此時劉秀饑腸辘辘,心中暗暗大喜,于是就加快腳步出發。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說時遲,那時快,三步并兩步,來到這戶人家。敲柴門後不大一會,柴院小門開了,出來的是一個老婦,年齡大概60歲左右。劉秀說明來意,老婦見劉秀衣衫破舊,草鞋磨破,但卻面目清秀,眉宇之間透着幾分高貴,鼻直口方,耳珠圓潤,身高八尺有餘,身背一個粗布口袋,謙謙有禮,不像是歹人,這才把劉秀讓進小院歇息。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老婦讓劉秀去家中石井台邊用井水洗洗,讓進茅屋。問起劉秀家鄉何處?何故來到此處?劉秀因躲避王莽追殺,并未說出實情,托故說父母幼年亡故,不想家道中落,以要飯為生,去投奔親戚讨個生路。老婦見劉秀彬彬有禮,句句實言,并未詳細追加盤問。看劉秀又饑又餓,老婦從自家竈夥房盛來剛做好的麥仁湯和烙餅端來與劉秀吃。劉秀此時也不推讓,渾身無力,見湯如見神仙救命湯一般,三口兩口,配這烙餅,一會喝完吃光。老婦一看,小夥子餓的不輕,于是又盛來一碗,劉秀更不推讓,第二碗也喝了。此時劉秀精神抖擻,勁力煥發,如雨後禾苗,勁頭十足。老婦一看,見着年輕人不像是吃飽,于是又回到竈房,盛來第三碗麥仁湯,端與劉秀。劉秀因餓過頭,不覺第三碗也一飲而盡。劉秀暗想,此時飯足湯飽,不可久留,待我日後大登皇位之時,必厚謝老人家。于是從懷裡掏出玉佩一枚,交與老婦,說如果大難如過,投親後富貴,必來報答,跪地磕頭後拜謝恩人。老婦手接玉佩,嗫呆呆發愣,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劉秀起身告辭老婦,瞬間消失在村野之中。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時過多年,劉秀騎牛上陣起兵宛城,大戰昆陽,定都洛陽。大登皇帝寶座,每每思念落難之時喝那麥仁湯的味道。于是乎舉國上下,招募有名廚子進宮做宮廷禦廚,烹饪美食及禦膳佳肴麥仁湯。而光武皇帝劉秀品嘗後,并未有當年的麥仁湯味道,是以就砍殺不知多少宮廷禦廚。可憐而不知多少的禦廚,就因為一碗麥仁湯丢了身家性命。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這一日,光武皇帝下朝來,思念起曾經做麥仁湯喝的老婦,于是命宮中差役去民間私訪當年的老婦。差役經過走訪,得知老婦已故去多年。于是家中兒子跟随差役前來宮殿,觐見當朝萬歲爺皇上,呈上老婦臨終托送的玉佩并親手為皇帝烹饪麥仁湯。劉秀接過玉佩,不禁回想當年淚眼婆娑。萬歲爺品嘗過麥仁湯後,問道:這湯并未有當年喝的清、甜、甘、香?老婦的兒子回答道:萬歲爺您今日位高權重,普天之下萬萬人之尊,天天享用美味,日日海味山珍,哪裡還能品嘗當年您風餐露宿,饑腸辘辘,時值正午饑餓交加喝的那麥仁湯的味道?于是光武帝劉秀猛然悔悟,封老婦為诰命夫人,兒子及後代承襲尊位,留在宮中侍差。封當年的小村子為麥仁店,一說麥子店(今屬社旗縣和唐河縣一帶的地名),直到現在老家還流傳王莽攆劉秀的故事。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做麥仁湯,先把碾過的麥仁(即去皮麥仁)淘洗幹淨泡上兩小時。鍋中燒水,加入麥仁,花生米。大火熬煮兩小時許,麥仁開花,米粒飽滿,湯微紅,輕聞有淡淡麥仔和花生仁的清香。盛一碗,淺嘗一口,清甜解暑,甘香止渴,不禁細細品嚼開來。在細細想來,這麥仁湯也是當年萬歲爺親嘗的美食。

老家的味道:漢武帝劉秀與麥仁湯的故事

一碗麥仁湯,訴說着多少代南陽人傳頌光武皇帝劉秀的故事;一碗麥仁湯,它已經是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曆史美食;一碗麥仁湯,承載這多少滄桑而厚重的南陽地方文化。